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t 7416
清乾隆 白玉交龙钮宝玺“八徴耄念之宝”
L7.5cm,W7.5cm,H6.2cm
估价待询
竞投本件拍品,请与本公司有关业务人员联系办理特殊竞投号牌
备注:
1.法国贵族旧藏;
2.1970年代购于法国;
3.美国藏家旧藏"
乾隆五十五年(西元1790年),恰逢乾隆皇帝八十大寿,这位25岁登基的皇帝至此已执政55个年头了。乾隆践祚之初,曾表示如果天假其年,他执政满60年即告退位,不超过其祖父康熙在位61年。而此时,乾隆帝身体依旧硬朗,国泰民安,本朝纪元五十五年又逢八秩大寿,理应大庆特庆。庆贺活动中镌刻皇帝之宝为重中之重,印文由乾隆亲自审定,取自《尚书·九畴》中第八“念用庶徴”,乾隆帝解释说:“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庶徴之八,可不念乎?念庶徴即所以念万民。”乾隆自觉身心康健,未形智衰,钦定印文“八徴耄念之宝”,交清宫造办处用上等和阗玉镌刻。
清乾隆 白玉交龙钮宝玺“八徴耄念之宝”
此宝玺白玉质,交龙纽,印面以极为精美的柳叶篆镌刻阳文“八徴耄念之宝”六字,极富宫廷法度。印面7.5厘米见方。在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乾隆宝薮》中有明确著录。所用玉材质地上佳,交龙钮雕琢细致,龙身形遒劲,鳞片齐整,头部刻画细致,双目平视前方,神态威猛张扬,雕琢抛光一丝不苟,平面打磨平滑如镜,正是典型的乾隆一朝独有风格。将实物与《宝薮》对比,无论是印材的质地、大小,还是印文的篆法、布局都与该书中的著录相符合,可以确定为乾隆时期的真品。从乾隆帝在《八徴耄念之宝联句》序言中“佩押纽以交龙”的描述看,正与此方“八徴耄念之宝”组宝的交龙纽形制相符,乾隆五十五年新正重华宫联句之时乾隆皇帝着意描述的组宝的原型很有可能就是此玺所组成的一套。
此玺为法国贵族旧藏,由美国藏家于1970年代购于法国葛籣迪宁拍卖公司。与此方白玉交龙纽“八徴耄念之宝”同为一组的副宝白玉交龙纽“自强不息”宝。该“自强不息”宝与此“八徴耄念之宝” 宝一副一主,印面尺寸同为7.5厘米见方,恰恰印证了乾隆皇帝对组宝要求质地、颜色一致的历史记录,可以想见昔日共装一匣中以备应用的实况。此两玺所属的一套原藏于保存清朝历代皇帝画像和玺印的北京景山寿皇殿,后散出至法国。
清乾隆 御制白玉交龙钮“自强不息”宝玺
北京保利2010年春季拍卖会LOT4151
成交价:RMB 56,560,000
“自強不息”印文
选取“自强不息”作为“八徴耄念之宝”的副宝,就是要表明他在归政之前不敢稍存懈怠,以天下百姓为念,孜孜求治,勤于政事的意旨。在乾隆帝看来,自己虽然年事已高,但“身体康强,一日万机,未形智衰”,作为统治天下的帝王,怎敢有丝毫的倦怠心理呢? “一日未息肩,万民恒在怀”,自己一定要体天爱民,诚心勤政,做到“坛庙之祀,不可不躬亲;雨旸之时,不可不常验;中外之政,不可不日勤;民物之养,不可不心存。”从中不难得知,乾隆帝在为自己寿跻八旬深感得意的时候,同样隐隐流露出内心深处那种不自觉的忧患意识。而“自强不息”正是这种忧患意识的反映,是对自己的一种鞭策,也是对儒家“君子”人格孜孜不倦的追求。
《蜀川胜概图》局部
《蜀川胜概图》局部
乾隆曾钤盖此“八徴耄念之宝”于画上,及乾隆八十一岁题写的御题诗之后,寓意吉祥。目前发现钤盖有此方玉玺的,有美国史密森尼博物研究院亚洲艺术馆所藏的传为宋代李公麟绘《蜀川胜概图》卷的引首处,钤有此方“八徴耄念之宝”玉玺,与“乾人天寿”方印相组,上下排列。此《蜀川胜概图》曾与晋顾恺之《女史箴图》、同传为宋李公麟《潇湘卧游图》及《九歌图》,在明代即被董其昌称为“四名卷”,传至清朝为乾隆帝所爱,将其具入内府,并欣然在建福宫花园静怡轩辟专室名“四美具”收藏,不幸的是在动荡岁月里,四美皆流失出宫。
Lot 7411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御题诗“野无伐檀”座屏
L58cm,W27.5cm,H93cm
RMB 1,200,000-2,200,000
备注:法国藏家旧藏
作为写诗数量最多的一个帝王,其诗歌内容极为广泛,“敬天勤政,慎宪勒几,惇典庸礼,对时育物”、“知几指示,铭勋绘凯之作”及“量雨雪、课收成,校粮价,谋小民朝夕之需,笃大君宵旰之念者”,应有尽有。总之,无论是朝堂之间的文治武功、亦或帝王个人的生活情趣,无所不包。其中,关于勤政恤民的诗作,在乾隆诗集中占据的比重最大,几乎无卷不有,充分体现了乾隆帝作为一代君王的拳拳爱民之心。
