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A AILI Van
贾蔼力 面包车
2009 年作
布面油画
110×400 cm
签名:JAL 2009
RMB 4,800,000-5,800,000
展览
2009 年 “JAL”贾蔼力油画展 谷公馆画廊/ 台北
出版
《JAL 贾蔼力》谷公馆当代艺术有限公司 2009 年版
贾蔼力在创作过程中
IMAGE INSIGHT: THE NARRATOR’S MONOLOGUE
镜像洞察:叙述者的独白
JIA AILI’S VAN
贾蔼力< 面包车>
幻灭后的理性思辨
倘若将现代性视为一个历史的或社会的建构来看,每一个身处于现代化(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在获得富强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遭遇着同质化与异质化相互交织这一内在的悖论与矛盾。随着改革开放而迈入全球化步伐的中国,面对社会巨大变迁与新经济结构的形成,普泛的大众文化、享乐下的精神虚无都令这一时代的艺术家们不知所措。这其中,一些艺术家甚至摒弃了与意识形态的紧密联系,以对过去的记忆留恋来强调一种反现代化的意识诉诸。与他们作品中的疏离及逃避状态所不同的是,来自东北丹东的贾蔼力却在带有未来感的图景中审视与关注现代化下的城市生活。尤其是在亲身经历了家乡城市由重建到繁荣的迅速之势后,他更是在其个人的想象王国中,以叙述者的独白凝聚着一种理性怀疑而又紧绷的心理张力。在早期的“无名日”、“二月物语”和《世纪儿》等作品,荒凉而无边际的水平线、杂乱废墟的场景以及阴郁冰冷的色调营造是传述了一个时代的个人内省。相较之下,巨幅画作中惯以隔膜现实熟悉感的手法虽延续存在于2009 年的《面包车》之作,但更多地的却是呈现了内省思辨后的一份追寻与包容。
贾蔼力《无名日2》布面油画 200x300cm 2007年 RMB9,390,000 上海佳士得2015春拍
隐伏的精神超越
从80 年代以来,当代青年艺术家在获取更大、更宽容的创作空间的同时,也透露出了个人主义释放过度的危机信号。而对于贾蔼力来说,之所以一直备受瞩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并未使其创作陷入到无休止的政治投射中,也未沈溺于对艺术史逻辑的复迭与重组。反而是始终在作品中保有一种独立意志和精神的超越。这在符号化、复制性的图像资源批量生产的今天,正在日渐成为当代绘画最为宝贵的价值所在。就《面包车》的画面景象来看,独特之处首先是在于脱离了先前系列作品中的荒凉废墟与一望无际。但力量感及内心触碰的袭卷却未曾有丝毫减少,甚至可以与透纳的“暴风雪”系列作品相比肩。所不同的是,透纳是于狂放的笔触、厚重的肌理,色光的瞬间捕捉来突显生命的激情。而贾蔼力却以其扎实精准的写实造型能力、文学性的编排、个人化的心绪、形式的质感来获得一种隐伏的精神超越。如同作品的呈现,虽然所有元素的出现都制造出了一种非自然的、超越时空的景象,但它们却并没有像彼得·道格绘画里提供的那样,是一个神秘的乌托邦梦想。反而是在冷静的叙事秩序下告别了肤浅的、表面的视觉体验,串联成具有哲学意味的暗喻与思辨。
贾蔼力《面包车》(局部)
自由的诠释境地
与其他作品相较,贾蔼力《面包车》的另一大独特性还表现在将先前画面里具有代表性的、担当叙述者角色的元素共同集结后开启的新的自由诠释境地。在这里,既有《青年公园》中由小石堆砌基台上的男女青年雕塑,也有《米奇的救赎》里头戴米老鼠耳朵的观看者,还有背景隐约显现的《绝境》系列中的睡莲,以及《世纪儿》中的蹲行者。所有的这一切,都在指涉的关联下把握着现实与记忆的交合。譬如,虚晃的青年雕塑似在寻找童年的记忆光景,人马兽与面包车的空间构建犹如穿梭于梦幻与真实的现实之间,而带有米奇耳朵的观看者则在注视这一陌生化的世界之时也将虚无压抑的内心绝境得以放逐与救赎。《面包车》中多种叙述者角色的交迭是贾蔼力对矫饰现实主义美学的抵抗和回击,这使得原本作品中蕴含的荒凉和孤郁顺势转换成了一份温厚与期待。很显然,贾蔼力的绘画并不是浅显意义上的现实幻化,也绝非各种素材的随意利用,而是在现代化的巨大变迁和以往众多价值体系崩塌的情境下建构起了一个兼具浪漫主义情怀及纯粹理想生发的“可寻求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