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 首页 >
  • 重要通知 >
  • 【秋拍精品】靳尚谊《登上慕士塔格峰》:史诗级鸿篇巨制首现市场

【秋拍精品】靳尚谊《登上慕士塔格峰》:史诗级鸿篇巨制首现市场

发布时间:2016-11-07 新闻

作为“马训班”最终的毕业创作,靳尚谊《登上慕士塔格峰》所选择的主题为中苏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慕士塔格峰的题材,是典型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取得的新成就。该作是靳尚谊第一件真正意义上的代表性油画,亦是其第一次尝试多人题材的创作。当年于“马训班”毕业展上,朱德委员长曾于《登上慕士塔格峰》前驻足良久,细心观看。艺术家因此画一举成名,更称其为自己“踏上油画之路”的标志。正是这件靳尚谊毕生创作中集艺术高度、传奇色彩和历史意义之大成的作品,即将于今年北京保利秋季拍卖会上与广大藏家见面。这将是此件美术馆藏级的经典力作第一次公开拍卖。

 


靳尚谊 登上慕士塔格峰
布面油画
270 × 180 cm
1957 年作
出版
《靳尚谊 · 人体 · 肖像》 湖南美术出版社 1988 年版
《中国当代油画名作典藏 靳尚谊》 P2 山东美术出版社 2000年版
《第三代中国油画家研究 靳尚谊》 P1 广西美术出版社 2001年版
《二十世纪中国油画 II-I》 P295 北京出版社 2001年版
《靳尚谊全纪录——自述 · 自选 · 自评》 P21 江苏美术出版社 2009年版
《中国油画史》 P181 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0年版
《中国当代油画名家画集》 P13 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4年版
展览
1956年 马克西莫夫培训班毕业作品展 中央美术学院
说明
该作曾作为靳尚谊作品宣传画印制发行(1958年版)


出版物封面


1957年,中国和苏联成立了混编登山队,首次登上新疆帕米尔高原的慕士塔格峰,当时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于是,我决定选择中苏联合登山这个题材。为此,我做了多种准备,先画了身穿登山服的运动员的素描,又请当时美院附中的混血同学做模特写生,然后再去八达岭画冬天的雪景,还画了模特穿上登山服在雪地里的写生。重点画了雪天中,天光和雪的反光生成的复杂色彩关系在人物衣服上呈现的色彩状态。忙了近半年的时间,终于完成了毕业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这张画是我在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画的,不仅是一种纪念,也标志着我踏上油画之路的开始。


——靳尚谊


靳尚谊作品《登上慕士塔格峰》:巨大的尺幅配合宏大的叙事,极具震撼力

 

一九五五年,在中央美术学院开办的“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既是当时苏联大规模援华政策的直接体现,更是当时中国美术界在世界冷战政治格局与国内文艺政策影响下的必然选择。作为近万名苏联援华专家中的第一位美术专家,“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得到了中国政府的高度重视,经过严格考核与面试后,中央美术学院的侯一民、靳尚谊、詹建俊、尚沪生、冯法祀,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汪诚一、王德威、王流秋、于长拱,北京美术工作室的张文新,人民美术出版社的武德祖,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高虹、何孔德,鲁迅美术学院的任梦璋,南京艺术学院的陆国英,上海的俞云阶,天津的秦征,四川的魏传义,湖北的袁浩、王恤珠,陕西的谌北新,共21人获得了在当时中国弥足珍贵的学习机会。

 


马克西莫夫

 

“马训班”对于靳尚谊的油画创作而言,无疑是具有启蒙意义的,因为通过这两年的专业学习,他才真正接受了系统的油画造型语言训练,对油画造型语言基础的素描和色彩有了科学理性的认识。素描方面,马克西莫夫给靳尚谊留下了一个极为深刻的认识——“结构”,透过表面的明暗进而观察和分析对象的解剖结构,恰恰弥补了过去中央美术学院素描教学的不足,不仅使靳尚谊的素描更结实、准确、连贯,也使他真正开始认识到西方写实造型体系的理性特质,并在此后十余年间将素描“结构”作为个人艺术实践的课题加以研究。而在色彩领域,马克西莫夫则通过单色油画、室内写生、外光写生这一循序渐进的方式,使靳尚谊亲身体验到西方从古典到十九世纪逐渐形成的油画光源色的色彩系统,用画家自己的说法,是马克西莫夫让大家“张开了自己的眼睛……学会了用自己的眼睛观察色彩的变化。”

 


《和平的讲坛上》是靳尚谊在马训班期间的第一件肖像作品

 

作为“马训班”最终的毕业创作,靳尚谊在《登上慕士塔格峰》上投注了更多的精力和希望,他在准备期间反复尝试和更改创作题材的努力,足可表明重视的程度。当时“马训班”学员的毕业创作,主要以表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人民的精神面貌与各项成就为主,如詹建俊的《起家》、袁浩的《长江的黎明》、任梦璋《收获的季节》等;同时还有冯法祀的《刘胡兰》与侯一民的《青年地下工作者》等表现中国近代革命历史题材的作品。

