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秋拍】周春芽:伟大的冒险

发布时间:2014-11-10 新闻

繪畫對於我來說不是心態,而是一個信念,它與我們的生命、時間、歷史的感覺連接到一起,當我在畫畫時我才覺得我的理想具有了真正的價值和意義。所以我就要全力以赴、全神貫注地去實現它。一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而增強生命的方式之一就是在有限的生命里延長藝術的生命。

——周春芽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對中國美術界來說無疑具有顛覆性的意義,從星星美展到傷痕美術,從鄉土繪畫到“85 新潮”,汲取了西方現代主義精華的年輕藝術家們紛紛與舊時代決裂,邁出了中國當代藝術的第一步,反叛與突破成了這個時期永恆的話題。當美術界掀起如此風雲變幻的浪潮時,周春芽卻更像是一個冷靜的見證者,他似乎是任性而固執地將自己置於主流風格的邊緣,八十年代初的周春芽赴藏區寫生,他從原始而豪邁的生命意象中獲得了靈感,併力圖展現人性的真實,但周春芽的作品顯然與時下流行的“鄉土寫實”有所區別,他筆下的人物融入了印象派和野獸派的色彩和筆法,有著西方現代主義的氣質,他一開始就對藝術有著相對獨立的認知和表達方式,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拒絕進入某種類型或模式”。

周春芽與其八十年代代表作品《剪羊毛》

經歷了“十年浩劫”之後,有人斷言中國美術的春天終於到來,尤其是“85 新潮”帶來了美術界的啓蒙,它所推崇的藝術自由和政治自由叩响了中國美術轉型的大門,成為了當代藝術的分水嶺。但同時也有人質疑,在西方中心話語權的時代佈景之下,“85 美術”不過是歐美現代藝術文本的模仿和重現,在那個喧囂和浮躁的年代,中國藝術雖然掙脫了舊時代的窠臼,卻難免有陷入模仿和矯飾泥沼的危險。在變革的風潮掀起後不久,最早的一批現代主義藝術家陸續選擇出國,1986年,出於一個偶然的機緣,周春芽也踏上了赴德的列車。當這段旅程開始時,他還難以預見這段經歷將使他的創作方法和藝術樣式發生何種深刻的轉變。

ZHOU CHUNYA ( B.1955 )

Mysterious Woman

周春芽《謎樣的女人》

1993 年作

布面油畫

72 × 61 cm

簽名:1993 周春芽

在德國留學期間,周春芽對西方藝術史有了更為清楚的認知,博物館裡藝術大師的原作更是讓他重新認識了古典主義和現代主義,他感到眼界大開。八十年代的歐洲內陸,新表現主義正大行其道,一度消失的架上繪畫再次成為主流,當代美術重新回歸傳統,根植於聯邦德國的新表現主義帶有與生俱來的內省和神秘主義的屬性,誇張扭曲的造型和厚重強烈的筆觸讓周春芽感到前所未有的震撼。在他的作品《謎樣的女人》(Lot3606) 中,藝術家用象徵主義和神秘主義的手法描繪了一個女子的肖像,佔了畫面絕大部分的深色背景與呈幾何形的臉部達成了一種微妙的平衡,強烈的筆觸和厚重的肌理增加了畫面的形式感,蒼白的皮膚和鮮紅色的色塊凸顯出了她敏感而憂鬱的氣質,毫無光彩的淺色眼珠里透出迷茫的眼神,像是要試圖找尋某種答案,女人的周圍有著一些幾何線條和符號,似乎有著特殊的意義,帶有神秘的不可知意味。

ZHOU CHUNYA ( B.1955 )

