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秋拍精品】方力钧:魔幻现实主义再现当世“诺亚方舟”

发布时间:2016-11-08 新闻


方力钧 2010-2011
布面油画
400 × 175 cm× 5
2010-2011 年作
出版
《方力钧 编年纪事》 P644 文化艺术出版社 2010 年版
《艺术中国年度艺术家 方力钧》 P66-67 四川美术出版社 2012 年版 
展览
2010 年 方力钧个展 今日美术馆 / 北京
2010  年 方力钧:偶发的寓言 坦克库 · 重庆艺术中心 / 重庆
2011  年 流动艺术 超现实波普 悦 · 美术馆 / 北京
2011  年 从符号到解析——方力钧个展 曲江美术馆 / 西安
2012  年 方力钧:云端的悬崖 GAM 都灵现当代美术馆 / 意大利
2014 年 湘江北上——谭国斌与中国当代艺术 谭国斌当代艺术博物馆 / 长沙


出版物封面


作为中国“玩世现实主义”的代表,方力钧有着鲜明的个人面貌和天马行空的创造力,他所创造的“光头泼皮”形象成为中国当代艺术最具识别性的符号之一。在他的艺术作品中,“光头泼皮”形象被方力钧以自己独创的艺术语汇对应于当下的社会图景,与同时这一图景也赋予未来以启示,其绘画中偏于现实主义的视角,富于革命精神的思考以及最为简单直白的方式为中国当代艺术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维度,诉说着独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视觉化寓言。

 


艺术家 方力钧

 

方力钧“光头”形象最初源自他对北方农民形象的描绘,而其中也间接掺杂了他早年的生活经验:目睹自己的爷爷被批斗的场景,童年时代不断受到同龄孩子的欺凌,中专时叛逆的他去剃了光头……对他而言,“光头很暧昧,但猛一看又很邪恶,那种暧昧的感觉和我的生活中的经验又很吻合”,因此,方力钧笔下的“光头”形象也生发出嘲弄和讽刺的意味。在方力钧九十年代初的作品中,“光头”形象变得更加具有象征意义和符号化色彩。他将时下的年轻人作为表现主体,专注于刻画那些无聊的、没有个性的人物和表情,加之运用大量重复的图示,从而营造出一种极度无聊和荒诞的气氛。画中作为背景的艳俗色彩和明亮天空,喻示着我们所看到的或许只能是假象。而在面具式的笑容背后,则无时不掩藏着时下社会的谎言——旧时代的秩序已经崩塌,新的价值体系尚未建立,因而“虚无”和“无所事事”成为生活中的最大主题。在这里,方力钧想要揭示的正是人们在急剧变化的社会中所显现出的无奈、迷惘或是彷徨。

 


方力钧《1996.4》布面油画 180x230cm 1995-1996年作 荷兰私人藏

 

大约在1993年左右,“水”这一自然因素在方力钧的作品中开始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这一时期的艺术创造中,他绘制了一系列关于“水”和“水中人”的作品。在这类作品中,方力钧多使用沉重的、透不过气的冷色调,孤独的游泳者漂浮在一片幽暗莫测的水中,人物仍然是一贯的“光头”形象,暧昧不明的光线则直射在漂浮着的人体之上。在色彩的使用方面,艺术家变得纯粹且单调,甚至直接采用了黑白版画的形式。此外,与之前作品中往往付诸平视的视角不同,艺术家在表现这个题材的时候多采用俯视的构图。对于艺术家而言,仿佛只有如此才能让他从平庸的日常现实中跳脱出来,从更高的基点叩问“人”原本的意义,继而表达对“人”本身存在的终极目的和对于其价值的困惑与质疑。

 


方力钧《油画(之四)》布面油画 81x100.5cm 荷兰私人藏
方力钧的早期作品中经常出现“大海”的意象,是为艺术家对“水”一主题之关注的缘起

 


方力钧《1993.11》布面油画 180x230cm 1993年作 东京都现代美术馆藏

 


作品《2010-2011》(局部):作品中对水的表现

 

进入新世纪,方力钧的作品又重新拾回了那种艳俗到虚伪的色彩。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他摆脱了以往那种特写式的再现,却转而采用了更为广阔的全景式构图。可以说,这种构图的选择促使他的艺术具有了宏大叙事的意味,画中描绘的对象也从单纯的人物变得更为丰富,因而令他的艺术具有了某种形而上意味的哲学思考。