 


1957年,朱德委员长于油画训练班毕业创作展上驻足欣赏此作

 


朱德总司令(右五)在”马训班“毕业展上与马克西莫夫(左五)及学生们合影

 

马克西莫夫油画训练班重要毕业创作及收藏情况

 

左上:靳尚谊《登上慕士塔格峰》 私人收藏
右上:冯法祀《刘胡兰就义》 中国美术馆藏
右中:侯一民《地下工作者》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左下:汪诚一《远方来信》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右下:詹建俊《起家》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藏

 

靳尚谊所选择的中苏联合登山队首次登上慕士塔格峰的题材,就是典型的表现新中国成立之后所取得的新成就。一九五六年,刚刚成立的中国国家登山运动队与苏联登山队联合成立了混编登山队,第一次登上了位于帕米尔高原上的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这不仅是新中国登山史上的里程碑,在五十年代冷战格局影响下的中苏关系蜜月期中,无疑更容易使人们从中解读出深层的政治内涵。某种程度上,在那个内容题材起决定性作用的时代背景下,靳尚谊的这幅表现中苏登山队员克服艰险勇攀高峰的作品,似乎注定会引起广泛的关注。

 


慕士塔格峰登山队

 

然而历史的无常却也在这幅作品的命运上得到了典型的体现,《登上慕士塔格峰》在五十年代中苏社会主义阵营的蜜月期中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但随着一九六九年“珍宝岛事件”之后中苏关系不断恶化,这幅作品从陈列馆的墙上被拆下,反复折叠成一个小方块后还给了画家,而这幅几乎被毁掉的作品,此后又不幸丢失,直到二零零八年,当中国的艺术界开始以一种学术的态度重新关注和研究新中国初期以来在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领域积累的经验时,这幅残破不堪的作品才重新与画家相见。

 


修复前的《登上慕士塔格峰》

 


靳尚谊正在查看《登上慕士塔格峰》的受损情况


2008年,失踪多年的《登上慕士塔格峰》重新露面并进行修复

 

为了完成这件个人艺术生涯中第一幅多人物的情节性油画主题创作,靳尚谊做了极为充分的准备工作。他亲自到登山队的驻地去访问,画了身着登山服的登山队员的素描形象,还请美院附中的混血同学做模特,摆出各种动作造型画写生。而马克西莫夫对学生的毕业创作也有严格的要求,反复调整的构图只有在达到马老师满意的情况下,才会被允许放大定稿。而画面中的每个人物形象,也都要经过单独的素描和油画写生,不断加以推敲,才能得到马老师的认可。

 


1957年,靳尚谊与《登上慕士塔格峰》模特合影

 

在创作《登上慕士塔格峰》的过程中,靳尚谊努力将“马训班”所学到的素描和色彩方面的认识加以消化实践,这一点从保存下来的写生稿与最终完成作品中人物结实的造型与准确的动势方面得到了直接的体现,相较于他更早的油画写生,那种“稳、准、狠”的对于造型结构的清晰意识已经树立起来。

 

 


前期素描写生与作品成稿中的人物造型对比

 

在素描造型之外,靳尚谊更在《登上慕士塔格峰》的创作中实践了马克西莫夫关于油画光源色关系的教导。为了研究登山队员在真实的雪山环境中的色彩关系,靳尚谊不仅请登山队员穿着登山服在雪地里画写生,还亲自冒着大雪到八达岭画雪山,观察天光和雪的反光所形成的色彩关系。在革命现实主义绘画相对衰落的今天看来,靳尚谊那一代画家的全情投入和对于细节的孜孜以求,无疑是导致那一批诞生于新中国初期的技法尚显生涩的主题性创作在时过境迁的当代语境中仍然“耐看”的重要原因。


《登上慕士塔格峰》(局部)

 

《登上慕士塔格峰》无疑是靳尚谊所有多人物情节性主题创作中投入最多,同时也是最为成功的作品。画面虽然表现的是登山过程中紧张激烈的攀登动作,却在造型和色彩处理上明显带有一种严谨与内敛的气质,这种在理性沉稳的表达中试图将绘画的力量引向内在精神性的努力,正是靳尚谊后来古典主义肖像绘画的典型特质。

 


《登上慕士塔格峰》(局部):登山过程中紧张激烈的攀登动作和相互协作精神令人动容

 

而且,《登上慕士塔格峰》中的人物形象虽然并未深入刻画,却各具性格情感,与文革期间的很多简单化、标签化的人物塑造不同,充分展现出画家在把握人物精神性格方面的长处。所以,当今天这幅作品得以修复一新,重新回到历史的视野中时,我们既能以它作为起点追溯艺术家的风格历程,更能透过它见证新中国油画创作道路的开拓,重新认识和思考新中国革命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历史经验。

 


《登上慕士塔格峰》(局部):作品中人物各具性格情感,让整体画面显得极为丰富且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