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古鑠今—北京保利2018春拍巡展·香港站」將於5月27日至6月2日於保利香港藝術空間舉辦,眾多北京保利2018春拍近現代書畫、古畫重量級拍品將公開亮相。
展覽特別遴選包含齊白石、吳昌碩、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李可染、黃賓虹等多位名家的多件極具代表性的重要作品。其中傅抱石《琵琶行詩意》將引領眾多抱石佳作隆重登場;齊白石《山水冊頁》將再續《山水十二條屏》傳奇。此外另有博物館級徐悲鴻巨製《六駿圖》、徐平羽舊藏黃賓虹罕見四開冊頁《峨眉紀遊》、謳歌人類精神的交響史詩—李可染 《長征》等同時展出,實屬難得。
古代書畫部分特別遴選書畫史上的名家佳作,透過十七位作者,十六件作品,勾勒出一個從南宋到清中期,中國古代書畫藝術不同時期發展的大體面貌。其中宋·佚名《漢宮秋》和張宗蒼《雲棲山寺》,均著錄於石渠寶笈,且保持清宮原裝裱,尤為珍貴。
此次展出作品,皆為各時期重要藝術家的精品。期待各位藏家朋友撥冗蒞臨,共賞佳作。
近現代書畫
傅抱石 《琵琶行詩意》
立軸 設色紙本
178×56 cm
著錄:
1.《華岷僑苑藏畫》第282-283頁,台北鴻禧文教基金會, 1994年。
2.《傅抱石年譜》,第83頁,上海書畫出版社,2004年9月。
3.《傅抱石年譜(增訂本)》,第128頁,上海書畫出版社, 2012年12月。
傅抱石筆下的人物畫題材主要有兩種,一為歷史人物及典故,二為古典詩境之再創造。而其在重慶期間,先生在40年代重慶期間,有幾個題材是他常畫的,一是屈原的《九歌》,一是白居易的《琵琶行》。《琵琶行》即為第二類「構寫前人的詩,將詩的意境移入畫面」者。傅抱石的《琵琶行》除南京博物院藏三幅外,與此相類有香江拍賣2.048億港元的孔祥熙舊藏一張。再有就是此件傅抱石《琵琶行詩意圖》。與其他幾件相比,此件卻另具特殊性,與其他這個題材內的近一點的特寫類、亦或大一點的場景類都有所不同。它既突出了主體又突出表現了整體環境。畫中既有大筆揮舞的豪情,又有優雅古艷微妙的表達。人物的描繪上取用高古遊絲描,潯陽歌妓服飾上硃砂重彩,帶綠色裝飾的琵琶與之形成對比,突出主體。江州司馬白居易與之對飲的客人沉浸在歌妓的琵琶聲中,月動心弦,至情至靜。
齊白石 《山水冊頁(十開)》
冊頁 設色紙本 1922年作
33×23 cm.×10
展覽:
1.《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東京美術學校,1953年。
2.《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東京大學博物館,1955年。
3.《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de Young 博物館,舊金山,1960年3月 1-6日。
4.《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白木屋百貨商店,日本橋,東京,1960年。
5.《中國近代繪畫と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2012年。
著錄:
1.《白石》,日本東京日本橋白木屋百貨商店,三彩社製作,1960年。
2.《中國近代繪畫と日本》,第131-133頁,京都國立博物館,2012年。
「白石翁畫山水最罕而佳也,此冊又翁山水中之白眉也」,這是本冊舊藏者須磨彌吉郎,於冊後的短跋,雖然只是短短20餘字,但須磨彌吉郎對於齊白石作品及此冊的鍾愛之情,早已躍然紙上。須磨彌吉郎是日本昭和時期著名外交官,歷任日本駐華公使館二等參贊、駐廣州總領事、住南京總領事 兼使館一等秘書等職位。須磨彌吉郎所藏齊白石,曾在1950至1960年代於東京、舊金山多地進行巡迴展出。由1960年東京白木屋百貨商店展出的「須磨收藏齊白石作品展」畫冊《白石•Ch ’ i Pai-shih》中的作品目錄來看本作十開選登六開(彩圖二幀、黑白圖四幀),與本作一併刊出彩圖的是齊白石於1925年創作的八開冊頁《借山圖》,為八開選二,由此亦可見須磨彌吉郎對於本作的重視以及他對於齊白石山水畫作的認可。
徐悲鴻 《六駿圖》
鏡心 設色紙本 1942年作
94×177.5 cm
展覽:
1.「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展」,香港君悅酒店,2018年3 月27日至4月2日。
