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次呈現的「中國當代」版塊,涵蓋了中國當代藝術數十年走來的重要藝術家代表作品,串聯起中國當代藝術的變化歷程。20世紀上半葉,不同的西方藝術通過各種方式進入中國,並開始與傳統藝術形成不同程度的交融,但戰爭、政治上的影響,極大阻礙了這些交融。中國當代藝術可以說是年輕的,開始於20世紀後半葉。粗略地說,在台灣和香港自是1950年後;在大陸,是1976年文化大革命結束後,才逐漸有了藝術自由發展的土壤。
蔡國強
「火藥是一個自發的、不可預測和無法控制的媒介。你越是想控制它,往往越無從入手,創作的結果永遠難以預測,而這正是最有趣的部份⋯⋯在淘取火藥的精髓,在我眼裡它包含著宇宙的力量,我們從何而來,宇宙從何而來,關於渾沌的思考皆源於爆炸。」
—— 蔡國強
Lot 129
《尼斯—教堂》
305.5 x 201.5 cm.
2010 年作
火藥爆破 紙本
估價:HK$ 4,000,000 - 5,000,000
1980年代中期,蔡國強開始實驗各種火藥畫,這包括把畫布拿起來,在火上烤,油彩會起泡會改變顏色,也包括把焰火棒剪開,倒出火藥撒在畫布上爆炸。作品《尼斯—教堂》便是採用了後者的方法,創作這類作品時,首先紙面鋪於地面,藝術家在空白紙面快速勾勒出如草圖的線條,之後他和助手一起,將粉末狀火藥延線條鋪撒在紙面,蔡國強根據預想的畫面效果控制火藥的分佈,之後用紙板鋪蓋紙面,點燃引線。瞬時間,火藥被引爆,爆破聲此起彼伏,厚紙板被火藥炸起,煙霧繚繞。火藥燃盡後,移去紙板,就可以看到最終的作品。不易於被控制的火藥爆炸,被藝術家賦予了新的形式,瞬時的爆炸,留下了永恒的畫面,火藥的鋪灑和紙板的覆蓋,都是藝術家對不可控的隱秘力量附加的控制力。
蔡國強從剛開始接觸焰火藝術時就與他的祖母維持著親密關係,祖母還曾給他提出過建議:「把握點燃焰火的時機固然重要,但抓準撲滅焰火的時機同樣不可輕視。」蔡國強從這中得到啟示:「這時候我知道了,做藝術不光要點,也要滅。」點燃與熄滅,這組對抗被藝術家控制得恰到好處。
作品《尼斯—教堂》是蔡國強又一次與無形力量的直面,對於未知力量,他有著近乎執拗的追逐。作為最早受到西方世界肯定的中國藝術家之一,蔡國強藉由火藥的不穩定性創造出了一種穩定,以破壞來達到「不破不立」,在冰冷的紙面上留下火熱的烙印,在轟聲巨響後留下寧靜。藉由爆破在原本完整的畫紙上重新建設,其創作中的對立面讓人不禁沉醉於現實與幻想和理性與感性之間的反差。從外星人系列到近年的山水、風景和動物系列,火藥爆破作品的創作還再被蔡國強不斷嘗試與突破。
劉丹
「藝術是一種我們對人類的心靈和肉體境遇的美學表達。它反映了我們的感性和宇宙世界觀。」
—— 劉丹
Lot 128
《玉山璞》
91.5 x 183.5 cm.
