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秋拍精品】王兴伟《进化的步伐》:“重构”与“生成”

发布时间:2016-11-15 新闻

王兴伟创作于1997的作品《进化的步伐》是其在艺术创作巅峰时期的雄浑力作。作品是艺术家生平唯一一件四联作品。四幅作品如同四重奏般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气势磅礡,寓意深刻。内容上,此作横贯人类进化史和世界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史,展现了王兴伟在“图像复现”和重构叙事“方面的卓越能力。


王兴伟 进化的步伐
布面油画
92×129cm×2; 129×92cm×2
1997年作
展览
2002年 金色的收获—中国当代艺术展 克罗地亚国家美术馆 / 克罗地亚
2005年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边界 中华世纪坛 / 北京
2013年 王兴伟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 / 北京
出版
《墙: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双语版)P321 水牛城艺术学院及中华世纪坛艺术馆 2005年版
《墙 中国当代艺术的历史与边界》 P312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年版
《王兴伟》 P90-91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13年版


出版物封面


王兴伟的画风格游移在现实主义、表现主义、构成主义、连环漫画和讽刺漫画中 , 一丝不苟地精确再现每一幅 作品中的背景 , 即便这很费工 , 但这种做法丰富了作品的画面内容 , 提高了整体的视觉吸引力。作品背景中的各种细节有助于故事叙述 , 也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工具帮助他实现“完美”。


——卢迎华


1997年的王兴伟

王兴伟创作于1997的作品《进化的步伐》是其在艺术创作巅峰时期的雄浑力作。作品是艺术家生平唯一一件四联作品。四幅作品如同四重奏般彼此独立又相互交织,气势磅礡,寓意深刻。内容上,此作横贯人类进化史和世界现代及后现代艺术史,展现了王兴伟在“图像复现”和重构叙事“方面的卓越能力。作品以挪用艺术史上四件著名作品的方式,从左至右分别演示了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四个重要节点。第一幅画面援引杰夫·昆斯的《天堂制造》,将原画中摆出性爱姿态的艺术家本人和伊洛娜置换为两只大猩猩,雄性猩猩的目光正在愤怒地投向画外,而雌猩猩则如伊洛娜一般露出享受的神情。这是对人类起源生命原初的启示,而画面远处丛林中直立行走的猿人则显示出向人类演化的第一步。

 


《进化的步伐》(第一联)挪用了杰夫·昆斯著名的油画作品《天堂制造》

第二幅画面的构成来自博伊斯的《如何向死兔子解释死亡》,画中的猿人在洞穴中围坐在篝火前取暖,山洞外站立的猿人正在值岗,以保护族群的安全,接近洞口的那位猿人怀中抱着兔子,正在向人们讲述着甚么。它意寓着人类已经具备了钻木取火和语言沟通的能力,这是人类发展的第二步。

 



《进化的步伐》(第二联)挪用的是博伊斯的作品《如何向死兔子解释绘画》,强调了语言的产生和对他人解释不在场的、抽象的事物

在第三幅画面中,杜尚作品《大玻璃》上半部分的新娘被转换为画中的氏族女性,下部光棍们的形象则对应于画中围坐在地上的男性青年,位于一角的陶器则影射出此时的手工制造水平,从而形成对人类进入母系氏族社会的反映。



杜尚作品《大玻璃》的观念和玻璃上蛛网般的裂纹被艺术家借用到了《进化的步伐》的第三联,用以描述母系氏族及两性与权利的关系

最后一幅则以莫奈著名的《日出·印象》为原型,通过人类建造金字塔事件的介入,象征出阶级的出现以及文明的闪现。就此,人类进化的步伐清晰可见,而在王兴伟对于已有图像的戏拟中,一种荒诞的感觉又彷佛隐隐流释而出。

 


