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 首页 >
  • 重要通知 >
  • 红旗如画江山赤,岁月峥嵘有新篇 ——保利35期推出悟言堂旧藏红色书画专题

红旗如画江山赤,岁月峥嵘有新篇 ——保利35期推出悟言堂旧藏红色书画专题

发布时间:2016-07-25 新闻

诗言志。但言的是谁的志、通过何种方式言志,却是每个历史时期每个艺术家都不能不(自觉或不自觉、主动或非主动)回答的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任何历史时期的社会艺术文化的基本风貌,都取决于此。试以建国十七年的中国画创作作一简单论述。

要说明建国十七年的中国画创作,必须了解“十七年文学”。这个概念指称的是自1949年建国后直至1966年文革发动前夕十七年时间段里,各种涌动的文学思潮和文学创作风流云集、交相辉映的文学总风貌,其主要特征集中于:
1、政治性。政治运动的此起彼伏造成了文学的盲从特征,文学性屈从于政治性。不管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是《林海雪原》还是《暴风骤雨》,在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政治气息和人们的某些精神特征之余,所有文学创作均被强行要求内置一个形势认可的政治思想和流行的政治倾向,并且一度成为新时期的文学创作规范。
2、局限性。虽然这时期的几乎所有文学作品都追求的是带着新历史观的宏大叙事,但其题材的局限性却也出奇地大。用一个成语概括就是所谓“忆苦思甜”,分开说就是“歌颂”、“回忆”、“斗争”,歌颂党、领袖、社会主义和劳动人民,回忆战争岁月、苦难年代、万恶的旧社会,和帝国主义、资本主义、旧思想、旧观念作斗争。
3、英雄性。十七年文学总的基调是塑造各行各业的超级典型人物,他们都是没有个人感情和私人生活的英雄,无我、无私、无性。
4、乡土性。对城市的刻意疏离而对乡土的刻意眷恋,事实上仍然来自意识形态泛化。

尽管因为刻意追求与历史及传统的割裂等原因而存在先天的不足,但并不妨碍“十七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尤其是当代文学史上占据一个相当显眼的位置。

与十七年文学一样,十七年艺术创作也主要以政治性、局限性和英雄性为特征,并且形成一个特定的历史艺术风貌;但与十七年文学创作的参与者主要来自中共领导下的解放区不一样的是,十七年艺术创作的主要参与者几乎都来自对乡土隔绝的城市,且这些人在解放前已经取得了相当的艺术高度,他们的艺术语言和意象系统已经形成了比较完整和系统的风格,此外由于艺术创作本身一度对现实政治有相当程度的滞后性,因此,十七年艺术创作虽然亦避免不了鲜明的政治烙印,但在艺术主题的深化和艺术手法的完善上却收到了不意之喜。

考察十七年艺术创作的整体风貌,主要着眼在这些艺术家本身的艺术主张和社会地位。从艺术主张而言,借用三十年代最流行的两个短语,即所谓“为人生的艺术”和“为艺术的艺术”,前者仍然以徐悲鸿、石鲁等人为主要代表,关注的是艺术的社会工具性和现实功利性,所以徐悲鸿创作时事政治巨制《九州无事乐耕耘》;而后者还是以林风眠为代表,关注的是艺术本身的审美性和情感性。就社会地位——毋宁说是社会阶层属性——而言,一种是像吴湖帆、潘天寿、李可染、陆俨少这种比较注重艺术纯洁性的海派艺术家群体,尽管对艺术政治化颇有微词,但仍不得不硬着头皮在已有的规范内创作,并且能取得新的成就,吴万本人的时事题材《原子弹爆炸》就是此中杰作;另一种是来自苏区、解放区的艺术家,对新政权有着天然的好感,对以艺术创作表现新社会歌颂新政权亦乐此不疲。然而吊诡的是,留学东瀛、来自国区的傅抱石和一直在苏区摸爬滚打的石鲁最后会走到一条道上来,并以极为火热的真诚和情感投入对新社会极尽之能的艺术讴歌中,尽管他们的创作题材并不一致,傅抱石主要以山水再现领袖诗意,如《芙蓉国里尽朝晖》等作,而石鲁则直接以领袖入画,如《转战华北》之类。不过齐白石不在此列。

