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保利春拍重磅推介】作为一张有故事的画,不止于傲骨与骏马

发布时间:2018-05-29 新闻



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直至今日依旧难以长大……在小学语文课本里我们通过课文《徐悲鸿励志学画》认识了勤奋好学、傲骨英风,热爱国家的有为青年徐悲鸿;而坊间所津津乐道的关于徐悲鸿的传说,无论是从一场说走就走的私奔到劳燕分飞的传奇婚姻还是大慈大悲的动人爱情,描述出的都是多情又薄情的悲鸿。究竟他是怎样的徐悲鸿,他的传世作品也许会有更好的解释。




徐悲鸿   古柏双骏


镜心  设色纸本
1937年作
 128.5×76 cm.
题识:
1.廿六年夏写两古树于南京,九月画双马于桂林即携赴渝足成。时倭倾师攻徐 州,我心忧伤,惄焉如捣。悲鸿。  
2.振永先生惠教,辛已初春悲鸿敬赠。 印文:悲鸿、隐者、真宰上诉
展览:
1.“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香港保利艺术中心,2018年 3月27日至4月2日。
2.“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8年4 月25日至5月10日。
3.“百年教育 百年悲鸿——徐悲鸿作品珍藏展”,上海宝龙美术馆,2018年5 月15日至5月31日。
著录:《中国艺术史》第42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6年。
说明:
1.1941年徐悲鸿将此画赠予陈振永,以表示对陈先生爱国活动之敬意。陈振永 (1873-1947),早于十四岁之年便远赴马来西亚。日本侵华期间,陈振永变卖 家财,筹得五万美元购置一军用航机送赠中国。陈先生对教育亦贡献甚大,为 1906年成立之尊孔学校创办人之一。
2.香港佳士得2005年春拍lot646。


民国是一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在闭关锁国和西方世界的猛烈冲击之间,传统尚未被抛弃而新事物又都被温和接纳,这种兼容并蓄催生了民国时期特有的文化土壤,进而人才辈出。很多人认为民国文化的绚烂,大多没有关于国家社稷的大爱和对寻常百姓的人文关怀。而徐悲鸿是怀着为国为民的大爱,他一直试图着通过绘画来改变乃至挽救中国,因此,他的作品在追求笔情墨趣的闲情逸致之外,还具有强烈时代脉搏和国家危难的悲壮,《古柏双骏》的创作,亦是如此。

《古柏双骏》款识简单记录了他的创作背景“廿六年夏写两古树于南京,九月画以双马于桂林即携赴渝足成,时倭倾师攻徐州,我心忧伤, 惄焉如捣,悲鸿。”


前线势危,内堂烦乱


自1930年徐悲鸿与蒋碧薇、孙多慈的感情纷争,蔓延十年,却一直又未解决,可谓苦闷。1936年,徐悲鸿通过关系举荐孙多慈出国留学,却遭蒋碧微从中做梗,致使夫妻彻底失和,孙多慈悄然离开南京,徐悲鸿亦离开南京前往广西投奔桂系军阀。1937年春,徐悲鸿怀着与蒋碧薇和好的宗旨,由桂林返回南京,而此时的蒋碧薇已无法接受徐悲鸿的回归冷淡相待,感情的纠葛,让徐悲鸿内心烦乱。

1937年7月,日本发动卢沟桥事变后,日军先后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发动全面进攻。 1937年8月开始的淞沪会战里,中方从占绝对优势到节节退败,同年9月战火很快引向徐州,日军对徐州城进行连续轰炸,山河破碎战乱延绵让拳拳爱国之心的徐悲鸿十分悲愤。

此幅《古柏双骏》正开始创作于彼时,战事逼迫、家庭烦忧加上当局的压力,徐悲鸿内心定是无比苦闷的,画出的两颗高大的古柏,是徐悲鸿对于国对于家于自己,能得到庇佑和安宁的美好期望。

滇南象郡,宁静安和

徐悲鸿在桂林是受到李宗仁、白崇禧极高礼遇的。桂林之地的短暂停留给徐悲鸿多年颠沛流离的生活带来一丝宁静安和。

1937年9月徐悲鸿携带了自己大部分的画作和藏品返回桂林,并且希望把桂林当做人生和事业的新起点的:蒋碧薇带着一双儿女搬去了重庆,徐悲鸿仍旧从友人和亲人多方面入手希望最后努力换回家庭和感情;广西自然环境清新宜人,政治和社会环境又相对轻松,对于画家是十分渴求的。

