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居士苏东坡在宜兴置田讲学时,提倡“饮茶三绝”,即茶须阳羨茶,水要金沙泉,壶须紫砂壶。后人便以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来怀念这位大文人,将其称为“东坡提梁壶”。这种文人与紫砂相互辉映的事情代不乏例。紫砂壶被注入了文人的才情,因此文通气贯、风流韵畅,紫砂陶坯对他们来说,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宣纸,性情所至,如高山流水,尽可在此一泻千里。由于古代文人和紫砂艺人的联袂创作,使紫砂壶渐渐摆脱了工匠气,进入了艺术品行列。文人参与设计壶样、画壶、撰写砂壶铭,是他们内心风骨的体现。
历代文人对紫砂壶的吟咏从未停歇,文人把茶与紫砂作为生活中最美妙的东西,走进了文人书斋数百年,成为文人书斋内不可或缺的一道风景。紫砂渐渐演绎成传承历史文化的载体,与人文历史、哲学睿思,及文人士大夫的欣赏习惯,息息相关,并主导古玩的走向与脉络,它不再是实用器,已上升为一种文化样式,并影响几代人的审美情趣。
紫砂壶最妙的是工匠纯手工制作而成,其中蕴借着制陶人的心绪、气息与文心,并随着时代更迭与文人把玩,成就款款精巧器型,光润可人。那是一种从砂锤炼出来的文气和修养;一种岁月交融过的柔雅和温润。在品茗、把玩中,在岁月流逝中,壶渐显滋润感,犹如文人读书,读着读着,这人便有了书卷气。包浆是文人对古玩的一种追求,气质同样是人的一种内秀之美。
紫砂壶,集古代诗书画印之粹,有秦汉斑驳的金石之气,也有唐诗的雄厚和宋词的清丽。每每摩挲,寂寞的生活变从容,不经意走进了苏东坡的书斋,走进了“松风竹炉,提壶相呼”之境,仿佛《茶解》中说:“山堂夜坐,汲泉煮茗,至水火相战,如听松涛,倾泻入杯,云光滟潋,此时幽趣,故难与俗人言矣。”
6028
清早期 刻前后赤壁赋锡制大茶叶罐一对
H15.5cm
RMB 35,000-55,000
“清课”款
6031
清道光 行有恒堂款紫砂内挂釉外刻梅花纹斗笠碗
D18.2cm
RMB 60,000-80,000
“行有恒堂”款
6033
清晚期 徐三庚刻“大富千万”芙蓉石印章
2.8×2.4×6cm
印文:大富千万
RMB 60,000-80,000
6034
清道光 杨彭年制仿汉瓦“大富千万”四方壶
W14cm
RMB 300,000-500,000
“杨彭年造”、“道光二年夏六月玉士世山房作”款
6041
清晚期 王东石制梦楼(王文治)铭诗文兰花图玉成窑长方盆
L20.5cm
RMB 250,000-350,000
“东石”款
备注:(传)唐云旧藏
6053
清宣统 匋斋(端方)定制紫砂周盘壶
W12.5cm
RMB 300,000-500,000
“迪恩”、“宣统元年月正元日”、“匋斋”、“宝华庵制”款
备注:带原包装
6060
清道光 朱石梅制并铭诗文梅花锡制提梁壶、云生刻锡杯两件
H19.5cm,L8cm
RMB 180,000-280,000
6076
清道光 杨彭年制瞿子冶、邓符生刻竹诗文紫砂石瓢壶
W16cm
RMB 1,300,000-1,500,000
“杨彭年造”款
来源:上海藏家旧藏,文革以后上海博物馆退赔
6095
清乾隆 仿松段桩紫砂随形笔筒
14.5×16.5cm
RMB 3,200,000-3,500,000
“大清乾隆年制”款
著录:
1《紫泥藏珍-明清宜兴窑器之美》,页91,图52,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2008
2《文荟菁英——和正斋宜兴紫砂藏珍》,页220,图79,台湾盈记唐人工艺出版社
6138
近代 蒋蓉制荷塘清趣壶一套(九件)
壶:W16cm 杯:W8.5cm 托:D9.7cm
RMB 450,000-550,000
“蒋蓉”、“蓉”款
备注:附作者证书、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