不管是否出自自觉,十七年艺术在创作上还是取得了相当的艺术高度——惟一可惜的是徐悲鸿英年早逝,否则以他的才能应该能为十七年艺术增色不少。首先是在以传统的中国画技法和艺术语言表现新的审美对象——特别是劳动人民生活——这一方面,十七年艺术确实算是一个新的高度,徐悲鸿《九州无事乐耕耘》算是一个极为成功的例子。事实上,将传统文人画的审美表现对象下移,并随之将审美重心下移,通俗来说,就是画普罗大众能看懂能欣赏的东西,也就是与他们息息相关的生活及其情趣,这是十七年艺术最成功的地方——当然,这是基于新政权的执政基础之前提。贺天健1958年冬创作的《炼钢场所见》即表现的是炼钢工人的工作场景,虽然新的意象表现尚非完全得心应手,但作品的结撰方法和角度,却别具一格。以传统山水见长的周元亮1961年创作的《粮菜丰收》表现的也是农民的生活场景,传统山水技法和生新的表现主题的融合也卓有成效。周怀民表现大寨人民生活的《大寨精神遍地开花》以及沈迈士表现渔民生活的《长兴岛》亦复如是。


lot3367
贺天健(1891-1977)  炼钢场所见
设色纸本 立轴
98×67cm
出版:《香港艺苑藏画集(二 )》P94,香港艺苑出版社,1999年。
说明:顾大希题签条。
RMB: 30,000-50,000


lot3364
周元亮(1904-1995) 粮菜丰收
设色纸本 镜心
168×97cm
说明:原由作者家属提供。
RMB: 30,000-40,000


lot3361
周怀民(1906-1996)  大寨精神
设色纸本 立轴
117×68cm
RMB: 12,000-20,000


lot3363
沈迈士(1891-1986) 长兴岛
设色纸本  立轴
131×64cm
RMB: 12,000-20,000

有一个特别的现象是以傅抱石等人为代表的艺术家的神话题材创作,譬如他依照郭沫若改编的《九歌》创作的《云中君与大司命》系列作品。这其实仍属红色题材苑囿,因为他所依据的就是为了强调新政权的合理合法性而进行翻案所成的文本。另外还有一批以当时的红色小说文本为表现主题的,如刘旦宅与吴青霞合作的《赴宴斗鸠山》。


lot3366
刘旦宅、吴青霞  赴宴斗鸠山
设色纸本 立轴
102×70cm
RMB: 50,000-80,000

其次是拓展了新的山水艺术表现境界。傅抱石《韶山》《芙蓉国里尽朝晖》及李可染的《万山红遍》《韶山》《井冈山》系列成功在前,带动了当时一大批艺术家的创作。一个通行的艺术创作手段是将历代不为文人重视和表现、但与新政权历史紧密相关的所在,比如韶山、延安、陕北、井冈山、南湖等。前述傅抱石、李可染诸名作以及谢稚柳1961年的《南湖之春》都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创作的,流风所及,红色山水画掀起了一股创作高潮。但似乎艺术水平和思想主题均达到相当高度的,仍只有傅抱石李可染等数人数件而已。

 

lot3360
周怀民(1906-1996) 重上井冈山
设色纸本立轴
96×52cm
RMB:15,000-25,000


lot3368
张凭(b.1934) 韶山
设色纸本 立轴
101×68cm
RMB: 10,000-20,000

作为特定历史时期的特定审美内容及表现主题的艺术创作,十七年艺术在新中国的艺术史上的分量是显而易见的,假以时日,这一不可复制的历史时期的艺术创作将会更受市场垂青。

 

Lot 3365
钱松嵒、宋文治、魏紫熙等 人民公社万岁
镜心 设色纸本
187×106 cm
说明:
1.Lot3355-Lot3373为“悟言堂”旧藏。
2.萧平题跋:此图为五十年代末,江苏国画院之集体创作。作者大约有钱松嵒、丁士青、宋文治、魏紫熙、金志远、康平、朱克可、李畹、陈达等。癸酉春分,戈父萧平记于金陵。钤印:萧平、戈父
RMB: 80,000-1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