2.「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8 年4月25日至5月10日。
3.「百年教育 百年悲鴻——徐悲鴻作品珍藏展」,寶龍美術館,2018年5月 15日至5月31日。
說明:
20世紀四十年代,一位蘇格蘭飛行員和妻子來到中國援助抗日,49年直接從 徐悲鴻處購買下《六駿圖》,80年代著名古董商從蘇格蘭飛行員家中購得, 此後再轉至美國藏家珍藏二十餘年至今,一直未曾露面。
此件《六駿圖》是目前可知唯一一幅珍藏於民間的徐悲鴻巨幅畫馬《六駿圖》作品,它與徐悲鴻紀念館藏的《群奔》為同一年所繪,畫幅大小基本一致,近15平尺的橫幅面,表現古代樂府歌辭漢武帝《天馬歌》,精湛絕倫的畫藝和古典詩意交相呼應,堪稱徐悲鴻一生中畫馬的集大成之作。《六駿圖》的繪製取材於中國古典詩體《樂府詩集》中「郊廟歌辭」之《天馬歌》。徐悲鴻於畫面左下題寫〈天馬歌〉全文,完全是他自己的心情寫照。
黃賓虹 《峨眉紀游》
鏡心 設色紙本
31×18 cm×4
著錄:
《玉蓮齋藏畫》,榮寶齋出版社。
說明:
上款「平羽」即徐平羽(1909—1986),原名王元健,又名白丁,江蘇高郵人,畢業於上海大夏大學肄業,是文化部原副部長。
黃賓虹本冊共四開,為晚年所繪回憶三十年代蜀中山水之作,四開分繪 「金頂」、「洗象池」、「烏尤寺」、「九頂山遠眺峨眉」景色。畫中山水崗巒稠復,澗谷幽阻,正是峨嵋的典型地貌,在這裡,黃賓虹黑密渾厚、潤澤華滋的風格更趨純粹,技法也更精進而圓熟。除延續渾厚華滋的畫風外,又受良渚出土夏玉的啟發而參悟墨法,將金石用筆的蒼辣鏗鏘與夏玉的斑駁靈透融為一體,既有筆的力感,又有墨的潤澤,可謂「乾裂秋風、潤含春雨」,而使用漬水法、鋪水法、破水法呈現出神奇效果,則讓畫面的朦朧融洽更接近了山與水的韻致,筆與墨的交融。本冊舊藏者徐平羽,因與書畫鑑藏的不解之緣,他長期身居文化界,與當代文化 名流、書畫名家結下深厚友誼,本作即為其與黃賓虹深 厚友情的見證。
李可染 《長征》
鏡心 設色紙本 1978年作
181×95 cm
展覽:
1.「第二屆北京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北京國際會展中心,2010年。
2.「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展」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3.「20世紀中國美術名家系列展:潘天壽、李可染、黃胄藝術展」,中國國家博 物館,2011年。
著錄:
1.《長征》,李可染藝術基金會,2010年。
2.《第二屆中國文物藝術品國際博覽會:近現代書畫》第146-147頁,2010年。
3.《中國近現代書畫十二大名家精品集》第265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
李可染先生革命題材始於上世紀1959年,1959年創作的《長征》,一幅大的留在了中國革命博物館,還有一幅小的後來被香港友人收藏。這一幅豎構圖的《長征》作於1978年,上一年,1977年,李可染替毛澤東紀念堂完成了《革命搖籃井岡山》,此後少有革命題材, 因此較之前的作品在歷史背景、創作動機和其他條件上都有不同,這幅井岡山的山峰,近景右角小山頭,有灕江山水的身影;中景部分有峽江山水的感覺,而遠景山影顯然揉進了黃山的雄姿。因此可以說,這幅《長征》中的山水是李可染一寫生山水的集合,融進了平生經歷。他用自己走過的千山萬水來表現當年紅軍走過的萬水千山。因而也就超越了其 特定的紅色題材,甚至超越了其特定 的歷史史實,而成為一曲謳歌人類永 不屈服不斷進取的精神交響史詩。
1959年,中國革命博物館請李可染以毛澤東〈七律.長征〉為題,創作一幅山水畫。接到這個任務後,李可染輾轉反側,構思了橫和豎幾個構圖,畫過很多張大大小小的畫稿,最後確 定的是橫構圖。這幅豎構圖的〈長征〉作於1978年。1977年李可染替毛澤東紀念堂完成了〈革命搖籃井岡 山〉,顯然意猶未盡,又用六尺大宣 畫了這幅〈長征〉鉅製。1978年創作的這幅豎構圖〈長征〉,同李可染的 「井岡山」系列關係不大。由於創作 井岡山系列,觸發了李可染對曾經畫過的一個老題材重新創作的慾望。李可染的這幅〈長征〉,也就超越了其特定的紅色題材,甚至超越了其特定的歷史史實,而成為一曲謳歌人類永 不屈服不斷進取的精神交響史詩。
古代書畫
請橫置手機觀看完整《漢宮秋》
宋 • 佚名《漢宮秋》
手卷 設色絹本
20×166 cm.
