1502 范曾 1984年作 钟馗 镜心
LOT号 | 1502 | 作品名称 | 范曾 1984年作 钟馗 镜心 | ||
作者 | 范曾 | 尺寸 | 107×46cm | 创作年代 | 1984年作 |
估价 | 400,000-400,000 | 成交价 | RMB 715,050 | ||
材质 | 设色纸本 | 形制 | 镜心 | ||
题识:钟馗丑年搜神图。甲子年夏,抱冲斋主范曾。 印文:范曾、我见青山多妩媚 说明:此作品于2014年5月20日在范曾先生寓所经范曾先生鉴定为真迹。 范曾(b.1938),生于江苏南通,现为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画法研究院院长,英国格拉斯哥大学名誉文学博士,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终身研究员,南开大学终身教授、南开大学文学院、历史学院博士生导师,南通大学终身教授。 钟馗信仰在民间的影响既深且广,中国传统观念认为钟馗是中国传统诸神中唯一的万应之神,要福得福,要财得财,有求必应,旧时人家多喜悬挂。传说中,钟馗生得豹头环眼,铁面虬鬓,相貌奇异,实则他却是个才华横溢、满腹经纶、正气凛然的人物。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就曾记载:“禁中旧有吴道子画钟馗”,而郭若虚则描述吴家样的钟馗画风是“衣蓝衫,革一足,眇一目,腰笏,巾首而蓬发,以左手捉鬼,右手抉其鬼目。笔迹遒劲。”之后则有李公麟《钟馗嫁妹》、梁楷《簪花钟馗图》,直至近代任伯年、齐白石、张大千等都曾画过此类题材。 范曾从1977年春节在人民大会堂即席挥毫作出第一幅《钟馗凝视图》起,画钟馗已有30年历史。他的威风凛然、精光四射的钟馗形象已广为世人所喜爱,他本人最初也因钟馗而声名雀起。而范曾此幅《钟馗神威》其实是借古代题材寻求传统水墨人物样式和语言的双重突破,并演绎着传统文化符号向当代转换的可能性。相比吴道子而言,范曾在其笔迹遒劲的基础上又融入了简笔泼墨之风,钟馗形象既显示出了范曾在蒋兆和体系影响下的扎实造型基础和对于人物结构的强调,同时又突破这一体系进行删繁就简。与任伯年笔下面目狰狞似鬼神之态的钟馗相比,范曾表现的是心中“意象化”的钟馗,虽有人之形态,但却端庄威严、神气逼人,更具神似。同时改变了任氏造型中上长下短,忽略结构的造型弊端。《钟馗神威图》范曾先生用充满激情的画笔,寥寥几根线条准确而又生动地勾画出这位刚正不阿,正气浩然的中国传统文化中“赐福镇宅圣君”钟馗的形象。最为精彩部分为人物神情的刻画,钟馗面部表情在胸有成竹的沉着中微微透露一种若有所思,一只手微微抬起紧握手杖,侧身作于牛背之上,徐徐前行,仰头望向远方似有忧虑也是其内心活动的写照。全图笔墨凝练生动,钟馗与牛设色形成鲜明对比,是范曾先生十分难得的人物画佳作。左上方题款,酣劲流畅,顿挫明快,更加引人入胜。 中国画对传统的继承最重要的是写神的法则,人物画中人物的“神”包括神态、神气、神情和神思,最难表达的就是人物的神思,即人物的内心活动,而范曾先生笔下的千古圣贤们都能被其抓住最慑人的神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