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傅申读张大千泼墨泼彩巨作《瑞士雪山图》

发布时间:2016-11-15 新闻


张大千 1899-1983 瑞士雪山
镜心  设色绢本
1965年作 
题识:乙巳年十月既望,瑞士归涉事。爰翁摩诘山园。
印文:大千唯印大年、1965五四
展览:
1.“张大千克密尔画展”,美国加州克密尔,The Laky Gallery,1967年8月19日-9月4日。
2.“张大千书画特展”,台北历史博物馆,1980年。
3.“张大千在加州”-百年书画纪念展,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1999年。
4.“无人无我,无古无今”-张大千画作加拿大首展,加拿大温哥华市立美术馆及维多利亚美术馆,2000年。
5.“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台北国父纪念馆,2004年。
著录:
1.《张大千克密尔画展》,The Laky Galleries Ltd.,美国加州,1967年。
2.《张大千画集》第七集,第54页,台北历史博物馆,1990年。
3.王之一著《我的朋友张大千》,第143页(创作照片),台北汉艺色研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3年。
4.傅申著《张大千的世界》,第88页,台北羲之堂,1998年9月。
5.傅申著《张大千的世界》,第45页(创作照片),台北羲之堂,1998年9月。
6.《“张大千在加州”-百年书画纪念展》,第59页,美国旧金山州立大学,1999年。
7.《“无人无我,无古无今”-张大千画作加拿大首展》,第152-153页,台北历史博物馆,2000年。
8.《传统与创新-二十世纪中国绘画展》封面封底、第56-57页,台北国父纪念馆,2004年。
9.《纪念张大千诞辰115周年·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张大千作品精选集》,四川美术出版社,2014年7月。
173×344 cm.
估价待询


部分出版物封面

泼墨泼彩,不仅是张大千继其集传统大成之后走向个人创新巅峰的画风;也是他去国十余年后,成功地将中国画中泼墨大写意风格结合当年世界抽象绘画潮流,开发出他独特豪放、法古变今、前无古人、走向世界画坛的伟大成就;更是传统与创新中国画的主要分水岭!张大千集传统大成的精品,固然代表其前半生的成就,但是站在历史宏观的角度, 只有他泼墨泼彩的力作,最能代表他前无古人的历史地位;而此幅《瑞士雪山图》正是罕见的大千泼墨泼彩的巨幅精品!


傅申先生见其题款书法浑厚凝重,以及印章为真之后,向藏家慎重表示:此幅为千真万确的张大千真迹。


1965年,张大千认为自己首创的泼彩技法在这一年已届完全成熟,遂特地为这一年设计了一方纪年印“1965五四”。

回溯个人与此画的因缘,乃是在一九九〇年代初期经笔者多年筹划的张大千大展在美国华府沙可乐美术馆首展,再巡回至纽约及圣刘易斯两地展出后,在返台之行时,承台北藏家邀赏其藏画,其中即有此泼彩《瑞士雪山图》。其尺幅甚巨, 只有铺在大厅的地毯上欣赏,虽然笔者的第一印象已为此画的恢宏布局及氤氲的气韵所震摄,然而由于泼墨泼彩的技法,以半自动泼墨泼彩再以巨笔刷扫导引为主,而少见传统皴法笔触,因而极难以大千的传统笔墨来判断真赝,故笔者保持一贯谨慎态度,不作轻率判断,遂反复审视其一丘一壑,及画中少数笔踪,如画幅中央偏右留出空白如湖泊的坡岸及右上方的淡笔山皴,又见其题款书法浑厚凝重,以及印章为真之后,向藏家慎重表示:此幅为千真万确的张大千真迹!