展覽: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大展(二)」,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0月。
出版:
《宋元明清中國古代書畫選集(二)》,第71-76頁,保利藝術博物館編。
著錄:
1.《石渠寶笈續編》,《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第5冊,第1944頁,北京出版社,2004年。
2.《乾隆御制文物鑒賞詩》第487頁,書目文獻出版社,1993年。
3.《清高宗(乾隆)御制詩文全集》第四冊,第326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說明:
乾隆皇帝御用璽參見《中國書畫家印鑒款識》,第242頁至第256頁。
此卷《漢宮秋圖》為滬上小校經閣舊物。其主人為近代大收藏家,原中國實業銀行總經理劉晦之先生(1879-1962),先生名體智,晚號善齋老人,安徽
廬江人,出身晚清重臣之家。其父清末淮軍的重要將領,李鴻章心腹之臣,四川總督劉秉璋。劉晦之先生為劉秉璋四子,自幼敏而好讀,因劉家與合肥李氏為姻親,因此劉晦之自小入天津李鴻章字塾,中西文俱佳。劉氏收藏文物堪稱海內一流,尤其殷商甲骨,商周青銅器,世間無出其右。郭沫若、容庚、胡厚宣等學者治甲骨金石之學皆得覽其所藏,從中受益良多。至於書畫、版本、碑帖、皆積如山海,以是著名歷史學家容庚先生嘗言「廬江劉體智先生收藏經籍書畫金石之富,海內矚望久矣」。
石渠寶笈本《漢宮秋》卷為南宋宮廷院畫傑作,藝術價值和水準相當高,其創作年代與李唐《采薇圖》、劉松年《四景山水》等傳世作品相距極近,而主題則襲用《漢武內傳》敷衍而成的漢武帝候約西王母故事。自清宮流出後, 此卷《漢宮秋圖》曾為滬上小校經閣舊物。此卷保存完好,至今還保持着乾隆宮廷原裝裱。
請橫置手機觀看完整《雲棲山寺圖卷》
張宗蒼 (1686-1756) 雲棲山寺圖卷
手卷 設色紙本
46×230 cm.
著錄:
1.《秘殿珠林石渠寶笈彙編•石渠寶笈續編》第四冊,第772頁,北京出版社,2003年。
2.《清高宗(乾隆)御制詩文全集》第七冊,第612頁,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3年。
3.清•胡敬輯《國朝畫院錄》(《歷代書畫錄輯刊》第一冊,第440頁,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
4.《故宮已佚書籍書畫目錄四種》(《賞溥傑書畫目》)第十四頁,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民國二十三年(1934)八月。
5.福開森著《歷代著錄畫目》第266頁,人民美術出版社,1993年。
6.《國寶沉浮錄》第412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年修訂本。
說明:
1. 乾隆帝御題,汪由敦題御制詩。
2. 清宮原裝裱,玉別子完好。
《石渠寶笈》著錄,乾清宮 藏,張宗蒼繪《雲棲山寺圖》卷,宣德箋紙本,「淺設色畫攝山雲棲寺諸景」,前有汪由敦題乾隆帝「御制雲棲寺六韻」,後皇帝又於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再跋自作詩一首,睹物思人,追憶雲棲之幽靜,慨嘆張宗蒼繪法之高妙,「裝卷石渠庋佳跡,珍其人往自為嗤」,以示懷念。本卷雖流落民間,未遭水火之災,且裝池完好,卷前宮廷造辦處御用緙絲包首宛然若新,題寫「乾隆御題張宗蒼畫雲棲山寺」 玉別子完好無損,天道使然也,於今國寶再現光華,珍罕異常。
請橫置手機觀看完整《溪山無盡圖卷》
