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能成为引领海派群伦的大师,是与他深厚而独绝的艺术素养和文化修养分不开的。他能创造性地以金石之法入书画,在元明以来所谓“石如飞白木如籀,写竹还应八法通”基础上更进一步,以一己之力打通诗书画印而卓然成家,不仅是中国晚清美术史最后一家,是传统中国花鸟写意画的殿军,也是二十世纪现代中国写意花鸟画的开山人物。除了无人可及的石鼓文书法艺术、取法魏碑汉帖的治印艺术,吴昌硕在绘画上最突出的成就是他的写意花卉。他在博取徐渭、八大、石涛、赵之谦诸家之长的基础上,兼取篆、隶、狂草笔意入画,色酣墨饱、雄健古拙。而他作画往往由画幅中间落笔,构图也迥异于前人,故其画作既极具古意又极具现代感,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欢迎,成为雅俗共赏绝佳的典范。
本次保利秋拍,将在“御风——六家臻品之夜”、“骋怀——苦乐斋之夜”、“典藏——博物馆之夜”、“海上风华——近现代书画(二)”等专场中呈现吴昌硕的各题材代表作,这些专场的分布设置亦在不同角度诠释了吴昌硕在中国美术史上的地位及其作品的艺术价值。
吴昌硕花卉屏风十二扇
屏风水墨纸本 1917年作
137×48 cm.×12约 5.9 平尺 ( 每幅 )
估价待询
场次:御风——六家臻品之夜
展览:
1.“第二届北京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北京光华路五号国际会展中心,2010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著录:
1.《第二届中国文物艺术品国际博览会-近现代书画》,第4-5页,2010年。
2.《中国近现代书画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2-27页,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提前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吴昌硕作于1917 年春的花卉十二屏,分别绘梅、竹、玉兰、紫藤、荷、牡丹、白菜、松、兰花、山茶、秋菊、枇杷,皆其平日最为精擅之题材,故写来毫无滞阻,任意东西而风神宛具。吴氏是海派中商业化最为彻底的艺术家之一,平日所作,多以单幅,且率性而为,鲜见对屏、四屏之制,更不必论煌煌十二屏之巨。自其题款,此十二屏,前后历时凡有三月之久,可见是其精心构撰之作。而其笔墨之类胜处不必赘述,只据其所题各诗及署款,又可知吴氏似有意以十二屏作为自己平生艺术追求及品性作结。
吴氏首先标明自己的艺术和生活态度。在山茶一屏中,吴氏声称“画之所贵贵存我,水痕墨气皆云烟”,这当然是他以特出的魄力接续传统又打出传统的直接结果,正因此,他才会在荷花屏中发问:“青藤雪个呼不起,谁真好手谁野狐?”又在玉兰屏中对“拟青藤老人墨法,觉神在个中”颇有自矜。他又把自己的艺术手段坦然表露出来,兰屏题诗说“临摹石鼓琅琊笔,戏为幽兰一写真”,自然是所谓“金石入书画”的表达。
老缶对自己耽于绘事其实多有会心,在枇杷屏中署“癖斯堂”大概便是这种心思的体现。“癖斯堂”是1900 年名桂和坊19 号所用,后来又移作他用,并不专指一处,显然不仅仅是简单的斋名了。对故里的念念不忘也流露于画中,白菜一屏及松屏所言“去驻随缘室”即可窥知。白菜屏题诗中说“秋霜入菜根始肥,菜根常咬能救饥。家园寒菜满一畦,如今画菜思故里。饶涎三尺湿透纸,菜味至美纪以诗。”几乎可为白菜立传,与后来齐白石所说异曲同工。老缶同时还不忘以挖苦的语气诘问“彼肉食者安得知?”最见情性。而松、枇杷两屏署“去驻随缘室”,“癖斯堂”,当也是此等心思。1887 年吴氏初到上海借居王绶山浦东旧寓,前途未明,心下惶恐,故将上海苏州寓所皆命名为“去驻随缘室”,以纪其心。此斋名与“癖斯堂”一直用到逝世,且随所居而名,当不是纯粹的斋名,而是其心迹之凝聚了。
吴昌硕 和气一团
镜心设色纸本 1920年作
148×75 cm.约 10 平尺
RMB: 3,800,000-4,800,000
场次:御风——六家臻品之夜
说明:此作为黄祺翔、郭秀仪伉俪旧藏。源自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