《瑞士雪山》局部

再就全幅构景意境而言,左半幅描绘高山台地上有双峰并峙于烟云之上,两峰之间隐然有光透出,令笔者想起今为林百里先生所藏的泼彩名作:《幽谷图》。而此画在两峰之右更似有万年冰河以扇形自峰侧浩荡流下隐入半山之中。


《瑞士雪山》局部,山峦的山光云影


《瑞士雪山》局部,山中平湖


《瑞士雪山》局部,巨崖冲天直上霄汉

右半幅则以不同山形层迭布置,并在中下方开出山中平湖,上方的山峦也有山光云影,使密实中透出虚灵。右侧则有巨崖冲天直上霄汉,混沌中亦有光影与层次。


《瑞士雪山》局部,以浓墨泼出壮硕的山头再以石绿石青泼点其中

近景则以浓墨泼出壮硕的山头再以石绿石青泼点其中,令观者自由遐想,其手法也与上述的《幽谷图》下半幅相近,均为两画中的陪衬,使观者的目光聚焦于画幅的上半;此画的焦点则稍偏于画幅的左上方,以破除画面的均衡老调。


(下)波洛克的滴画(drip painting),张大千此类作品虽抽象而实具象,超出于西方的抽象画,具有中国优秀文人画的气韵。

以下再将此画的创作时地,以及真迹的有力证据略加说明:张大千于目疾之后,自一九六二年尝试成功画出泼墨略施浅绛的《青城山通景四屏》之后,渐渐走向泼墨泼彩兼施的手法,直至一九六七、六八年间为此类作品的高峰时期。盖此时大千志在世界画坛上出人头地,尽量减少传统笔墨,此作即为该时期的巨作。但大千此类作品虽抽象而实具象绝不等同于西方抽象画家的作品,却又超出于西方的抽象画,具有中国优秀文人画的气韵。


张大千《庐山图 》
本幅绢本
 178.5×994.6cm

大千在一九五六年后及六○年代多次由郭有守等友人陪游瑞士赏景。当大千于乙巳(1965)年七月自巴西飞欧洲游比利时,并在英国举行画展,兹后与其老友张目寒等再有瑞士之游,在他饱游饫看不同于中国山水美景之后,回到巴西摩诘山园陆续产生了大异于昔时以黄山、峨嵋山等为其胸中山水为意境的瑞士山水画。例如前述作于同一年「十一月朔」的《幽谷图》(269×90公分),稍晚于此幅(344×173公分)「十月既望」约半个月,二画虽在构图上有横、直之异,但二画的表现手法非常类似,均无屋宇而略有山皴。若以画幅面积论,此《雪山图》更为《幽谷图》的两倍有余,此幅画绢之宽,远超过一般画绢之制作,而近于其晚年绝笔《庐山图》之178.5公分,故知此画绢也是大千在日本订制者。


张大千创作《瑞士雪山》(王之一摄影)

最后要补充有关此画为大千真迹的有力证据,一是大千在日本及巴西时期的友人王之一先生,在大千八德园中大画室创作此画过程中所摄的纪录照片。当一九八○年代后期,笔者在筹办《张大千大展》期间,在洛杉矶拜访王先生时所赠送,后来印在拙作《张大千的世界》中,用以说明在制作大幅作品时,家人、弟子在旁协助的情况,并以彰显在创作此类大画时,其艰困及体力、物力之消耗,远胜一般小画。但当时实不知这幅从大画桌上下垂拖到地毯上的巨作,究竟是哪一幅作品。但在上述的同一书中,当笔者论述其泼彩的发展阶段时,又将此《瑞士雪山图》为插图,作为此一阶段的重要代表作,可见笔者对此画的重视。随后被发现王之一先生所摄的照片,正是此画的创作记录。最后又赫然被发现此画出现在稀见的一九六七年大千在美国西海岸举办的《克密尔画展目录》中。从此可以确证笔者先前以此幅为大千先生真迹、代表作之言不虚,这才是笔者最感欣慰之事!

总之,此画具备无可动摇、难以比拟的坚强证据:一是大千创作时的纪录照片,二是当年大千亲自举办的画展图录,其为大千真迹,绝无疑义。但真迹甚多,若以尺幅之巨,兼论其在大千创作史上的重要性,能与此画匹敌者,那就并不多见了!

——傅申先生文


傅申先生是美国国立佛利尔美术馆中国艺术部主任,之前担任台湾大学艺研所教授、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员、副教授等职。傅申先生主要研究领域是中国古代美术史,在中国书法、绘画史以及书画鉴定方面有很深的造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