因受儒家思想熏陶,并且基于“民为邦本”的思想,乾隆帝写下了许多恤民诗,如本件法国藏家旧藏的“清乾隆 掐丝珐琅御制诗大座屏”上所题御制诗《赋得野无伐檀》,文曰:“義经象茹彚,尧典着明扬。继此风人咏,思伊魏国章。丁丁则非远,坎坎韵犹长。力食励无忝,素餐愧不遑。嘉兹伐檀苦,绻彼寘河伤。预育菁莪盛,勤搜仄陋藏。野无遗薖轴,朝有庆明良。咨尔释褐者,其何赞典常。”(载于《清高宗御制诗集·三集·卷九十二》)其后又书:“御制赋得野无伐檀,得扬字八韵”,并“臣于敏中敬书”及朱印二方。
《清高宗御制詩集·三集·卷九十二》
此掐丝珐琅山水人物图屏做工精美,掐丝细腻,画面上方以满鎏金为地,华丽稀罕,并于其上掐饰云纹,并题书乾隆御制诗,相似者可见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的一件清乾隆四十二年的紫檀框嵌珐琅宫廷人物挂屏,可资比对。远山近林,云雾袅袅,山间错落着民居,一行人沿溪前行,其中二人裋褐挑担,紧随前人。画面右上一隅掐丝刻题御制诗文,在“丁丁”、“坎坎”的这些伐木声中,展现了一幅伐檀之景,认为劳动则无愧于天地,不敢尸位素餐。借着《诗·魏风·伐檀》,感叹“坎坎伐檀兮,寘之河之干兮”的辛劳,培育良材、将才能而地位卑微者选拔而出,选贤举能,则为天下喜乐之大事。诗中表露了乾隆帝对辛苦劳作者的恤念之情,同时对自己过着养尊处优的生活进行了反省,自激自励,进一步体现了其“仁政”的思想。
Lot 7412
清乾隆 铜胎掐丝珐琅御题诗牧马图挂屏一对
L64cm H32cm
RMB 2,000,000-3,000,000
备注:北京藏家旧藏
《清高宗御制诗集·四集·卷三十四》
Lot 7414
清乾隆 紫檀框漆地嵌玉御题诗木雕沉香挂屏一对
L94cm H79cm
RMB 2,600,000-3,600,000
备注:北京三间房工艺品进出口公司旧藏
《清高宗御制诗集·三集·卷五十》
另有清代乾隆时期的两件配御制诗挂屏,其一“铜胎掐丝珐琅御题诗牧马图挂屏一对”表现牧马之景,另一“紫檀框漆地嵌玉御题诗木雕沉香挂屏一对”为种植棉花之事,可见乾隆帝“民为邦本”的思想。
“清乾隆 剔红人物婕妤挡熊图花鸟大方桌”,则以汉代刘向《列女传》中的“婕妤挡熊”典故为主题雕刻纹饰,恰好晋代顾恺之所绘的《女史箴图》中亦有此景,为乾隆所珍之爱之的“四美具”之一。
Lot 7413
清乾隆 剔红人物婕妤挡熊图花鸟大方桌
L84.3cm W84.3cm H84.3cm
RMB 800,000-1,200,000
备注:日本关西重要私人收藏
Lot 7415
清雍正-乾隆 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宝座
宽109cm,深86cm,高102cm
RMB 6,000,000-10,000,000
备注:
1.C.L.Ma(可乐·马)旧藏;
2.重要私人旧藏
展览:《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99年
出版:《风华再现——明清家具收藏展》,第96页
清雍正皇帝爱新觉罗·胤禛(公元1678年—公元1735年),在位虽然只有短短十三年,但他勇于革新、澄清吏治、统治稳定、国库充盈,承前啓后“康雍乾”盛世。武功之外,其在艺术方面的品味和成就,一直为后世所赞赏。雍正帝从小接受严谨完善的传统教育,青壮年时期是在景色优美的圆明园中度过的,他在此读书、游玩、谈佛、修禅,熏养出了性好恬静、闲适的思想与性情,这种充满了中国传统文人思想境界与追求的心性,使雍正帝在指导和监督宫廷艺术品时,呈现出一种精细文雅、玲珑秀美的艺术特质,也成为此时艺术创作的主要风格导向与审美旨趣,这种被归结为“内廷恭造”的艺术形式所独具的成熟端庄,被奉为经典宫廷艺术之美。与雍正朝的官窑瓷器、宫廷绘画等呼应一气,当时的造办家具风格亦严格遵循“内廷恭造”之式。
清雍正紫檀列屏式有束腰宝座,通体紫檀木制,五屏风式座围雕夔龙纹,以边框和面板的榫接法组成。搭脑后卷。面下束腰,上下各起阳线。鼓腿彭牙,牙条下垂洼堂肚,雕云纹。卷云马蹄,下承拖泥。简约中透出静谧与华美,装饰风格与其早清的之作年代相符。综观整个宝座,设计巧妙,在有限的空间内严格遵循礼制,借束腰承托接转,腿足膨出,从而在同样大小的面沿下,构造出更大的空间框架,使得底座部分的视觉感受更为稳定且富有张力,从而使宝座上部围屏式靠板的夔龙纹主题位于金字塔式格局的中心,更为引人瞩目。
Lot 7403
商晚期 丁兽面纹尊
H24.5cm D35.5cm
RMB 3,500,000-5,500,000
铭文:丁
备注:
1.晚清通州太守陈霈亭(广绶)旧藏;
2.井上馨(1836-1915)旧藏;
3.纽约佳士得,2012.09.13,Lot1232
著录:
1.方浚益,《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十七,第十二页, 1935年;
2. 日本石川县立美美术馆,《古美术名品展——金泽美术俱乐部创立50周年纪念》,第21号,1967年;
