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乡土写实绘画——当代美术史中的里程碑

发布时间:2014-05-06 新闻

如果你要问中国当代美术发展的开端究竟该定位在何时?最准确、最能被认同的答案一定是伤痕美术、乡土绘画时期。乡土写实绘画是上世纪80年代前后,以表现乡野、质朴的美,描写自然、乡土生活气息为特征,在绘画语言上强调写实,在构图和人物组合上讲究自然的油画流派。

 

乡土写实绘画在题材上与朴实的乡土生活是分不开的,这就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必须有深刻的乡土生活经历,在体验中获得灵感。乡土写实绘画的创作题材大都摒弃上个时段对政治内容的高歌颂德,艺术家们开始将目光投放到社会最底层那些原本不被关注的、最淳朴的人民身上,题材多围绕农民、乡土、自然、藏区生活等等。艺术家们看似在仔细地刻画草地、皮肤、毛发等每一个细节,但其实,乡土写实所追求的并不是一种所谓的“照相写实”,一种简单的物质感受和绘画形式,他们更是借以逼真的细致描绘来反映那个时代的某些特质,去憧憬那个时代人们最热切的期盼。

 

乡土绘画可以是“对文革的洗礼”、“对生命的期盼”、“对自然的领悟”,无论在哪个领域,它都是那个时代最真实的显现,都是历史在前进浪潮中行走后留下的脚印。乡土写实绘画的重要代表罗中立曾说过:“《父亲》有着它自己独特的时代背景,那时刚刚社会开放,生活和创作都还非常单调。这件作品确实是一个阶段的高峰,但只是代表那个时代。新生代的画家们谁都画得出《父亲》,但离开时代的烙印和背景将失去意义。”毋庸置疑,乡土写实绘画的代表作品已成为那个时代的符号,它的存在是那个时代社会意义的写照,也正是从那个时代起,人们对艺术的认识有了巨大的改观,当代艺术也正式在中国问世。

 

时至今日,乡土写实绘画仍然有着重要的意义存在,尚弗勒里曾说过:“写实主义在艺术中所有时候都存在。”而在各大拍场上,乡土写实绘画也一直保持居高临下的地位,在2013年的佳士得秋拍上,乡土写实绘画时期的重要作品、著有“《父亲》姊妹篇”之称的罗中立作品《春蚕》,以4300万港元落锤,创下罗中立作品拍卖最高纪录。

 

目前,这批极具时代特征的乡土写实绘画派重要作品很多均已被美术馆收藏。

 

罗中立《父亲》

罗中立《父亲》,216x152cm,布面油彩,1980年,收藏:中国美术馆

 

1981年油画《父亲》获全国青年美展一等奖,后被中国美术馆以400元人民币永久收藏,在当时,作品被国家美术馆收藏是一种莫大的荣誉。

油画《父亲》是著名艺术家罗中立创作于1980年的重要作品,这件作品可以说是乡土写实绘画最经典的代表,它也被誉为“中国的《蒙娜丽莎》”。这幅巨大的人物头像,以高度写实的创作手法映照了新中国的社会面貌,淳朴而又历经岁月的父亲形象深深印在了观众的心里,他不只是罗中立的父亲,更是我们所有人的父亲。

 

陈丹青《洗发女》

陈丹青《洗发女》,收藏: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1978年恢复高考时,陈丹青被中央美院油画系研究生班录取,《西藏组画》作为他的研究生毕业作品,在当时名声大噪。陈丹青于1979年——1980年深入藏区,以一种平实的眼光看待藏民的生活,用精湛的写实技巧描绘最朴实无华的西藏日常。

《洗发女》是《西藏组画》七幅组画之一,作品现被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收藏。这件作品描绘的是夫妻的洗头场景,画中,男人背对观众弯腰舀水为妻子冲头,妻子上半身裸露背对观众。陈丹青的曾在文章《我的七张画》中写道:“丈夫给妻子浇水,颇有趣味。妻子的身体美极了,所以画了背还不算,把洗完后站着梳头的身影也画了进去。”

 

高小华《为什么》

高小华《为什么》,107.5x136.5cm,1978年,布面油彩,收藏:中国美术馆

 

