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传世之古籍文献之中,舆图因其反映当时自然面貌及社会现象而独具地位,成为善本之特殊种类。又因其手绘形制所限,历来创作数量稀少,得传于今者更为凤毛麟角。 2007年北京保利国际拍卖公司古籍专场中,一函清早期彩绘巨幅《七省沿海全图》可谓舆图中之珍品。该图鸿篇巨制,图分三段。 其一:开端馆阁体手书绘图要旨及一百八十度周天天球图。绘图要旨详述“今则皇舆整肃,海宇澄清。内备塘工,以备潮患,煮卤以利民生。外则招徕怀远异产珍错……”,可见其时国家实力处于实力鼎盛之机,于内发展经济以利民生;对外招徕珍奇,以开眼界。接“要旨”后书绘图之凡例,列举图中所绘之要点,“边海形势”、“水师重镇”、“外洋险要”、“内洋岛屿”……目的使圣上“按图索骥,阅之了然”。接凡例而绘“二十四筹分向环海全图”。中华之地势初见于此。天球图六彩手绘东半球之地理地势,录国家地名百余。其中“英机黎”、“佛兰西”、“是班呀”、“蒲萄呀”、“普鲁社”均与清朝后期写法不同。该图首起盛京,递次为直隶、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通七省,故名曰《七省沿海全图》。 二:舆图中部,北起盛京奉天府,详细绘录沿海之地形地貌,鸭绿江、凤凰城、金州县、海城县、锦州府、宁远州、菊花岛、桃花岛等关外重镇岛屿皆有记载。清朝中前期,辽东半岛之金州县、复县、海城县、盖县四个地方归山东省登县管辖,辽阳县归辽宁省管辖,当年有“金复海盖,辽阳在外”的说法。山海关内北起临榆县递次昌黎县、丰润县、海丰县、利津县、寿光县而至山东半岛。半岛山川、河泽以五彩分别绘制,总汇十三府县,定位较准,沿海之岛屿,河口,亦有注明。其下自海州至庙湾为黄河出海之口,图中标注“河浊海清,泥沙入海则沉,长潮满则沙没,潮汐或浅则现。名曰五条沙。”再下庙湾之南自如皋县顺通州、江阴、常熟、崇明、太沧州、嘉定、上海县、以至松江府,是为长江之入海处。手卷于长江口外,东海之上绘岛屿百余。亦有大段文字备览。海水以碧绿为色,岛屿以赭红为记,层次鲜明,绘工甚精。下起嘉兴府、自海宁州、杭州府、钱江口、绍兴府、定海县、慈溪县、而达宁波府、奉化县。该处墨笔标注“普陀之南外洋则有匪山吊帮亦系贼舟寄泊之所,此皆宁波郡之境也。”自宁波接台州、黄岩沿海之下皆贼艘出没所经,南之乐清、温州、瑞安、金乡卫等皆温属之内海。盖其时东海海岛甚多,贼人多占之,成为沿海之大患,图中标明,呈皇帝御览,并无隐晦。图入福建境内,沿海设施大有变化。陡增沿海之防御炮台、水寨、连岛桥梁之属。自闽入粤过潮州、揭阳、朝阳县、海丰、惠州府、东莞县、九龙以至澳门。其间水寨、炮台、星罗棋布,不可胜数。注文说明“匪船出没之区,晨则远飚于外洋以俟掠,夜则西向诸岛屿以偷泊,而海贼之尤甚者。”闽粤沿海防御之势自与北方沿海大相径庭。盖其原因有二。其一为防海贼水寇所扰。南疆海域,岛屿众多,且风俗与北方异,人多习水性,且闽粤地区,其时远离中土,行政执行亦不甚得力。海寇水盗恣行,甚为沿海百姓之大患。其二则为防患于外国商船。清朝前期,国外商船可在福建、广东沿海一带登岸从商,自清中期后,大清闭关自守思想愈重,为防止外商扰乱天朝秩序,遂逐渐将对外通商口岸规定为广州一城,委托广州商行代为交易,渐形成十三洋行。至清后期,十三洋行之富商逐渐沦为买办,成为崇洋媚外之代称。此图澳门之处值得一提,该图绘澳门城域,城墙高耸,关卡独立,与他处府州县大为异像。史料记载,1557年,葡萄牙殖民者和商人登上澳门,谎称“货船裂缝、货物、贡品湿水”,请求“借地晾晒”,与此同时,又以重金向广东按察使汪柏行贿。汪柏等地方官遂允许他们在澳门南端陆地晾晒货物。谁知这场“交易”,竟成了他们窃据澳门的开端。在此后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近万名葡萄牙殖民者、海盗、商人等蜂拥而至,“潜夺默移,全归彼类;曲营台榭,房及青州;高建炮台,隐如敌国”,从此澳门成了葡萄牙殖民者的军事据点和对华贸易基地。至鸦片战争后,澳门沦为殖民之地。该手绘地图,止于与澳门之左雷州半岛。另有台湾全岛、彭湖岛、琼州岛为另附之图。 三:手卷后部另附琼州图、彭湖图、台湾图、台湾后图。一图一文,绘图详尽记述上述地方府州县域名称,地理地势,水文河流及周边岛屿。其中以台湾图为最详。台湾图图分七色,正图绘凤山县、台湾府、嘉义县、彰化县、香山五处城池,大小山峰百余。岛中山川依高度不同而分绘以各种颜色。尤为特殊之处,台湾岛上每座山峰,均有标记;每处港口,均有名称。几无疏漏,可见台湾地域之重要,绘图人之精心。台湾后图无有城池之记,仅以山川河流为图。盖未设行政之因。彭湖亦无行政州府,仅以水寨,关隘等记,其间岛屿数十,皆有名称,战略意义重大。 关于《七省沿海全图》的年代考证。 一:《七省沿海全图》卷末有“乾隆甲午丈量”之记,“隆”为异体之字。乾隆甲午年为乾隆三十九年,即公元1774年。此为全图唯一之年号称谓。故该图定为乾隆三十九年之后所绘。 二:台湾图中有鸡笼一称。据史料记载鸡笼之地名最早出现于明代。《明史》<外国列传>中的“鸡笼山”条目下:“鸡笼山,在澎湖屿东北,故名北港,又名东港”此处所称鸡笼山,似泛指台湾北部一带。光绪元年(1875),清廷在台湾的行政组织大变革之际,亦将“鸡笼”此一古老地名,改为“基隆”,取其“基地昌隆”之意。此处以“鸡笼”为名,固可以将该图年代下限提前至光绪之前。 三:清道光皇帝名爱新觉罗旻宁。然地图中出现“永宁”,“宁州”等地名并无缺笔避讳。可以断定此图绘于道光之前。 乾隆后期,国力鼎盛,经济迅猛发展,国家有相当的财力记述皇帝之“文治武功”,《七省沿海全图》制作工艺考究,全图纵33厘米,长113厘米,测量精准,非民间力量之所能绘制。故依次推断,该图当属清朝乾隆后期宫中作品。 《七省沿海全图》的出现,展现了中国古代舆图制作的艺术和绘制水平,是认识清代沿海地域全貌的珍贵史料。此图是宫绘舆图之代表之作。集文献、文物、地理价值于一身。成为传世之难得珍品。值得藏家鉴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