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的中国古典家具为什么长久以来这样吸引我们?无疑是由于其独特的美感与震撼力。中国人宜室宜家的传统观念,推动外园林、内陈设的起居经营长期持续的发展,在明代中期达到最高点,同时也开创了许多家具制作新方向。其时经历近两个世纪太平岁月,工匠过着稳定自足的生活,并大量出现了从经济支持到参与设计和制作的使用者。这些使用者通过传统自省,指导能工巧匠实践创作了大量引人注目的作品。
明天启(1621-1627)皇帝朱由校朝服像
关于使用者的身份,主要分为皇家官方和精英文人。皇家的突出代表是明天启帝朱由校,他不仅是单纯的指导工匠,更是亲自操刀弄斧且技巧娴熟,“斧斤之属,皆躬自操之。虽巧匠,不能过焉”。且天启即位之时,正值辽饷给明朝的财政造成了巨大的负担,朝廷不得不压缩开支。天启朝几乎没有烧造官窑瓷器,内府作坊的主要精力放在了为新建的皇极、中极、建极三大殿作朝堂陈设大器上。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天启皇帝朝服像》中,他的御用家具及家具上的陈设要比明朝其他皇帝量多而精美,其宝座两侧各摆放高大朱漆供几,几面上置青铜器等,供瓶插花,珠翠围绕。不同的制器理念下,产生的家具风格自然迥异。明代文人日常生活起居崇尚文心匠艺,较之前代更加追求闲情逸致的生活情调。他们积极地参与到生活方式的经营,追求趣味、清韵、脱俗的闲赏生活,由此产生的明代文人家具古朴简练,与文人追求虚静孤高的心境暗合。而与文人家具不同,明代皇家更注重装饰陈设对于显示帝权的作用。为了使自己的权威和荣誉炫耀于世,强调一种能够体现皇权威势的纪念碑性风格。这种意志将青铜器的庄严、石雕的雄伟和文人家具的趣味都吸收进来,具体实物我们只能从罕见存世的寥寥巨制中管窥一二。
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
面49×49cm,肩57.5×57.5cm,高141cm
来源: 1.北京龙顺成硬木家具厂旧藏;
2.李翰祥“清水山房”旧藏。
著录:1.王世襄著,《明式家具研究》,三联书店,第366页;
2.田家青主编,《盛世雅集——2008年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紫禁城出版社,第26页。
备注:中国嘉德1995年10月9日秋拍,“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场,lot836,成交价RMB880,000, 拔得头筹;
中国嘉德2004年11月6日秋拍,lot396,成交价RMB 4,290,000;
展览:盛世雅集——2008年中国古典家具精品展,北京世纪坛,2008年1月。
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取形于正方形方台和长方形方几,在结构上完全以直线模仿建筑轮廓,给人以庄严肃穆之美。设计严格遵守称均衡法则,纹饰内容分为两组,正面与背面一致,左侧与右侧相同,细部雕刻,也由中间向左右均分。为了表现纪念碑性的装饰效果,利用雕刻和凹凸象征权威,取材石雕建筑上如柱头、扶壁柱、檐板和饰带常见的魑龙、卷草作为方台正面的表面装饰。螭龙身尾呈草叶纹与拐子纹组合状,二螭相对,象鼻,头部有演变成花草之势,中间卷草纹亦呈方折。这种纹饰频繁出现在明代嘉靖、万历经天启、崇祯时期的瓷器、玉器和家具上。构造上部近似方台,四壁凹入,浮雕双螭捧寿,用栽榫与下面的大方几联结。大方几外貌似分两截,上截像一具鼓腿彭牙的雕花矮边几,惟牙子下挂,锼出垂云。此下又造成三弯腿落在托泥上。实际上两截相连,四腿都是一木连做。四面腿间空间随着腿子的曲线打槽装板,浮雕螭纹。