羲之爱鹅,世人皆知。李白不胜神往,说:“山阴道士如相见,应写《黄庭》换白鹅。”任伯年也曾画《羲之爱鹅》,竹林旁、溪水边,羲之执扇立于桥上,桥下数只鹅姿态优雅,颇具雅趣。
任伯年 羲之爱鹅图 150×81cm 1888年作
徐悲鸿推崇任伯年,曾于1950年冬写《任伯年评传》,评任伯年“由于一种如此清新的趣味,一种意到笔随的手法。并且只用最简单的方术,那样从容的表现了如许多的物事……任伯年真是一位大师。”此文后刊印于1953年新加坡陈之初自印本《任伯年画集》,据说其中任伯年画作也多由徐悲鸿鉴定。
徐悲鸿 四鹅图、书法对联
镜心 设色纸本
101×82cm
153×38cm×2
1939年作
说明:
1.上款为徐悲鸿先生在新加坡的挚友曾沧海、吕国豪夫妇,2001年翰海春季拍卖会推出的二十五件徐悲鸿先生的精品佳作,就来自於曾沧海,吕国豪夫妇。
2.此拍品经廖静文女士鉴定为真迹。
著录:
1.《徐悲鸿作品集》,第232-233页,徐悲鸿纪念馆审编,文物出版社,2007年。
2.《中国艺坛巨匠——徐悲鸿》图版143,第218页,北京出版社,2005年9月。
《四鹅图》局部一
《四鹅图》局部二
徐悲鸿画鹅步骤
徐悲鸿的《四鹅图》作于1939年,画面中四只形态各异的白鹅,有的缩颈凝眸,有的引颈眺望,有的阔步缓行,似正寻觅啄食。鹅身羽毛蓬松,浓淡有致,形成“墨分五彩”的艺术效果。在把握鹅的形态写实准确的同时,徐悲鸿行笔起重收轻,浓墨写出,润以淡墨,力重气静,挺拔中有顿挫,更多地凸显了笔墨的意趣。再看画面左上角斜出竹叶一丛,墨色浓淡干湿,富于变化,相得宜彰,使得画面增添了文人气质。鹅也不仅仅是家禽,而成为极富雅趣的文化象征。从笔墨与气氛上,都不难看出任伯年对徐悲鸿的影响。
徐悲鸿 群鹅 1938年作
徐悲鸿 三鹅 1939年作
徐悲鸿 双鹅 1939年作
而与徐悲鸿同时期的《群鹅》(1938年作)、《双鹅》(1939年作)、《三鹅》(1939年作)等画作相比较,《四鹅图》不论是从笔墨的严谨、布局的独特以及格调的清隽逸丽上,均是略胜一筹,可谓同题材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徐悲鸿1938年在南洋举行赈灾画展时留影。
1939年至1942年,徐悲鸿几次奔赴南洋,以画笔为民族救亡服务。他在吉隆坡、新加坡、梹城、怡保等地举行了6次徐悲鸿画展,将卖画的全部收入捐献给国家,以救济流离失所的难民和阵亡将士的遗孤。《愚公移山》、《泰戈尔》、《侧目》、《双惊》、《奔马(题第二次长沙会战)》《伐椰》等一大批惊世之作都诞生在这段离别故土的时期。在现今存世极为稀少的徐悲鸿画作中,仍珍藏于新加坡故交、好友或其后人手中的藏品约在半数。
《四鹅图》题跋
徐悲鸿《四鹅图》上款人曾沧海、吕国豪夫妇肖像油画
《四鹅图》题款:“沧海仁兄、国豪夫人共赏,悲鸿。”此画正是徐悲鸿绘赠新加坡挚友曾沧海、吕国豪夫妇的。而吕国豪女士及其家族至今仍珍藏着徐悲鸿为夫妇二人精心绘制的巨幅双人油画肖像。
徐悲鸿“英雄造时势,微言开太平”对联
书法对联“英雄造时势,微言开太平”上款人亦是曾沧海先生,与《四鹅图》一同展现出徐悲鸿与新加坡挚友曾氏夫妇的深厚情谊。而以“英雄造时势,微言开太平”来形容徐悲鸿的在这一时期用画笔为祖国、人们作出的贡献,也再合适不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