2005 年作
水墨 紙本
估價:HK$ 3,000,000 - 4,500,000
劉丹從微觀角度出發,傳達宏觀的傳統意韻。他的作品延續了古代文人的賞玩方式,以文人畫家的視角,描繪文人雅物。作品名《玉山璞》,後書「元顧德輝舊藏」,畫面右側小楷平和簡靜,意境高古,左側靈璧石以細膩的白描手法呈現,藝術家用深厚的素描功底處理石面肌理。畫面右側文字可分為兩部分內容,前部分取自《雲林石譜》中關於靈璧石的介紹,「宿州靈璧縣地名磐山石產土中歲穴深數丈⋯⋯日久即色轉白聲亦隨減書所謂泗濱浮磐是也。」《雲林石譜》是中國第一部論石專著,書成於南宋紹興三年(公元1133年),作者杜綰,號「雲林居士」。宋代賞石文化盛行,上至皇帝,下用臣民,迷石者眾,同時賞石趨於細膩、含蓄、超脫。在此背景下的《雲林石譜》,提煉總結,集合了宋代文人賞石觀之精髓。
畫面中文字的後部分,「宿州今安徽省北部新汴河以南⋯⋯堪稱供石銘文中之翹楚也」,為劉丹好友玄龍道兄所寫,黃玄龍先生為翦淞閣主人,賞石收藏家。文中提到,元代昆山高士顧德輝,且作品右側所書「玉山璞元顧德輝舊藏」。畫面中的靈璧石,便是顧德輝所收藏的一件靈璧石精品,石上有顧德輝及王時敏題字。顧德輝家業豪富,築有玉山草堂,廣集名士詩人,玉山草堂遂成詩人遊宴聚會場所。作品中文字內容橫亙古今,摘取宋人賞石經典文字,後附現代人對靈璧石的解讀。畫面中的靈璧石被賦予了永恒的定力,超越古今,磐立於畫面,磐立於時空。既若一塊可賞玩的靈璧石,又似山巒一角的縮影。微觀與宏觀,時間與空間,皆見於此。
作品畫面結構採納自唐代以來,詩畫整合的方式,文與畫兩者相得益彰,文人氣質也愈發彰顯。宋代文人畫家講究全方面的文化修養,人品、才情、學問、思想缺一不可,對於締造畫面意境的重視遠超於筆法線條的表現,這也深切的影響了劉丹的美學觀念。他找到了傳統脈絡中,自然淡泊的藝術方式,延傳了文人的賞玩形式,結合於當代。
李真
「我試著在作品裡找到靈性的空間,也希望這靈性與藝術結合,希望觀賞者能察覺其中的精神元素。哲學對我的作品來說有重要的意義,而我希望每一件作品都能豐富觀賞者的人生。」
—— 李真
Lot 130
《三生石》
69 x 50 x 120 cm.
2003 年作
銅雕 雕塑
版數:2/8
估價:HK$ 1,200,000 - 1,500,000
李真以靈動鮮活的佛像雕塑作品突破了宗教題材藝術作品的傳統定義,融合了西方藝術對於空間的思考以及東方哲理的神韻。圓潤飽滿的佛像象徵自然祥和的力量,生動地詮釋了大乘佛教的包容與氣度。在作品材料的運用上,李真堅持色澤與質感的統一以及純粹。深黑亮漆熠熠生輝,搭配金銀色調的金屬加以修飾和點綴;透過簡潔流暢的線條,襯托光滑細膩的觸感,展現出一種親近而舒適的感官體驗。
今次呈現的作品《三生石》是「大氣神遊」系列的經典延續,以天真孩童無憂無慮、氣定神閒的精神形態撩動觀者的心靈,激發出虛來實往的動勢。三生,即前世、今生、來生,是佛家所言的三世轉生。「三生石」的典故源自唐朝袁郊《甘澤謠.卷五.圓觀》中所記載︰「三生石上舊精魂,賞月吟風不要論,慚愧情人遠相訪,此身雖異性長存。」文中講述了僧人圓觀三世轉生會故人李源的故事。圓觀坐化后,投胎為一懷孕三年婦人所誕下的嬰孩,而嬰兒出生當晚便離世,轉世為12年後在天竺寺念着《竹枝詞》的牧童,終與友人李源相會,這三世的因緣際遇,皆為命中註定的修行。李真將古籍中富含禪意的寓言以現代雕塑的形式加以雕琢,就如《三生石》中分別由黑漆及銨銀所鍛造的兩尊一模一樣的銅雕孩童像,彼此相擁,佇立於基底之上。就似兩人緣定三生終將相遇的久違擁抱,或是今生的自己擁抱告別前世的身份與際遇,迎接來生的投胎轉世。一黑一白的兩尊造像相互支持,相互牽制,視覺上極富衝擊而又形成一種絕妙的平衡感。輕盈與重量,閃亮與深沉,好似鑲嵌進彼此的肉體與靈魂,互相安慰關照,是藝術家對於生命內涵的探索感悟。主人公合目微笑,呈現不喜不悲,心平氣和的安詳。現世的平安喜樂或是往昔的紛紛擾擾皆是過眼雲煙,在茫茫輪迴中不過是稍縱即逝的瞬間,對萬事萬物常存平常之心,以達到內心的平靜,這便是李真想要通過作品所尋求的精神療癒。
梁遠葦
「創作靈感來自對世界的敏感和對記憶的依戀。」
—— 梁遠葦
Lot 126
《生活的片斷 06》
140 x 120 cm.
2007 年作
油彩 畫布
估價:HK$ 900,000 - 1,600,000
徐震
「通常我的作品都與真理或道理無關,它們都有點像利用藝術來搗亂的惡作劇。」
—— 徐震
Lot 125
《別指望那些愚蠢的人類了,我們只能靠自己!》
90 x 120 x 3 cm.
2014 年作
鐵鏈 鏡面拋光不鏽鋼
估價:HK$ 220,000 - 300,000
「『天下』系列作品有著不可抗拒的吸引力。」
—— 徐震
Lot 124
《天下—2808IF0146》
80 x 100 cm.
2014 年作
油彩 畫布 裱於鋁板
估價:HK$ 400,000 - 6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