3.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编号05550,1984年;
4. 何景成,《商周青铜器族氏铭文研究》,第651页B282,2009年;
5.王长丰,《殷周金文族徽研究》,下册编号1708, 2015年"
禹贡专场自乾隆御制器物上溯三代吉金礼器,完整呈现了华夏文明的传统。如本场的“商代晚期丁饕餮纹尊”,其来源明确:最早著录于方浚益所著《缀遗斋彝器款识考释》(卷十七,第十二页,1899年版),称之为玄武尊。后被《殷周金文集成》(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着,1984年版,编号05550)收录;新近出版的《殷周金文族徽研究》(王长丰着,2015年版,编号1708)亦有收录。此尊原为晚清通州太守陈霈亭(广绶)所藏。根据该器所属木盒题签可知,日本昭和丙午年(1966年)此尊已经在日本,推测其可能在民国时期就已流传出境。2012年纽约佳士得秋季拍卖会,此器重新面世,现已重归故土。
Lot 7401
商 子媚爵
H18cm
RMB 500,000-800,000
铭文:子眉
著录:
1.罗振玉,《三代吉金文存》,1937年;
2.梅原末治,《冠斝楼吉金图》,卷中,第二十三页,日本昭和京都小林出版部,1947年;
3. 严一萍,《金文总集》,第3551器,台湾艺文印书馆,1983年;
4.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殷周金文集成》,第08080器,中华书局,2007年;
5.吴镇烽,《商周青铜器铭文暨图像集成》,第15册07343器,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
Lot 7402
商晚期 丙爵
H18.5cm
RMB 500,000-800,000
铭文:丙
备注:
1.黄濬(伯川)旧藏,得自于1944年之前;
2.意大利藏家Franco Marinotti(1891-1966)旧藏
著录:
1.黄浚编著,《邺中片羽》第三集卷上,第45页,1944年印行;
2.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殷周金文集成》7663号,中华书局出版,1984-1994年"
Lot 7404
八世纪 银鎏金錾刻花卉葵口碗
D24.2cm,重683克
RMB 3,800,000-5,800,000
“仁荐”款
备注:
1.瑞典重要收藏家卡尔·坎普(Carl Kempe)旧藏;2.伦敦苏富比,2008.05.14,Lot74
展览:'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 Smithsonian Institution, Washington, D.C., 1954-55. cat.no.116
出版:
1.Bo Gyllensvard, 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 Stochholm, 1953, pl.116.
2.Bo Gyllensvard, 'T'ang Gold and Silver', Bulletin of the Museum of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1957, No.29,figs.42d, 96e.
3.Chinese Gold and Silver in the Carl Kempe Collection, the Museum of Art and Far Eastern Antiquities in Ulricehamn, Ulricehamn, 1999, pl.118."
皇家宫廷收藏从宋朝始兴,经过元明的延续,到了清代乾隆一朝达到鼎盛,从三代青铜器到唐代金银器,无一不精,无一不美。唐代金银器是古代工艺美术中的绚丽的瑰宝,本件大碗线条流畅,器壁轻薄,其使用锤揲之法,颇具美感。锤揲之法利用金银较为柔软的特性,在敲打之中更好地将之延展,使器物成型,为外来工艺中对中国金银器影响最大者。
此件铜鎏金錾刻花卉纹碗,为瑞典重要收藏家卡尔·坎普(Carl Kempe)旧藏,传承有序。其口沿外侈,呈五瓣花形,弧壁下敛,底承圈足外撇。碗心及内外壁皆鎏金錾刻一簇簇折枝花卉纹,茎叶分明,线条流畅婉转,器底一隅划刻“仁荐”款。其大团花的装饰风格与陕西省扶风法门寺塔基地宫出土的“唐代鎏金鸳鸯团花双耳大银盆”颇为相似,可资比对,为唐代御制茶器。
碗心线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