高小华的《为什么》1978年前后创作的,后入选1979年全国美术大展荣获银奖,作品现被中国美术馆收藏。高小华被认为是开“伤痕美术”先河的艺术家,1955年生于南京,1982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曾在四川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任教,现为西南民族大学名誉院长。

1960年,年仅5岁的高小华随同身为军医的父母从南京来到重庆,后又因为父母工作调动而离开。在重庆生活的9年间,他亲眼目睹了重庆轰轰烈烈的武斗,这一段经历,直接促成了他后来的成名作《为什么》的创作。《为什么》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文革”期间的一场武斗场面,灰色的调子、凝重的表情,高小华以厚重的笔触将对“文革”的种种疑问喧泄在画布上,每一笔色彩仿佛都在问这一切究竟是“为什么”?这也是一幅具有批判现实意义的作品。

 

何多苓《春风已经苏醒》

何多苓《春风已经》,96x130cm,布面油彩,1981年,收藏:中国美术馆

 

《春风已经苏醒》的命名来自于诗句“春风已经苏醒”。正如作品一样,《春风已经苏醒》的创作者——何多苓被公认为具有诗人气质的艺术家,生于成都,1977年考入四川美术学院,他曾多次谈到美国现实主义大师安德鲁怀斯对其创作的影响。

在《春风已经苏醒》中,寂静忧郁的少女坐在枯黄的草地上,表情若有所思,卧地的水牛和仰视的小狗陪伴着她,在春风的沐浴下,少女的发丝缕缕飘动,作品以一种抒情的、哀伤的情怀极度反应了大自然对生命的赋予。同时,这件作品也开启了乡土写实绘画的另一方向——解读人与自然的神秘联系以及对生命和情感的描绘。1982年《春风已经苏醒》被作为《美术》第二期封面发表,不久后,《春风已经苏醒》代表中国赴法国参加展览,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何多苓《青春》

何多苓《青春》,150x186cm,布面油彩,1984年,收藏:中国美术馆

 

创作于1984年的《青春》,也是艺术家何多苓重要的代表作品,与《春风已经苏醒》一样,《青春》也取材于知青生活。莽莽山坡之上,一个身着发黄军装的知青少女,坐在山石之上,面容忧虑,在她的身后,一只飞鹰飘过,鹰翼低垂,一片荒凉的景象仿佛是在与青春道别。

《青春》这件作品已不是简单地对文革的批判和否定,画面中的让观者产生各种联想的人和景,更是对命运、情感、青春的观望。这件作品现在也被中国美术馆所收藏。

 

程丛林《1968年X月X日雪》

程丛林《1968年X月X日雪》,196x296cm,布面油彩,1979年,收藏:中国美术馆

 

1959年生于四川万县的程丛林,1982年从四川美术学院毕业,现长期生活在德国,创作于1979年的《1968年X年X日雪》是其重要代表作品,作者以一个独特的如同日记般的题目,真实地记述了那个年代发生的一场悲剧,它同样是一场“文革”中武斗闹剧的真实再现,这件作品现在也被藏于中国美术馆。

“一片混乱”的画面上,洁白的雪地被鲜血染红,“胜利者”押着“失败者”往外走着,画面右侧的青年正手持相机拍摄;“胜利者”的狂妄喜悦、“失败者”的悲壮凛然、“旁观者”的无奈困惑,作品处处充满着悲剧色彩,这种对现实的批判写实力度已远远超越那个时代。

 

艾轩《诺尔盖冻土带》

艾轩《诺尔盖冻土带》,65x52.5cm,布面油画,1985年,收藏:中国美术馆

 

艾轩,著名作家艾青之子,1947年生于浙江,他也是深受“怀斯画风”影响的艺术家之一,1967年从央美毕业以后,他曾在部队农场工作,在此期间,他多次深入藏区,藏区生活也深深地影响着他的创作,《诺尔盖冻土带》也是这样的作品之一,白茫茫的自然背景下,一个孤独的男人和一片孤独的云,男人表情凝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或许这也是作者的某种写照或述说。这件作品目前也在中国美术馆收藏。

除此之外,乡土写实绘画的重要代表作品还包括《西藏组画》、《春蚕》、《藏族新一代》、《有志者》等等,这些作品目前大部分已被私人收藏。乡土绘画不仅是时代的产物,也是一种文化记忆的集体展现,在新中国美术史中,乡土写实绘画永远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