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最大的竞争对手是自己---北京保利拍卖公司总经理李达访谈

发布时间:2007-02-13 新闻
保利是家在房地产、军民品国际贸易方面极有影响力的国有大型企业,但“保利”广为人知还是源于2000年5月的香港佳士得春拍,保利竞夺了流散海外的圆明园十二生肖大水法之猴首、牛首。实际上,保利多年来与文化艺术品,尤其是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艺术品紧密相连,2005年7月旗下成立的北京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迅速在市场立足,并跻身艺术品拍卖界的第一方阵,尤其2006年秋拍三个油画专场成交额1.88亿元,被媒体称为创造了“中国大陆油画拍卖的新历史”。

    温文尔雅的学者,这是李达给人的第一印象,全然联想不到商界精英。作为北京保利掌门人,“李达”这个有些男性化的名字,可能寓示了这位知识女性于精细、耐心中兼备果敢、坚韧的特质。据熟识她的朋友说,李达为人谦和、勤奋、敬业,与艺术家坦诚相待,在文化艺术经纪圈中人缘、声名俱佳。正是这一背景,使她对艺术品市场有着独特的视角和谁知。


    《文物天地》:作为从业多年的艺术品经营者,您对艺术品市场有深刻而独特的理解。
    李达:艺术品市场在发展过程中,如同蹒跚学步的孩子,起伏跌宕是常态,但总体会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不论政府管理部门或市场监管部门,还是媒体、藏家、买家、艺术家,以及社会其他阶层人士,都有义务维护市场,创造健康的生存和发展环境,而不能苛责成长期的中国艺术品市场。媒体是社会公器,承担着精神文明建设和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重任,不应过度关注有噱头的新闻,甚至以讹传讹,忽略艺术品拍卖的本质。
    艺术品是什么?艺术品一种历史的记忆,所包含的内容深刻而独特,是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粹。因此,拍卖公司不仅是征集艺术品拍卖这般简单,还承担着培育市场、传承文化的责任。我希望,所有市场参与者以积极、公正、宽容的态度看待艺术品市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文化的发展。

  《文物天地》:艺术品市场在国家文化发展战备中扮演什么角色?
    李达:文化是国家的底色,没有文化的强盛国家是不被人尊重的,强盛也维持不久。在21世纪,无论是市场竞争,还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实质都是文化的竞争。因文化断层,中国创意产业发展缓慢。中国是制造大国而非设计大国,我们是跟在别人后头的模仿,中国人设计的产品几乎看不到根植于传统的中国元素,赚取的是加工费,处于全球产业链条的微利末端。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在近著中也指出,中国不会成为超级大国,“因为中国没有那种可用来推进自己的权力,而削弱我们西方国家的具有国际传染性的学说。今天中国出口的是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
    作为文明古国,中华民族创造了无与伦比、绵延不绝的文明。然而,自1840年以降的百年间,中国社会剧烈变迁,天灾、人祸叠加。国外各大公私博物馆收藏的中国艺术品,即是百年沧桑的历史见证。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文化战争。吴冠中先生早年留学海外,深感文化侵略和文化战争之痛。在当代,文化是国家的软实力,体现了国家的综合实力、形象和底蕴――这也是中国政府大力推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动因之一。
    艺术品经营人员的感觉更直接,因为它就是简单的数字,折射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和文化水准。世界艺术品交易中心从欧洲移到北美,就是经济重心的迁移轨迹。艺术品拍卖,尤其是中国艺术品拍卖,有责任推广民族文化。

    《文物天地》:怎样判断艺术品的市场价格是否合理?
    李达:我们不应过分关注艺术品的市场价格,而应关注其价值,即对文明的传承。需要明确的是,收藏艺术品是为了传承文化。
    艺术品的价值与生俱来。判断艺术品是否有价值,要看创作艺术品的艺术家对社会的影响力,及传承文化的作用。艺术品的魅力是无法阻挡的,对人的教益是其他任何方式所不能替代的。
    “拍卖”作为一种源自古罗马时期的买卖形式,一直以“公平、公正和公开”为大众所接受。我们作为拍卖公司,为艺术品与藏家提供了一个“公平、公正和公开”地展示自己的平台,而每一件艺术品在场上的竞价都是藏家对于艺术品价值肯定的体现。

    《文物天地》:2006年,继中国油画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崛起和海外买家的积极介入,使中国艺术品的价格体系和市场格局发生了变化。
    李达:从北京保利的油画成交情况看,国外买家至少占一半,尤其是当代艺术。而中国买家占写实油画买家的80%以上。这是两种不同的选择和喜好。
    中国书画和古典油画买家以中国人为主,包括方力钧、刘小东等当代艺术家都在收藏中国书画,以从中汲取艺术创作的灵感和元素。2005年以来,新的收藏群体涌入艺术品市场,促使油画市场持续升温。这些六七十年代出生的人,正在逐渐拥有财富或财富支配权,文化断层使他们可能未必看得懂需要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书画,对西方文化的接受度则可能使他们易于接受油画。
    中国经济蓬勃发展的事实,使海外买家的目光集中到了中国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与国家强盛息息相关。海外买家是以经济学的眼光来观察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因此,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们根据对中国经济走向的判断,大肆收购当代艺术作品,几乎涵盖了如今走红的所有中国当代艺术家。
    因为中国当代艺术具有全球性,分析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和判断中国当代艺术价格一定要基于全球角度和具有全球视野。欧美收藏家之所以选择中国当代艺术,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艺术家的作品可能艺术性地记录了历史变迁的过程。
    我相信,中国艺术品会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壮大而前景不可限量。

