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遒劲浑深 离奇超群——黄道周草书七律

发布时间:2012-11-16 新闻


黄道周(1585-1646) 草书七律诗轴
立轴 水墨绫本
尺寸:220×51cm.
展览:“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2年11月2日-10日。
出版:1.《名古屋服部藏春居所藏品入札目录》作品一,大阪商盛会场,大正元年(1912年)11月。
2.《传承—名家递藏中国书画》第68,69页,保利艺术博物馆编,2012年11月。
估价:6,000,000-8,000,000


明末书坛受董其昌正统书法的影响,主要追求所谓俊骨逸韵的趣味。然而,同时也出现了一种反其道而行之的趋势,即以“敏而好古”为标帜,追求雄强﹑激烈的风格和对动荡时局之下内心生活的表现:天启二年,同年进士王铎﹑倪元璐﹑黄道周在韩苑相约攻书,颇以革新书坛为己任。其中,王学二王,倪学苏,黄学钟繇。他们之间还曾在书简往来中反思以前整个书法史的传统,黄道周有《与倪鸿宝论书法》云:“书字自以遒媚为宗,加之浑深,不坠佻靡,便足上流矣。卫夫人称右军书亦云:洞精笔势,遒媚逼人而已。虞褚而下,逞奇露艳,笔意遍往,屡见蹊径。颜柳继之,援戈舞锥,千笔一意,自此以还,略不堪观。才姿不逮,乃诋前人,以为软美,可叹也。宋时不尚右军,今人大轻松雪,俱为淫遁,未得言诠”。正是在如此的思想高度下,黄道周之欹侧倔强,倪元璐之异理新态,王铎以及傅山之沉着雄深﹐确实反映了明王朝覆灭前10-20年间书坛的巨大变化,具体而言,这一变化我们亦可以在现存黄道周草书七律诗中窥见一斑。
黄道周(1585-1646),字幼平,或作幼玄,一字螭若,号石斋,福建漳浦人(今福建省漳浦县)。天启二年(1622年)进土。他学问渊博,精天文历数诸术,工书善画,以文章风节高天下。为人严冷方刚,不谐流俗,在仕途上一再受挫。五十八岁时,他心灰意冷,遂告老还乡,开坛讲学。全国各地来听讲的人络绎不绝,门前之九龙江,为之千帆相竞。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南明政权苟延残喘,黄道周先后任南京弘光政权礼部尚书、福州唐王武英殿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1645年9月,受唐王隆武帝之命,积极招募义兵,抵御清军南进,至婺源,不幸兵败被俘,殉节于南京。著有《易象正》﹑《三易洞玑》﹑《太函经》﹑《续离骚》﹑《石斋集》等传世。黄道周一生的出处大节为人景仰,徐霞客即称其“字画为馆阁第一,文章为国朝第一,人品为海内第一,其学问直接周、孔,为古今第一”。蔡世远评其:“道周学贯天人,行本忠孝,入则言朝,出则守基,讲学著书,清修自饬,金陵一节,堪为殿后矣。古今名人志士,传者何限,要如文章、道学、经济、气节大都微有专属,道周负其聪明气岸,直欲兼之”。
黄道周曾明确地这样论述到他对书法的态度:“作书乃学问中第七八乘事,切勿以此关心。王逸少品格在茂弘、安石之间,为雅好临池,声实俱掩。余素不喜此业,只谓钓弋余能,少贱所该,投壶骑射,反非所宜。若使心手余闲,不妨旁及。”然而,固然君子不器,然亦往往多能。黄道周擅长楷﹑行﹑草书,自成一家,他虽追求王羲之﹑王献之等晋人书法,但一反元﹑明以来柔弱秀丽的弊病,以刚健笔锋和方整的体势来表达晋人的丰韵,行笔严峻方折,不偕流俗,一如其人。楷书溯源钟繇,用笔方劲刚健,有一股不可侵犯之势﹐因其主张遒媚加之浑深,所以他的楷书虽刚健如斩钉截铁,而丰腴处仍流露其清秀遒媚。行草书远承钟繇,再参以索靖草法。草书则波磔多,含蓄少,方笔多,圆笔少,表现出雄肆奔放之趣。清宋荦评其楷法“意气密丽,如飞鸿舞鹤”,近人沙孟海评其书法:“他的真书如断崖峭壁,土花斑驳;他的草书,如急湍下流,被咽危石”云云。
黄道周自书七律诗,是其典型的成熟草书风格面貌。该诗的书法行笔虽出于二王,然揉入了章草笔意,融通古今,多见转折跌宕之态势,并将这种用来表现刚健之美的笔法与浑厚圆转之笔法巧妙结合起来,而结字则倚侧扁平,墨法则浓淡相生,枯笔飞白尤有萧索意趣。在章法上则摇曳生姿,疏密处理,刻意压缩字距和放宽行距,来形成一种气脉贯通的感觉。大幅长轴,痛快淋漓,可谓气势绵延。清秦祖永评其“行草笔意离奇超群,深得二王神髓”,于此,可以见证。
值得注意的是,黄道周的小楷与大字行楷在风格面貌上有共同的渊源。此草书七律诗,黄道周也曾经以其最擅长的小楷书之。该作即现收藏于浙江省博物馆《壬申元日诗册》。其中有序云:壬申元日晨间微雪,□而羲阳晃然,揽晖竟夕,伏枕泚笔,遂成六首“云云。从此我们可以知道该诗乃组诗之一,且据此即可判断,此草书七律书成的上限时间,即是壬申。惟比勘二作,字句互有出入,所以此草书七律亦可以作为校勘诗文集的第一手材料。
在此草书七律之作的裱边,有清嘉庆间人的长题与和诗。长题的内容中,题跋者知人论世,意思大致乃是:“不有君子,其能国乎”,并根据史书考证了这首诗隐含的志意,可以为我们理解这首诗的内容提供很好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