回桂宁数日之后,徐悲鸿先生便在逃离南京前的擎天双柏之下又补绘了两匹马,只是相比平日所见的徐悲鸿先生腾空嘶鸣的奔马形象,这两匹俯首吃草的骏马却显得格外的宁静安和。画者从心,既抒写滇南象郡的安和又寄予了徐悲鸿与妻子双宿双栖的期望。

同年19月,10月,徐悲鸿应迁到重庆的中央大学的邀请,到重庆任教。《古柏双骏》也被带在身旁,这张辗转西南多年的作品在战火下的陪都补景色完成。国家的磨难与个人的艰辛都在这张“有故事”的画中得到了充分的写照。只是画作虽成,烦忧未断,如画中款识:“足成,时倭倾师攻徐州,惄焉如捣,我心忧伤。”爱国情深的徐悲鸿感慨时局艰难,逐步开始了长达数年的“画展赈国”的展览计划。

南洋之行,义存天地


八月,陈公博兄来游,谈次及星加坡展览事。华侨于救国之举,各大城市风起云涌,慷慨输将者大不乏人。余思以三画所得献诸政府,忽想到不遂利用此数作旅费远行,功效更大……吾于是决计携画出国,遂事筹备。

我自度微末,仅敢比于职分不重要之一兵卒,尽我所能,以期有所裨补于我们极度挣扎中之国家。我诚自知,无论流去我无量数的汗,总敌不得我们战士流的一滴血。


——徐悲鸿


关于南行,徐悲鸿以流亡自解,一方面是为了筹办画展募集钱款来救助抗战难民和烈士遗孤,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想要远离婚姻感情困局。旧爱难缠,新欢却步,满城风雨,不如远走他乡。回顾彼时,国内战事严峻,内忧外患,徐悲鸿与南洋诸贤无不为祖国焦心担忧,郁郁难欢,徐悲鸿在南洋为抗日筹款振臂高呼,大型义卖空前盛举在南洋成为传奇佳话。从1939年1月抵达新加坡至1942年1月返回祖国,徐悲鸿的南洋、印度之行长达三年以上。

1939年3月至1941年3月,徐悲鸿在南洋策划、举办了四场“筹赈画展”,并在那里留下了千余幅作品,使一系列筹赈画展取得辉煌业绩。作为一位艺术家,他为国内抗战捐款做出了积极贡献。其中1940年12月13日至1942年1月6日的马来西亚、新加坡时期。主要是为了国内抗战的伤员与难民举办筹赈画展,捐助了巨额钱款。

1941年徐悲鸿再题“振永先生惠教”将多年带在身边的《古柏双骏》相赠予马来西亚爱国富商陈振永。

佳画相赠,皇宫旧时主人


徐悲鸿在1938年以后的抗战岁月中,频繁举办画展,而所得收入全部捐赠军方。而在国内外的展览之中也让徐悲鸿结识了大量的爱国富商与海外华侨。居停期间,徐悲鸿与南洋各地政商、艺文各界名流交往颇多,结下深厚的私人情谊与广泛的社会交往,马来西亚爱国富商陈振永正是其中一位。

陈振永(1873-1947),南洋爱国华侨;早于十四岁之年便远赴马来西亚,经过多年经营,渐成南洋巨富。陈氏为马来西亚广益银行创办人之一、亦为1906年成立之尊孔学校创办人之一;现马来西亚皇宫为其旧产。日本侵华期间,陈振永变卖家财,筹得五万美元购置一军用航机送赠中国,获颁蒋介石纪念章,并获徐悲鸿写赠此幅《古柏双骏》。(关于陈振永的生平及事迹,其女儿于1997年马来西亚出版了《陈振永传记》,吉隆坡暨雪兰莪中华大会堂执行长陈亚才编著了《从苦力到百万富翁:陈振永1873-1947》。)当日本入侵东南亚,陈氏担尤日本报复,举家迁往澳洲避难。战后回马来西亚,沧海巨变,此幅《古柏双骏》得以保存完整,实为幸事,2005年此作品为陈氏后人直接提供给香港佳士得释出。


马来西亚国家皇宫最初原是华人富商陈振永于1928年修建的私人豪宅,二战期间,陈振永一家被迫离开故居,豪宅一度被改为日本军官举行宴会的会所。

在日本投降后,雪兰莪州政府欲买下这栋建筑物作为雪兰莪苏丹的官邸。陈振永以1马币的象征性价格卖给州政府,条件只有一个:允许自己百年之后的骨灰长埋于此。

1957年,这里又转卖给联邦政府作为最高元首的皇宫。马来西亚国家皇宫是现任国王的办公与休息的住所,每隔5年,这里就会更换一次主人。

《古柏双骏》承载着那个时代的脉搏与民生疾苦,记录着先贤远走与沧海沉浮,本季重登拍场,彷若鸿雁南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