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北京保利2011秋拍现当代中国艺术夜场油画赏析(二)

发布时间:2011-11-24 新闻

LOT 422

刘小东 少年情深
布面 油彩 1990年作

171×125 cm

RMB 12,000,000-15,000,000

展览 / “刘小东”, 中央美术学院画廊,北京,1990年
“纪念梵高逝世百年画展”,民族文化宫,北京,1990年 
 出版 / 《中国现代艺术品评丛书 — 刘小东》,广西美术出版社
香港现代出版社,1993年,P38
《刘小东 1990-2000》,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00年,P48
《美术研究》杂志1991年第三期,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PP34-35
《江苏画刊》杂志1991年十二月,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年,P38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少年情深》是刘小东早期作品中的代表之作。作品中的人物都是他身边的同学或朋友。多年的相处使他对这些人物的性格有着深入的了解。因此,画面着重刻画这些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状态。这与后期的大场景纪事性作品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些早期作品更像画家本人酷爱的烈酒一样深沉且浓郁。

文 / 刘礼宾

 

    上世纪90年代初“新生代”艺术家群体的出现是历史的必然,刘小东便是其代表艺术家之一。
    “新生代”艺术家多出生于60年代,“文革”期间他们年龄尚小,相对于“85美术英雄”那一代艺术家来讲,他们的历史包袱相对轻松得多。当“85美术新潮”在全国涌动的时候,他们还在大学里学习;当他们即将走出校园时,1989年的政治风波又对他们当头棒喝,使他们选择了“无奈的平静”。新生代一方面开始怀疑过去,一方面审视当下,都不得不噤若寒蝉。虚无、无聊成为他们的精神基调之一。90年代初,经济改革使更多人从以往的理想主义状态走了出来,更加关注现实,并从另一个侧面推动了个人主义的发展。对身边现实的表现成为“新生代”艺术家主要的创作主题之一。
    《少年情深》创作于1990年,是刘小东走向成熟的代表作之一。作品中的男青年裸露着上身,露出并不健美,似乎稍显羸弱的身板。臂膀上突起的经脉、腹部清晰的肌肉轮廓、不安分并且有挑衅意味的眼神却展现了这位年青男人的一种爆发力。旁边的女孩仿佛还没有发育成熟,不具有女性丰满的曲线。乌黑的直发衬托着白净的脸庞,下垂的眼睑则表露出与青春似乎不相符合的沉静和干练。这对男女情侣走在楼房的过道上,两人之间的关系很难用“温馨甜蜜”来形容。相反,却让人感觉一种潜在的不稳定。两个人似乎都在抗拒镜头对他们二人世界的“窥视”。不过俩人反应方式却大相径庭,男子旁观它物,以掩盖内心的不平静,女子却表现出更多的沉静和拒绝。本来应该画满“鲜花”、“彩虹”的背景,却被刘小东以写实的手法表现成为灰色,这样的背景似乎把两人散发出的“青春”给消解和吞没了。
    从微观上来讲,这件作品是对一对情侣二人世界的再现,扩展开来,是对那个时期青年人生存状态的展现。这些年青人一方面不相信那些被摧毁的理想,另一方面不得不面对令人不知所措的现实。尽管这幅作品表现的是一个情感世界,但何尝又不是那个时代年青人生存处境的写照?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刘小东一直画着自己喜欢的画。他关注不同的人群,表现不同的人群。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越来越尊重现实,尊重生活,尊重有意思和没意思的个人生活,周围人的生活。” 刘小东的作品改变了我们对“现实主义”这一个概念的认识。他以一种直观、鲜活、平视的视角看这个世界,把他所见的日常生活中最普通的场景、人物展示在我们眼前——场景多是零乱的、生硬的,完全不做修饰的;人物更像场景中的物品,被刘小东赋予了更多的“物”的特征。它们都和“意义”无关,只是它们(他们)自己。
    刘小东始终是他周遭环境的观察者,始终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记录者。

 

 

 

