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乾隆御览之《大清台湾府地舆全图》 杨玉良故宫博物院图书馆 大清台湾府地舆全图一卷 图幅纵40厘米,横964厘米。 清初纸本色绘,乾隆13年(公元1748年)巡台湾御史白瀛进呈本。 此图为一巨幅长卷,用中国画传统技法描绘而成。不划疆界,不注四至和里程,实为台湾府地舆略图。所画岛之南、西、北三面环海,东面为崇山峻岭,呈背东面西走势,山脉源自福建鼓山,自五虎门蜿蜒入海,东至台湾鸡笼山起脉,自北向南绵延起伏,纵贯千余里,至南沙马崎山止。山间画有一道城墙自诸罗城北始,依山势向北延伸至彰化城北止。山之西向为内陆开阔地带,是百姓人等生活的主要之区。凤山县城、红毛城、诸罗县、彰化县、淡水城、鸡笼城等重要城区衙署皆绘简图示意。沿西海岸线划出主要河、湖流向及其入海处,沿岸附近大小岛屿五十余处亦略绘略图示意。一些主要港口如打狗港、笨港、南嵚、淡水、鸡笼等均有标注。途中绘红、黄二色小长方图签170余条,分别注明各县衙署、兵营、社里、河流、坛庙、港口的名称,以此表示各自的地理位置。另有四条稍大长方图签,分别注释沙马矶头山、凤山、哈仔鸡内山和鸡笼山的相关传说、四至里程,并提出沙马矶头山和鸡笼山为当时吕宋、日本等洋船往来的航标指南。 该图卷前有乾隆十三年九月巡台御史白瀛题进贡《大清台湾府地舆全图》识语,略谓台湾、诸罗、彰化三县的四至里程数,阿里、淡水、德化、中港诸社均为土著各族居住之地。卷末有记,赞言台湾是“国之一地,遍生宝物”,“虽海畔仙山犹然中土之气”, “当永志不忘”。但此记未署名,据其草书笔法与“白瀛记”三字草书对照,似为白瀛所为。 据史书记,白瀛,字寰九,号素庵,山西兴县人。乾隆二年进士授编修,乾隆十年改任陕西道监察御史,十一年十一月授命巡视台湾事务,十二年六月白瀛曾疏奏台湾各县吏胥滋生弊病情形以及百姓人众各派党羽争斗等事,十三年九月复奏台湾秋旱急需赈恤事,遂命其再留任于台二年。而白瀛所进《台湾府地舆全图》正在此事。后以其办事勤勉,命留福建以道府题补。乾隆三十六年因平定大小金川战事,命其随军办理粮饷事务长达六年。因其办理军需成绩卓著,特赏戴花翎,并提升为布政史。乾隆四十四年升刑部侍郎。同年十二月卒。 此图内钤有“乾隆御览之宝”朱文方印一,乾隆闲章“学镜千古”、“自强不息”、“有孚惠也”、“所宝惟贤”四印。另有收藏者书“十七?乡山草堂主人藏”十字,并钤“乡山草堂”等章。 该图还保留原有装桢,织金锦缎包袱,上书“乾隆十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经福建总衙转京师”、“贡进台湾府地舆全图壹卷”等字样。 综上所述可知此图绘制时间当在乾隆十三年九月以前完成,经白瀛题识后转交福建总衙呈进清宫,说明该图确系达内收藏之物,后又散佚出宫,为乡山草堂主人所得,辗转二百余年仍完好,实属不易。 此图绘制笔墨粗劲,色彩厚重,重山峻岭间点染茂密丛林,宛如巨幅青绿山水画。虽属略图,却特色鲜明,品相好,绘制年代较早,以其版本绘制形式特征和内容、品相而言,当属传世孤本,且称之为珍、善罕见之物也不为过。尤其曾跨海穿山,被进呈于乾隆大帝的御书案上,更富传奇色彩,对研究台湾史地、交通、民族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是一件值得收藏的珍贵文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