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谢稚柳、陈佩秋精品展

发布时间:2014-04-14 新闻

导言:4月10日至4月13日,《谢稚柳、陈佩秋精品展》在上海展出。展出的约四十件作品,主要来源于几位沪上藏家。其中,既有谢稚柳先生在1960年代生动又工细的花鸟图,亦有陈佩秋先生创于1980年代,苍劲有力的山水图。值得一提的是,去年,陈佩秋先生对部分作品作了新的改动。那些改动后的作品,因其新添的一抹绿色,焕发出青春的气息。据悉此次参展的作品将亮相北京保利2014春拍。

 本期导览人:谢稚柳、陈佩秋先生之子:谢定伟先生

 

谢定伟:这个展览是在上海国际游艇展展出之际,作为与游艇展互动的小型精品展。本次展览涵盖了我父亲与母亲中期与晚期的作品。本次展览共展出作品约四十幅,作品来自几位藏家朋友,他们热爱中国书画,并且希望通过这次活动的机会,集中展出我父亲(谢稚柳)与母亲(陈佩秋)的作品。

陈佩秋作品:《太华长松》


谢定伟:这幅作品叫做《太华长松》,大家可以看到作品是绿意盎然的,但其实最早它是一幅水墨画,仅在局部有一些赭色点缀。这幅作品是我母亲在1980年代完成的,当时她受八大山人的影响,作品比较苍劲有力。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偶然间她又看到这幅作品,因此在原画上加了一些绿色,使它变得很有朝气和亲和力,整幅作品透露出永葆青春的感觉。因此,这幅作品是陈佩秋先生中期和晚期风格的结合,通过不同时期的感悟,把两种不同的画法揉捏在一起。我觉得,我母亲这么做,是希望她的艺术生命能一直焕发活力。

陈佩秋作品《秋山读书》


  谢定伟:作品《秋山读书》,画的是一位老人在群山怀抱中读书的场景。这幅作品同样是我母亲在八、九十年代的作品,这幅作品画风有元代王蒙的影响。与《太华长松》相似的是,这幅作品原来也是水墨作品,去年她在这幅作品上加了一些调整,加了浓重的绿色,使得作品的色彩变得更鲜艳。有别于早期作品,我母亲在90年代末期到2000年,在画山水时开始偏爱青绿色。因此这幅作品同样是中期和晚期结合的作品,从用笔、着色上都有着两种风格的结合,使得作品更耐看。

陈佩秋作品《仙人球》

 

  谢定伟:这幅作品画的是一颗仙人球,上面有朵小花。我母亲创作这幅作品时,提了一段话,大致意思是说她感受到当时一般的画家都不画仙人掌,因为这个题材在画面上比较难以表现好,但她觉得仙人球可以画得很好看。所以她当时一直在写生画,画出不少漂亮作品。这幅作品上款中提到的“君武”,就是华君武。他以前是北京中国美协领导,是一位漫画家,老一代艺术家都很熟知他。这幅作品就是送给他的。

谢稚柳作品《精品葡萄》


  谢定伟:我父亲画的葡萄题材不多。这幅葡萄尺幅很大,画得很满。从树干到树叶画得很细腻认真,葡萄通过渲染,它的立体感很强,在色彩上也很浓重。这幅作品创作于1979年,最早是我父亲画给上海的一位领导的,该领导也热爱书画,收藏了不少名家的作品,我父亲的这幅作品,是他众多收藏中的一幅。

谢稚柳作品《红白梅》

 

  谢定伟:这幅《红白梅》是我父亲在1979年的作品,当时他常画梅花,并且在构图,梅花的细节处理上,都形成了自己的独特风格。这幅作品特别之处,是在于同一幅作品中画了红白梅两种花卉,这是挺少见了。我们可以看到,这幅作品中的梅花花瓣,隐约能见到我父亲当年学陈老莲的画风,但主要还是他自己的风格。梅花报春,这幅《红白梅》,流露出苍劲感,生机勃勃之势,让人感觉春天似乎就要来了。

谢稚柳作品《海棠双禽》


  谢定伟:《海棠双禽》是我父亲大约在1960年代的作品。画面中,两只鸟画得非常工细生动,海棠花的枝干也是非常老辣。海棠花的颜色有些褪色,我母亲补了一些颜色。整个画面的构图很好,两只鸟两相对望,很有情趣。作品让人感觉很有春意。


谢稚柳作品《落墨花鸟册》



  谢定伟:《落墨花鸟册》(八开册页),是我父亲在1972年画的,这段时间他研究徐熙“落墨法”。我们知道徐熙是中国著名的画家,可是他的作品流传很少,几乎很难看到。我父亲根据资料作了很多的研究,延伸出他自己的落墨法的画法。我们看到,作品中的竹子、茶花、芙蓉,都是有落墨法的画法在里面。在这段时期中,我父亲是用墨来画鸟,完全有别于年轻时工细的画法,有几分写意,但结构上有很准确生动,栩栩如生。这几开作品,是他1970年代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