LOT469

刘溢 牧羊女
布面 油画
2011年作
180×130 cm

RMB 1,000,000 - 1,800,000


    刘溢作为一个在超现实主义与波普艺术两极之间的探索者,在积极利用现代画材的同时,刘溢娴熟的演绎着纯正的欧洲经典油画技巧。他是中国最多反映国际现代题材的画家,同时他也一再关照民族内容。在他的新画作牧羊女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那种独特的画风的体现。他利用一层又一层黑色形成的密度来散播光的种子,是这种黑暗带给他画中那些形销骨立的女人带去生命。使观者关注的不仅仅是一幅精致的画面,而是画中人物那坚定的眼神和那双舞蹈演员的手之间存在的关系。
    刘溢在画作牧羊女中,将众多的羊与牧羊女置於一个欧式风格的室内。羊群随意的自由的行动者,或蹲或坐,自得其所。那一身长长的羊毛覆盖了羊的身体,看不到羊的眼神不知道羊的思考。那位背倚墙角,眼看外界的牧羊女虽然面部是那么的安静,但那双硕大的眼神却暴露了她的内心世界,修长的手指曼妙的身材衬托出了画中女子的神韵。那种神韵里有着原始的色情,微妙的感性和纯粹的构图。刘溢运用传统油画技法,却出自现代的思维方式,融合西方与亚洲的影响力,使画面有良好的平衡的感觉,亮度方面又让人回想起古典大师。明亮的画面隐约的眼神,在对比的格局下让人产生无数的联想。
    对於传统的承接与他平均主义的观点在他的画面里完美的体现着,在那美妙的画中让人们可以尽情展开思维的翅膀。

 

 

 

LOT 504
方力钧 手
布面 油画
2004-2005年作
250×360 cm
RMB 7,800,000 - 9,800,000

出版/《刘兰收藏展》
《方力钧》P416
《今日中国艺术家——方力钧》P370-371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6年
《方力钧》P395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年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2005年,方力钧女儿出生,改变了艺术家对生活的态度,也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新的激情,艺术家改变过去画面中的繁华和夸张,细腻和安静的画面衬托出幼小而纯净的生命。长期因展览而进行的长途飞行,使方力钧沉浸在轻柔飘然的云层中,塑造出一个美好而又充满无底深渊的云上世界。孩童和白云成为方力钧画面的全新题材。
    《2004-2005》这件作品表现的是一只肥胖的婴孩的小手,正拨开灰色的画面,露出一片白云蓝天。画面灰色的主调中露出的一片蓝色的天空和白色的云彩烘托出了作品的清新爽利,同时也强化了作品画面的装饰性效果。其实方力钧在创作中一直在追求着一种简洁、单纯的效果;而且,这种追求也一直体现在他的艺术中,表现在他作品中的高纯度的色彩感觉,单纯的人物造型和不露痕迹的笔触中。我们通过作品不难感受到,无论画面多么简单,但画面中有一种冷静和理智最终在起作用,这是艺术家的一种良好的控制力,是一种对“不动声色的完美”的追求。


 


LOT 413
刘野 观景
布面 丙烯、油彩
1997年作
94×73 cm
RMB: 3,000,000 - 4,000,000
出版 /  《刘野》,明经第画廊,1999年,P27

 

    刘野出自书香门第,儿童文学家的慈父让他自幼便沉浸在童话的梦境里,而且这梦一直也没有醒透,使他至今独来独往,难于溶入成人的世界。当代的德国,也是刘野生活和学习过的地方,出过一位文豪格拉斯 (Günter Grass), 他的名著《锡鼓》中有个小男孩叫奥斯卡,也是一个拒绝长大的顽童。他的理由是不能容忍成人世界的争斗和丑恶。和奥斯卡相反,刘野则太过眷恋童年的美妙而不可自拔。他总是以童话的心境和语言来构成他的画作,使其充满一种无可抗拒的亲和,恰恰是这点激起了麻木的当代人心中最美好的回忆。
    倚窗而立,远观山景,观景之人在观景之时也成为了看画者的风景。这一切在刘野的画中有着突出的表现,早期刘野的作品中他经常使用画中画的画法。正如这幅画所表现的一样,小小的圆头圆脑的人,穿一身海军制服,在窗口拿着望远镜远观窗外的风景。窗外是用大块的红,大块的黄还有好多热烈奔放的色彩所构成的画面。颜色是热烈的色彩,画面是奔放的组合,几架飞机冒着浓烟呼啸而过。本是一幅有着狂躁画面的构图,然而画中的观景者却是神情淡雅冷眼旁观着窗外的一切,似乎窗外的一切都与他无关。他的这份气定神闲也传染给了观画的人,于是在火热的颜色里却看不到狂热与激烈,却有一种平静宁和的气息。