 


方力钧《2002.1.1(局部)》布面油画 400x680cm 2002年作 德国RHEIN GOLD博物馆藏

 

在此一时期的重要代表性作品《2010-2011》中,巨幅背景上是一个巨大的蓝色旋涡,汹涌的海水和四溅的浪花充斥着整个画面,而在这个动荡不安的旋涡中心,漂浮簇拥着一群色彩艳丽的动物和儿童:神色惊恐的牛马,挣扎哀嚎的虎豹,欢呼雀跃的猪,带着狡诘目光的猩猩,纷飞的蝴蝶、鸟类和蝙蝠,目光狡黠的狼,凶狠咆哮的老虎,面露呆萌的兔子以及艳俗到虚假的鲜花。当然,不可或缺的还有“光头”的形象。

 


作品《2010-2011》(局部)

 

米开朗基罗《洪水》
“洪水与诺亚方舟”式的主题诠释了灾难与希望的议题,艺术家对此有着不同的理解与想象

 

在方力钧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光头形象”开始找寻到它新的载体——儿童。在这些孩子身上,昭示出一种天然的矛盾性,尽管他们稚嫩的身体还未完全长成,但在他们的脸上却显露出与年龄显然不太相符的、近似于成人化的外在:麻木、呆板的笑容、貌似由衷的呐喊以及裸露的身体。同时,在千篇一律的笑容背后,又潜伏着丝丝不安的情绪,用艺术家自己的话来说:“当孩子们笑时,他们同时也在担心着将来痛苦的可能”。因此,在这件作品中,“光头”继而具有了更加震撼心灵的力量。

 


方力钧《系列一(之七)》布面油画 99.4x99.4cm 1990-1991年作
在方力钧的第一批油画创作中即有孩童的形象出现

 


方力钧《2004.6.1》布面油画 139x180cm 2004年作 印尼CP基金会藏

 


作品《2010-2011》(局部)

 

方力钧所关注的对象从单纯的“成人”转而进入到本应葆有纯真的“儿童”,进而又扩展到了生存在这个世界上的所有生命体。最初作为单个分子的“成人”形象逐渐复制、克隆,并最终增值成作品《2010-2011》中拥挤成一堆的样子。因此,我们无法分清谁到底谁是主角,谁是配角,又或者即便都是主角,唯一可以确定的是,所有角色都是卑微的,没有谁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如同他在该画中描绘的对象一样,艺术家彻底从无聊的现实中逐渐跳脱出来,转而以一种近乎荒诞的魔幻现实主义手法,展现一切生命所必将接受的命运轨迹。从而,在这里,方力钧为我们揭示了众生平等的真相。

 


作品《2010-2011》(局部)

 

对于方力钧进入千禧年之后的新近创作来说,著名艺术批评家、策展人张晴先生曾在《魔幻现实——方力钧新作浅析》一文中指出了此一时期方力钧在图式和思想上的转型,“目前方力钧的艺术思考与探索显得异常的清晰且生动,深刻且更为思辨。无疑,方力钧把目光转移到了整个宇宙体内的生命体的基本属性和生命的本质,在此基础上,以诗一般的气韵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来透析尘世中的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并通过天使、婴孩、百虫的相互和谐的景致来歌唱出:人与神、人与兽、兽与神之间的共同性。这些神与人与兽的本质在魔幻般的图式中得以史诗般地展开与释放,使之在无限的空间中再一次群魔乱舞。此刻,你我只能站在魔幻世界的画卷中,以嬉戏的目光,观看神、人、兽们沿着同一个光芒万丈的前程,奋勇向前。”

 


2010年 “方力钧个展”展览现场 今日美术馆

 


2012年 “方力钧个展 文献展”展览现场 新加坡MOCA美术馆

 


都灵市立现当代美术馆馆长达尼洛·埃克尔、艺术家方力钧、中国美术馆馆长范迪安在展览现场

 

从对现实的描绘与反叛,到超脱的魔幻现实主义,方力钧的图像创造同时也基于他对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推动与诠释。当代艺术的命运就如同被卷入风暴中央的人与动物一样,迎接他们的究竟是诺亚方舟式的救赎,还是梅杜萨之筏的毁灭,这一答案尚不得而知,但毋庸置疑的是,方力钧关于人类本质的追问,甚至当代艺术的哲思和探索却从未停止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