用料可谓不惜工本,台面厚度达6厘米,腿部直径竟达13厘米,下料之大,用材之费,耗工之多惊人。庄重威严气势之外,又有曲线的柔软之感,整体造型自台面往下弧度凹凸转变流畅,曲线精准不失弹性。细部雕刻围绕双螭捧寿的主题,铲地浮雕,刀法行云流水,一气呵成。雕塑般的稳定结构,“力拔山兮”的英雄气概,带有某种象征性的意蕴内涵,陈设于殿堂之上把阳与刚之宏美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种有意而为之的“某种象征的意蕴或内涵”则应有具体的对象,即被纪念者——帝王、神祇或祖先。
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侧面(一)
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侧面(二)
在方台的纪念碑意义之外,明式家具研究学者张辉先生认为它也是明式家具发展的一座里程碑。类似方台至今仅发现一例,但此孤例代表了一种演变和趋势,是明式家具观赏面法则极端发展的标志。其妙仔细剖析如下:
1、结构
(1)边抹、托腮厚大;(2)束腰强烈地增高,有托腮;(3)牙板肥大下垂如云纹;(4)矮足与牙板宽度相应,构成牙板一部分;(5)矮足下接三弯腿,足雕卷云纹;(6)两层腿足间开槽装板,大面积挡板封实以延展雕饰之面。求取观赏面之心何其壮哉;(7)方正托泥。
如果将本器四足间封实的四面剔去,其貌若何?类乎香几,粗壮而已。制作者处处加大立面,追求雕饰的效果,把观赏面法则突显得令人震撼。
我们摹拟此方台的形制演变,可以看出它的发展轨迹:
图一、为常规黄花梨香几的式样;
图二、将牙板加大,表现为垂云纹式牙板和低矮的四足;
图三、拔高束腰,雕饰图案;
图四、在二层腿足各腿间嵌入挡板,堵虚为实,扩大观赏面,饰以海棠形开光图案。
“观赏面法则”即各个门类的明清家具,随着时间的推移,每发展一步,观赏面都会出现增益性的变化。这一法则有五个层面的表现:
第一层面:增加光素木质构件的组合。表现为各类器物不断增加光素木质构件的组合,使家具“线形态”逐渐趋近于“面形态”。
第二层面:增加雕镂,构件由光素发展为雕刻,并不断加大雕饰面积,刻画日趋纷繁;
第三层面:加大构件尺寸。分为两类:
1.雕饰构件的面积逐渐加大。典型的表现,如罗汉床围板加高、桌椅床矮束腰加高、各类牙板加宽、牙头加肥,挂牙和花牙加大等。2.有视觉观赏意味的光素构件尺寸加大。
第四层面:增加构件,分为两类:
1.增加木质装饰构件, 2.增加不同的材质构件,例如镶嵌大理石、瘿木、铜饰件等,更晚时期,镶嵌瓷板、玉件、剔漆件、铜制珐琅板等,不一而足。
“观赏面法则”不但壮大着家具的雕饰,而且改变着式样和结构,当原式样阻碍观赏面效应发展时,原造型和结构便被改变,一种全新的家具风格应运而生。
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历经明代宫廷陈设,后几百年辗转因其体型硕大幸未流离出北京城。建国后为北京龙顺成硬木家具厂镇厂之宝,清水山房主人李翰祥导演因拍摄《火烧圆明园》到该厂挑选家具时如获至宝,旋即重资购买。今秋明黄花梨雕螭龙纹方台将登场北京保利,相信“得于阳与刚之美者”,必如“长风之出谷,如崇山峻崖,如决大川,如奔骐骥”震撼今秋。
李翰祥(1926-1996),香港电影著名导演,多次获得亚洲影展、金马奖等。参与创作上百部电影,代表作品有《西施》,《梁山伯与祝英台》,《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自1982年来北京拍摄电影以来,工作之余痴迷收藏,中国古典家具是李先生众多藏品中的部分。1995年其“清水山房藏明清家具”专场是中国家具在国内拍场的首次集中亮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