Changes of Branches

周春芽《樹枝的變化》

1993 年作

布面油畫

150 × 120 cm

簽名:周春芽 1993

展覽

2010 1971-2010 周春芽藝術四十年回顧展上海美術館/ 上海

2014 中藝博國際畫廊博覽會國家會議中心/ 北京

出版

Zhou Chunya 周春芽》 P200-201 Timezone8 2010 年版

回溯周春芽的創作歷程,人們大概會將周春芽的藝術轉向定位於1993 年。因為,在這一年的成都“中國經驗展”上,周春芽的作品著實令人感受到與此前風格的徹底“決裂”。而實際上,周春芽從1991 年起,就開始將中國傳統藝術的精神與圖式納入自我思考的範疇,並最先将“樹”和“石頭”等中國傳統山水圖象作為主要的視覺元素。在從德國留學回來後,周春芽更加急切地執著於探索將中國畫的佈局和精神以新表現主義的手法加以呈現,在他看來,德國新表現主義和中國文人畫在氣質上有著超越時間和空間的相似性,它們都蘊含著敏感、細膩和神秘主義的色彩,這讓他著迷,讓他在自己的藝術中開始大膽的實驗,尋找新的可能性。1993 年創作的《樹枝的變化》(Lot3607) 是周春芽嘗試用文人畫模式進行創作的最早作品之一,同時也隸屬於當時“中國經驗展”中第一次展出的“樹系列”,這是藝術家對中國傳統樹石形象塑造的一次實驗性體味,他也希冀可以由此建立屬於自己的藝術獨立性。畫中的樹枝形態有如宋代李成《读碑窠石圖》中樹枝的蟹爪之勢,由粗壯樹幹支撐而起的無數枝幹呈現出充滿生機的張力,其間輔以紅、藍、黃色等亮純色抽象而厚重的點綴。在畫中,周春芽在本有的新表現主義語匯中,融入了傳統大寫意畫揮灑自如且蒼勁有力的構型和類如中國傳統書法式的筆法肌理,線條的參差不齊纏繞交叉,色彩的堆疊塗抹構築起的渾淪之意象,更是使作品具有了某種東方藝術所獨有的超然氣息,從西方現代藝術和德國新表現主義繪畫中汲取的營養,正孕育著屬於周春芽自己風格的種子。

ZHOU CHUNYA ( B.1955 )

Red Stone

周春芽《紅色石頭》

1999 年作

布面油畫

150 × 120 cm

簽名:1999 周春芽Zhou Chunya

1991 年開始,周春芽的“石頭”一直處於不斷變化的狀態,從最初的往往令人將其與中國古代山水畫建立起關聯的“石頭”到1992 年與人體結合起來的石頭,再到後來無休止轉換形態的“石頭系列”,周春芽似乎將對於石頭的“研究”推進到極致。在作品《紅色石頭》(Lot 3608) 中,體積龐大的石頭幾乎佔據了整個畫面,熱情、投入、宣烈,富有潛在的萌動生命力。周春芽曾經對在石頭上施以的紅色做過回憶:“我後來畫太湖石,其實我從來沒想過畫血,後來看石頭裡面有泥巴,調色時紅色調多了一點,畫上去象血流下來的那種感覺”。儘管依他解釋,這紅色是偶然得之,然而,濃重的肌理效果不由產生一種色情,又或是暴力的遐想,往往令人感到不適。在石頭中,凝結著周春芽經由個體感知,對於固有傳統文化圖式的轉換和思考,他試圖將中國文人畫中正統而優雅的意象轉化為當代藝術色情與暴力的符號,從而達到一種奇異、怪誕的效果,“石頭”開始成為周春芽第一個藝術和個人身份的符號。

ZHOU CHUNYA ( B.1955 )

Bright Sunny Sky

周春芽《艳阳天》

2005 年作

布面油畫

120 × 150 cm

簽名:2005 周春芽 Zhou Chunya


出版

《美術文獻》 P36 2006 年第1

《解讀當代:油畫家工作室報告》P7 上海書畫出版社2007 年版

《花間記》周春芽繪 P70-71 四川美術出版社2007 年版

“桃花”是周春芽在“石頭”、“綠狗”兩個典型形象之後創作的第三個主題。2005 年,周春芽迎來了第三次婚姻,“桃花”系列正是此次甜蜜愛情體驗的結果,在該系列作品中,周春芽的色彩化身成一種生命般的律動,濃烈、純粹而生動。也是在2005 年這一年,碧朗晴空、桃花肆放、滿眼翠綠的迷人景致被周春芽記錄在了《艷陽天》(Lot 3609) 中。畫中,位於構圖中央的桃樹造型有著女人般的姿態,其上肆意綻放著朵朵桃花,兩旁未能入畫卻伸展出枝幹的桃樹增強了整幅畫面的張力。此外,近景中已然極具表現性的物象在中景部位呈現出亮純色的抽象形象,飽含情思的桃紅色、近乎欲滴的綠色和澄明輕快的黃色被席捲於一處,暴烈而刺激,強烈的視覺效果彷彿能夠把人吸附到畫布之中去,卻又在畫面最上方的藍色中歸於靜寂和純粹。

“如果畫面沒有反映出我的話,那就沒有我自己,就證明畫失敗了”周春芽始終寄求於找到一種獨屬於自己的藝術思維和敘事系統,生發於自己的內心,更仰賴於自己的創作觀念。

更多2014秋拍精彩内容即将呈现,敬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