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尺寸:197×168 cm. 约29.8平尺 款识: 洗礼图。大道如斯,盖知大道之无常无名无作无俦,然后知蹦道法道得道,然后知抱一为万。渺瞑化机,浑然天成,生生不息矣。零伍年十月秋高气爽之时,问岳翁。 印文:福、问岳翁 出版: 1.《当代书画收藏》创刊号,2006年6月; 2.《山水画研究》2006年第3期。 3.《2005中国美术大事记》, 第288页,中国文史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以石观化”是贾又福先生在中国高层美学指导下的一种心象的具体化。这是一种“流美”,即表现不固执、不固定的心象。它虽物化为非常具象的东西,然而却是具象的心象,而决非眼中的真实。贾又福先生就是以这样一种独特的审美观方式创造了一个流动的哲学色彩、浓郁的心象世界。大化流衍,天行以健。气势磅礴的大山、太空寂寥的阔野、飞云疾风、游荡着艺术家的审美胸襟。山石成为了有灵性、有魂魄的审美对象,在心物观照的瞬间,凝聚升华,物化于山石世界的博大永恒之中。“心象”山水画中的山石是演示艺术家精神景观的“主角”。著名雕塑家罗丹曾说“石头是温暖、敏感的; 石头是有生命、令人销魂的。”山石是宇宙永恒精神的物化,是标示人生、历史、宇宙巨大时空流程之无极无限的“灵魂的化石”。 贾又福先生“以石观化”山水画的另一启示意义在于寓哲于画、勇于创新。寓哲于画是说:“艺术的背后乃是哲学??借儒、道,释哲学的光,反射到绘画。如山水画家崇尚于无心处写山,于无山之处求美而臻妙。又如,中国艺术重内美、静美,贵明不贵光,即贵内中通明透彻,不贵表面光华耀眼。贵在自然纯真,从不勉强做作,实在是与老子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的哲学精神息息相关,即不妄为,不妄事,不妄求味,甚至能从淡泊中品出味来,是去除妄念而返归真朴的境界。所以贾又福先生“以石观化”的山水画,与其说是山岳的外形结构,不如说是乾坤的秩序、自然的天性。他把“道”形象化了,把宇宙精神化了,使山水画更定于哲理内涵,闪烁着思辩的光辉。他从中找到了现代精神与传统的结合点,而闪射出光彩夺目的光华。 —王恪松《贾又福“以石观化”之我见—21世纪中国山水画转折与创新的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