趙左 (1573-1644)《溪山無盡圖卷》
手卷 設色紙本
1612-1613年作
畫心:30×609 cm. 11 3/4×239 3/4 in. 約16.4平尺
題跋:30×51 cm. 11 3/4×20 1/8 in. 約1.4平尺
說明∶
1. 鄭元勛、鄭俠如兄弟皆為董其昌好友。鄭元勛(1598-1645),字超宗,號惠東,其原籍為安徽,後居揚州。崇禎十六年(1643)進士,後請假歸鄉,次年授兵部職方司主事。工詩善畫,為江東名流。善山水,宗吳鎮,尤工山水小景,措筆灑落全以士氣得韻。崇禎五年(1632)卜得城南廢圃,築別業奉親。董其昌見其園蓋在柳影、山影、水影之間,故書「影園」二字為贈。然鄭元勛英年早逝,徐沁《明畫錄》雲「因悍鎮分地臨揚,欲紓難而出語小誤,為眾擊慘死,時論惜之卒年四十八」。鄭元勛家族本世居安徽歙縣,先人於萬曆年間到揚州從事鹽業。到鄭元勛這一代,鄭氏由商而儒,博學能文,名重海內,而且,鄭元勛加入了聞名遐邇的文人結社——復社。此卷鄭元勛題跋詳述得其經過,並倩董其昌題跋:「壬申(1632)元月,又得此卷,結構之工,筆法之妙,可謂傾海出珠矣。時董宗伯舟泊邗關,與嘆賞竟日」。
2. 鄭俠如為鄭元勛四弟。鄭元勛之父鄭之彥,字仲雋,號東里,年十九,補揚州郡秀才。有子四人,即元嗣、元 勛 、 元 化 、 俠 如 。 鄭 俠 如 字 士 介 , 號 休 囤 , 明 崇 禎十二年(1639)貢生,授工部司務。「迨超宗死難,士介徒步入應天,哀泣上書得白」,可知其與二兄鄭元勛最為相善。入清後歸里,築「休園」,「二畝之間,及王氏園,超宗有影園,贊可有嘉樹園,士介有休園,於是兄弟以園林相競矣」。揚州詩文之會,以馬氏小玲瓏山館、程氏筱園及鄭氏休園為最盛。康熙間,以其子鄭為光貴,賜翰林院庶吉士。
3. 戴植(清道光間,19世紀),字培之、芝農,江蘇鎮江人。清道光年間人。富收藏,精鑒別。
4. 嚴信厚(1838-1907),字筱舫,以字行,浙江慈溪人。精於商務,頗為李鴻章、榮祿賞識。經營票號、鹽運,晚年任上海商務總會首任總理。雅好書畫,收藏甚富,以「小長蘆館主人」聞名於時。
是卷趙左《谿山無盡》圖卷,紙本,設色畫。首段繪山麓綿密,峻岭逶迤,村墟錯落。茂林高樹間,扶笻老丈過橋而來,又有漁舟泛湖,高士閑眺,其樂陶然;山中紅牆古寺,門敞以迎客;緣路而行,流溪之上,谿亭之內,見聽泉雅士;其後畫溪山環抱,江水浩渺為是卷第二段,山間多廟宇房舍,江內廣布舟船。肩負釣竿而歸庄者、軒亭水閣吟詠者、泛舟江上者,泊岸停駐者等,各得其樂;江左復作群山飛瀑,廊橋梵宇為結,有仰觀飛泉競流者,怡然自得,或為畫家自況。此卷山長水遠,繁複群山之後盡顯江水無垠,有豁然開朗、滌盪心胸之感。
王時敏(1592-1680)《仿古山水冊》
冊頁(八開) 設色紙本
44×28 cm.×8
說明:
1. 王季遷舊藏。
2. 八十年代由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鑒定此作並留有照片資料,在八張照片背面分別簽署了:「(清初)王時敏山水冊,真跡,徐邦達」字樣。
此套為王時敏作《仿古山水冊》八開,紙本設色,其中墨筆四開,設色四開。每開縱 44 厘米,橫 28 厘米。系王季遷先生舊藏,八十年代由鑒定大家徐邦達先生鑒定此作並留有照片資料,在八張照片背面分別簽署了:「(清初)王時敏山水冊,真跡,徐邦達」字樣,由此可見,這是一件深受徐邦達先生重視和認可的王時敏作品。
清初四王傳世作品,以煙客最為少見,且多庋藏於國家文博機構,散落民間幾如星鳳。如此,煌煌八開大冊,且品相完好如斯者,易實屬難能。王季遷舊藏,徐邦達、啟功、傅熹年等鑒定前輩推為真跡,其非尋常泛泛之作可知!或許這件作品將是現存於民間媲美館藏之中王時敏最為精彩的一件作品,值得我們的重視與更加深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