《进化的步伐》(第四联)将印象派名作——莫奈的《日出 印象》挪用至作品中,用以表达文明的产生,同时暗喻启蒙现代艺术的印象派正如人类文明及社会制度的初立,意义非凡

人类文明的发展轨迹以固有的线索在作品的表层叙事中不断延续,而所援引作品的所属时代却刻意采用了相反的顺序,由此,在文明的时序和艺术史的时序上存在一种“逆向”的错乱。而在这种“错乱”之中,王兴伟所刻意植入的观念不仅是对“艺术史的发展实质上是逐渐退回至人类文明发端”的启示,同时,也指涉出对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中国当代艺术界流行的“绘画即将退出艺术舞台”言论的有力反驳。当然,在《进化的步伐》的四部曲中,王兴伟力图揭示的还有:在“绘画媒介死亡论”的反驳背后,其实是“西方艺术史发展逻辑”影响下的思维惯性在作怪。


《进化的步伐》在“王兴伟”个展上展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3年

而恰恰是在 1997 年之后,王兴伟开始将《进化的步伐》中的这样一种创作主题和创作方式延续至今。他将中西方艺术史上那些人们耳熟能详的艺术作品进行分解,并以自己的思想逻辑和图像意图加以重构,因此,即便表面看来王兴伟是在从艺术史中撷取形象、样式、趣味以及观念来进行篡改和拼贴,实质上则是以文本之间的相互引导、交互和彼此激发作为艺术作品的最终旨趣。


王兴伟《东方之路:下安源》布面油画 186x146cm 1995年作

 
因此,可以说,1997 年创作的这组《进化的步伐》成为王兴伟将前辈大师作品视为重要图像资源起步阶段的重要作品。在僭越和混搭的语言里,王兴伟释放着自己对于历史和当下的敏感与深刻。同时,在 90 年代中后期王兴伟重组艺术史序列的早年尝试中,“杜尚”也成为画家的极大兴趣所在。画家凭借天马行空的想象和拼凑将关于杜尚的一些关联事件以及历史指向加以“寓言式”的改造和跨时空的连接。《可怜的老汉米尔顿》(1996年创作)中,其灵感来源同样来自杜尚的《大玻璃》。

《进化的步伐》(第三联局部)


王兴伟《可怜的老汉密尔顿》布面油画 220x180cm 1996年作
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 成交价:RMB 3,450,000

画中,身穿绿军装的小男孩打碎了杜尚的《大玻璃》,正低头委屈地站着,接受旁边一位西装成年人(有人认为该形象为画家王兴伟本人)的教诲。旁边坐着白发苍苍的英国波普艺术家汉米尔顿,他穿着一身中式布鞋,却心情低落地目睹着这一切。痴迷于杜尚的汉米尔顿(从画中挂在墙上的杜尚作品《L.H.O.O.Q》上足以证明)曾在 1960 年将杜尚的笔记《绿匣子》出版成抄本 , 并于 1965 年按照笔记中的理念复制了早在上世纪 30 年代遭到破坏的《大玻璃》,因而在王兴伟的《可怜的老汉米尔顿》显然他异常失落。因此,在王兴伟的画中,每一幅画似乎都能唤起另一幅画每一个符号都会指向另一个符号,每一个隐喻都能包含着更多的喻体。


《进化的步伐》(第二联 局部)


《进化的步伐》手稿


王兴伟《兔子的证词》(局部)布面油画 125x200cm 1995年作 中国现代艺术基金会藏

王兴伟实现了两种双向互动的转变:一种是当下艺术家与以往艺术史、艺术作品之间的互动,一种则是新创造出来的艺术图式与观众之间重新建立关系的互动。在后一种互动中,人们对于原有图像的视觉经验逐步被打破,而陷入到一种陌生感之中。而无论是艺术史图像的选择,还是重新编码的方式,在王兴伟那里都从来不会是固定的,就像他将自己归纳为“一位不可预测的艺术家”,王兴伟极力避免将自己的作品归结到一个确定的范畴中去:“我自己每一次要进到一个范畴里都会撤出去,因为每到这个时候都觉得这个事情本身不是我要的东西,每个新生成的东西都不会抓住不放,因为这个物不是我要的东西,这个结果本身也不是我的目的。”对于王兴伟而言,最重要的是感觉,而不是某种固定的模式。于是,王兴伟的作品更像是一个自我敞开的自由场域,在原创性文本被不断调取、反思和重新定义的过程中,实际上也是它们重新生成和焕发活力的代谢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