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新中国后,画家们纷纷以画笔赞美国家蓬勃生机,其中最为引人瞩目的应属齐白石晚年花鸟佳构《祖国颂》,此画各元素彼此关系安排到位,达到超迈境界,简练的笔触和清朗的画面体现了现实社会生活的美好,喜悦的气息表达了白石老人心情的自由畅快,堪称新中国红色经典艺术的开山作之一。
齐白石 祖国颂
1954年作
218×72.5cm
上世纪50至70年代,毛主席诗词成为画家们最为热衷表现的绘画主题,画家借手中之笔写主席诗词之意以抒发对毛主席的崇敬,其中李可染《雄关漫道真如铁》、《井冈山主峰图》、陆俨少《念奴娇•昆仑》、《女真人生活图》、傅抱石《北戴河诗意》、《芙蓉国里尽朝晖》、黎雄才《暮色苍茫看劲松》等作皆出于此。李可染山水巨作《雄关漫道真如铁》写毛主席《忆秦娥•娄山关》词意,表现了红军对取得长征胜利坚定不移的决心,画面远景以疏简的笔墨勾勒出群山延绵的气势宏大,突出空间与意境之深远,整幅画面气势磅礴、意境广阔,为其红色题材中不可多得之佳作。陆俨少《念奴娇•昆仑》一画颇有气势,契合毛泽东词意“横空出世,莽昆仑,阅尽人间春色。”右侧以行草题写原词,笔势恣肆纵逸,与画面气格相合,独特的布局和笔墨、强悍有力的风格均凸显出毛主席诗词的壮阔情怀。
正值全国画坛掀起以绘画语言诠释毛泽东诗词意境高潮之时,傅抱石也创作了大量的毛泽东诗意图,《北戴河诗意》一画以《浪淘沙·北戴河》词意入画,《芙蓉国里尽朝晖》出自毛泽东《七律•答友人》诗,两件山水佳构均具有一种宁静内敛的气质和独特的笔墨意蕴,尤其是后者画中大片的天空和水面留白以淡红色晕染,似有若无的暖色调烘托出“朝晖”的暖丽氛围。画面右侧的岸上成群结队的劳动者、飘扬的红旗尤富新时代气息。而岭南名家黎雄才《暮色苍茫看劲松》则以画笔表现出毛主席笔下暮色苍茫中的劲松、乱云、险峰之境,画面中各部分巧妙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圆融、苍茫的整体。
与此类表现毛主席诗词意的山水巨制相对应,20世纪50年代画坛亦开始兴起创作具有时代特色的新人物画,以描绘新生活为主基调,陆俨少、蒋兆和、叶浅予等名家均曾创作此类作品。陆俨少人物画从文人题材向现实主义题材转型的缘起是1949年,“解放以后国画要为人民服务,当时的形势,只有画人物,可以发挥所长,于是我改学人物,学习作现代人物。”《毛主席的指示到达了田头》即属其学作现代人物画的代表。蒋兆和《儿童节读书图》作于1953年儿童节之时,为赞美幸福生活的精品,基于画家所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左一:李可染 井冈山主峰图 124×69cm 右中:傅抱石 北戴河诗意 1965年作 33×47cm
右一:傅抱石 芙蓉国里尽朝晖 33×44cm 右下:李可染 雄关漫道真如铁 96×157cm
陆俨少 毛主席的指示到达田头
1955年作
46×68cm
践行着党所一贯倡导的“艺术百花齐放”方针,当时画坛呈现出一片全面繁荣的火热场面。钱松喦《山水》一画作可游、可居树下之景,洋溢着生活的情趣,于非闇《世世和平》绘和平鸽以寄和平之期望,于希宁《老柯铁骨报春迅》表现重焕生机的老梅干、高希舜《春园繁华》一画中表现满园盛开的热闹场景,吴作人《千里云山》以搏击长空之鹰写赠中国民盟,丰子恺《年丰便觉村居好》充满盛世丰年所具有的浓郁乡意、叶浅予《献花舞》、关良《争艳》等作均以美好的立意取胜,寄托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这些作品整体上都呈现出一种对祖国的热爱和歌颂之情。
左起:丰子恺 年丰便觉村居好98 41.6cm
蒋兆和 儿童节读书图 1953年作 101×50cm
关良 争艳 78 64cm
高希舜 春园繁华159×142.5cm
于非闇 世世和平
1953年作
D:53cm
钱松喦 林泉幽趣图
80×125cm
于希宁 老柯铁骨报春迅
135.2×68.6cm
除画家们以手中画笔歌颂祖国新貌、表达对主席的景仰以外,书法名家亦以其翰墨之兴传达出对毛主席的敬意。本次保利秋拍书法日场中的康生、董必武、郭沫若、赵朴初书法作品均以此为旨,尤其是郭沫若、于立群写赠秦统兴的毛主席诗词写《菩萨蛮·黄鹤楼》和《清平乐·会昌》之句,康生《毛主席词》中写《卜算子·咏梅》,董必武《长征诗》录毛主席长征诗,均属党政书法名家中以笔歌颂祖国的典型之作,恰如其分的传达出对于新中国的热爱和对领袖的崇敬。
左起:郭沫若、于立群 书法 菩萨蛮·黄鹤楼 东方欲晓莫道君1966年作 67×44cm
康生 毛主席词 70×22cm
董必武 楷书长征诗 1959年作 166×81cm
在这些佳作之中,对于新时代的歌颂均属于艺术家真情的流露,艺术作品中所传达出的现实气息亦不可避免的会在时代长河中留下回响。恰逢此次盛会召开之际,梳理众画家歌颂祖国之精品佳作以汇成一首乐曲,当具有特殊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