    作为中国现当代的著名画家,刘野的作品更多的追求形式,用绘画语言不遗余力的去追求唯美。用最简单的线条,最普通的构图,最基本的三原色构建着完美的平衡和谐。于是在观景这幅画中,虽是热烈的色彩却让人看到了一丝平和的气息,那个小小的人物的存在,让平静宁和中透露着童稚。在童稚的后面是淡淡的成年人的伤感,一个人孤寂的看着远方的精彩,但精彩与他无关,淡淡的忧伤是一种在心底里的伤。

    成年人心底的伤总是喜欢埋在内心深处,当刘野把这种感觉搬到画面上时就形成了他独有的色彩,美丽的背后是他内心世界的再现。

 

 

 

 

LOT 503
曾梵志 站立男子肖像
布面 油画
2001年作
180×150 cm
RMB 5,000,000 - 8,000,000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相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曾梵志说过他所画的每一张画其实都是一个问题,都是人的问题,从生到死的一系列问题。他抱定的创作方向是直指人所面临的困境。他对於表现人,一个个体的人的态度和心绪有兴趣,并尝试用一种直接的反应来予於表现,目的在於传达这个人的表情、情感、思想以及本人对於这个人的感受。肖像画是“内在自我的反映,投射自身对事物的感受”,一定程度上也有艺术家自我关照,回顾过去人生历程的意味。
    《站立男子肖像》中男子形象头部很大,身体瘦小;一双大手和眼睛异常的突兀,人体比例不和谐。男子赤裸着上身,下身着一条蓝色的裤子,画面中模糊的红色字体宛如男子的心声,无法言语,滞於胸腔。在血腥肉色的映衬下显得阴郁、沉闷。人物形象的不合理比例地夸大,加强了对眼睛的处理,显得愈加惊恐。眼神捕捉的是人物一瞬的空洞、茫然与无错的神态,是人物在独特时的存在状况,呼应了艺术家所追寻的个体真实存在,而不只是一个概念化、象征性的形象。骨节嶙峋的大手,给人一种痉挛的感觉。血腥肉色在画中的比例愈来愈大,好像要从人体扩散到整个画面中去,笔触的表现性愈加呈现一种撕裂和神经质状。画家刻意把人物背景抽空,仿中国传统艺术的留白形式来呈现人物的存在境况,展现一个通透的视觉空间,仿佛为观者顿然洞开一个人物的心灵窗口。使作品传达一种未完成感,留下想象的空间。反映了艺术家在这时期思考点已从造型准确的写实主义转移到对个性精神、气韵的呈现,探索一种以不表达、留白却又能直抵个体生命本质的表现逻辑。
    艺术映照生命的真实。曾梵志由形象暗示个体精神,又通过对眼睛的细腻刻画呈现最真实的个体内在情感、抽象精神。他的表达贴近和传承自中国肖像画的美学理念,在形式的基础上进行精神上的描绘,以形写神,以形传神。


 

 

LOT 506
丁乙 十示 96-10
布面 油画
1996年作
160×140 cm
RMB 2,000,000-2,600,000

    我们非常荣幸的给大家呈现丁乙在1996年绘制的《十示 96-10》。 从89年至98年,丁乙的《十示》以冷色调的粉色和灰色调为主,但在以灰色的大背影中,我们又隐约地看到艺术家对赤,青,橙,黄,绿,青,蓝,紫,进行万花筒式的科学性的探索。96年的《十示》的媒体为布上炭笔,他對“+”和“x”进行信息化的组合。同他的所有作品一样,万变不离其中,画面是以两种简单的永恒性的符号在增加和繁复,“+”和“x”在演变,交合中构成新的画面和内容,正是在这种安静的重复,自变和又重复中,画面在微变的三维色彩空间中进行有机的扩张和延生。丁乙的绘画真诚,执着,“看来 ‘十示’的组合和重叠其实是对理性的终极形式所进行的一种绝对,甚至可以说事”基本教义式”的严肃探索……然而,丁乙的执迷从未导致对於任何崇高或普世真理的追寻,抑或必然衍生的混乱後果。相反地,这是他创造个人的宁静世界以及对永无止境的组织,分解,再组织过程永远保持开放的形式。”

文/侯瀚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