    《文物天地》:尽管中国大陆艺术品市场高速发展,但还是与香港及国际艺术品市场差距甚远。您认为原因何在?
    李达:中国大陆拍卖企业与苏富比、佳士得不是在同一平台上竞争。
    在全球化时代,作为自由港的香港,所搭建的交易平台是全球性的,所面对的是全世界的收藏家。苏富比和佳士得是跨国企业,以其专业和服务享誉世界,每年在英国伦敦、美国纽约、中国香港、法国巴黎等世界各地举行数十场艺术品拍卖会。北京地区对个人艺术品拍卖交易开征3%的个人所得税将使香港艺术品市场竞争力更强。

    《文物天地》:外资拍卖行频繁在大陆进行路演,香港与内地之间的经济往来日益紧密,内外资竞争日趋激烈。那么,中国大陆拍卖公司有无进军海外的实力?
    李达:中国大陆拍卖企业远远没有进军海外的实力。
北京保利也参与了海外征集和其他艺术活动,如2006年12月美国迈阿密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但就目前而言,我们必须立足中国大陆市场,练好“内功”,而不是急于求成。中国经济发展到今天,已从“又快又好”转到了“又好又快”。道理同样适用于艺术品市场,一蹴而就的结果很可能是昙花一现。要知道,有的“步骤”和“环节”是不可缺省的。

    《文物天地》:中国大陆拍卖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什么?
    李达:企业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拍卖业,资金、拍品征集和客户服务都是相当重要的问题,但我认为,拍卖业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一样,最缺乏的是人才。
    拍卖公司是中介服务,目前,艺术品确实难征集,但只要辛苦努力,还是有所收获的。拍品质量上乘和品类丰富,吸引的买家就多,赚取的佣金随之就多。而一些公司之所以舍弃其他门类而专司经营某一艺术品类,归根到底,是受专业人才所限,无法开展相关品类的艺术品服务。
    在我成长的那个年代,中国传统文化是受到摒弃的“四旧”,造成了文化传承的断层,这一影响危害至今。打个不恰当的比喻,中国当代文化如幼儿园,进入门槛低,买家只要有钱和喜好就行;中国近现代书画相当于高中,门槛较高,需要历史知识,了解中国水墨、笔法等等;中国古代艺术品如同大学或博士专业,门槛更高,学习过程更长。拍卖公司经营得如何,关键看相关人才专业与否。
    北京保利成立不到两年,员工均有多年从业经验,以专业、服务及拍品质量的优势,迅速确立市场地位的基础。但是不可否认,北京保利同样面临制约发展的人才瓶颈。

    《文物天地》:怎么看待艺术品市场的人才流动?
    李达:我对人才流动抱着积极的态度。人才流动的动因是要求公司管理先进、有效,促使公司为人才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文物天地》:近年,涌入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新公司几近倍增,市场竞争几至白热化,且一些公司的行为更损坏了市场声誉,您如何看待市场的优胜劣汰?
李达:中国艺术品市场尚处于学步阶段,“大浪淘沙”后始见金。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和公司会被淘汰,只有经过整合、调整、淘汰,市场才会走向稳定、成熟,法律、制度得以完善。
    北京保利是新公司,需要虚心地向其他优秀拍卖公司学习。做好自己,这是最重要的。我们正着手建立安全、绿色、高速的渠道,以更好地为客户服务。
    未来的竞争决定于人才。其实,竞争不是与别人竞争,而是与自己竞争,看自己的专业、服务、管理及团队建设是否到位。如果都到位了,是不可能有人与你争的。
    
    《文物天地》:2006年9月下旬,安徽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台湾琢璞艺术中心在北京联合举办了《人体之美:潘玉良作品精选》展览,推出近20幅潘玉良上世纪30年代的画作,其中,台湾琢璞艺术中心藏《镜中裸女》在北京保利秋拍上拍。这种活动对提高艺术品收藏者的认知有何影响?
    李达:每次举行大型拍卖会前,我们都组织学术讲座,为买家分析市场,普及相关知识。虽然潘玉良《镜中裸女》或因估价过高,或因工作未到位而流拍,但是,这不是什么问题。
    “水到渠成”并非天成,“渠”是一锹一锹地挖出来的。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即意味着“成功”是由无数个“细节”累积起来的。我们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学术活动让买家认知优秀艺术作品,培育买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从事文化传播事业需要的就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我们会坚持走这条道路的。

    《文物天地》:作为保利集团的子公司,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的发展得益于保利集团。北京保利如何发展和增加“保利”品牌的含金量?
    李达:保利的文化产业在中国国企的文化建设中,起到了先导作用。在保利集团,文化产业是最不挣钱的,但是,文化产业为保利集团带来的尊严大过房地产、军民品国际贸易和科技产业的贡献。
    实际上,人们对保利的认知主要通过艺术博物馆、文艺演出等文化产业。北京保利是家新公司,每到海外征集拍品,最担心的是收藏家不了解。有一次在新加坡,一位大收藏家对新公司的态度很保守,但当别人向他介绍保利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国宝猪牛猴虎青铜兽像时,收藏家马上问道:“你们就是那个买4个头的?那是好公司。”他认为,一家对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有责任心的公司是值得信赖的,最终拿出10件珍品上拍。这就是品牌价值。
    保利集团在多年的实践中铸就了“团结、务实、创新、高效”的企业精神和优良传统。北京保利拍卖公司珍重“保利”这一品牌,并依托保利集团的品牌、资源、人才优势,努力传承保利企业文化和企业精神,并力争做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