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山水概念 重塑時空

发布时间:2012-10-26 新闻
   

趙無極 1.4.82

油彩 畫布

1982年作

90 x 120 cm. (35 ½ x 47 1/3 in.)

 

    1970年代開始,在水墨創作的影響下,趙無極多將畫面主色環繞邊緣或置於四角,《1.4.82》的墨綠色在左右兩側擴散,藝術家以大筆揮灑,保留了筆觸動作的軌跡,同時採用透明度高的油彩,在稀釋後積淀成為富有層次的色彩塊面,在大片的高明度背景中,米白、粉青、米黃、粉紅相互交織,趙無極以對於色彩的精確掌握與技法的高度純熟,我們難以辨別色彩的先後次序,在色層柔和地交接重疊之間,宛如逆光突顯了深色線條的輪廓,創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畫面中央細緻的線條交錯為藝術家1960年代晚期作品的特色,向內產生凝聚的力量,延伸至畫面邊緣的墨綠色則形成向外擴張的趨勢,內與外相互對峙拉扯,在對立與衝突達到平衡間隱含了一觸即發的動態。不僅是散點透視的應用,《1.4.82》從筆觸交織的速度感與色層累積乾涸的過程,至近景的清晰細節與遠景色彩模糊的交界,影射了時間與空間的對比,在時間的快慢與空間的廣遠精微之間,時空的呈現是主觀的,趙無極將外在形式的秩序,轉化為內心的想像,形成了延展而流動的時空經驗。《1.4.82》以形式元素的安排與鋪陳,重新詮釋上古以來在山水組構間逐步拓展的時空觀,因而跨越了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的界線,於瞬間的視覺經驗中凝聚永恆,於有限中見到無限。
    1960年代中期,趙無極因妻子長年臥病而心情鬱悶,將無處宣洩的情感投入創作之中,《18.3.67》即以單純的普魯士藍與白色調,反映出藝術家這個時期的創作軌跡與心路歷程。畫面由白色、藍色、再回到白色,如李白的詩句「地形連海盡,天影落江虛」,從有限的陸地接連無涯的大海,又從有形的地面、海景,最後落至虛空,在虛實的對比下,寄託了背後無限的想像空間。畫面中央普魯士藍細膩交錯的筆觸線條宛如南宋山水的局部特寫,藝術家透過深入觀察和體認理解後,將山水由全景濃縮至一點,截取自然萬物中最為基礎的元素,以簡練的線條與色彩表現,趙無極不再著眼於1960年代早期大筆揮灑的恢宏和博大,而是轉向了物象本身的內在結構和意蘊,由寡中見眾、內中見外,尺幅不再是展現創作意圖的必要因素,隨著他所賦予畫面的概括性、含蓄性和象徵性,《18.3.67》也見證了趙無極再一次創作上的突破與革新。
 

赵无极 18.3.67
油彩 畫布
1967年作
46x50cm(18x19 ½ 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