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人们为庆贺和祈求人生,有福、禄、寿、喜四大喜事,俗称“四喜”。另一种说法“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后来文人画家以喜鹊入画,取其“喜”字,寓意深远。今春,我们征集到名家齐白石、于非闇、徐悲鸿所绘“喜画”数件,期与藏家分享画中寓意佳趣。
齐白石 喜上眉梢
立轴 设色纸本
165×43 cm
1937年作
齐白石曾说:为万虫写照,为百鸟张神,要自己画出自己的面目。喜鹊是自古以来是深受人们喜爱的鸟类,是好运与福气的象征,「喜鹊登梅」亦是画家喜欢的题材,画家通过不同角度、不同表现方法,刻画出「喜鹊」的神韵,给人们以美的享受。白石老人一生中创作了很多梅花喜鹊图,他笔下的喜鹊英姿俏皮,风格各异,形神俱佳,活灵活现。特别是配上大写意的梅枝之后,喜鹊就更加显得细腻、出神入化,令人赏心悦目。齐白石一生画了许许多多姿态各异的喜鹊,他通过喜鹊寄托了对生活的美好祝。
于非闇 四喜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1×34 cm
1936年作
【著录】
《福田花雨——珍藏历代名家作品集》卷一,第126、127页,长江出版传媒、湖北美术出版社,2014年。
于非闇早年曾研究过北宋赵昌《四喜图》,他在《我怎样画工笔花鸟画》第二章“我所研究过的古典工笔花鸟画”中提到赵昌《四喜图》:“丙,赵昌四喜图,绢本着色大立轴,原画绢已受潮霉,但是神采奕奕,色墨如新。他是否赵昌,董其昌的鉴定不能即作为定评。但是作为北宋中期的花鸟画来看,可疑之点却很少。它描绘雪后的白梅、翠竹和山茶花,与那些噪晴、啄雪、闹枝、呼雌的禽鸟。突出的塑造了黑间白各具情态的四只喜鹊,这些喜鹊比原物只大一些而不缩小。他对喜鹊用大笔焦墨去点去捺,用破笔去丝去刷,特别是黑羽白羽相交接的地方,他是用黑墨破笔丝刷而空出白色的羽毛,并不是画了黑色之后,再用白粉去丝或刷出来的白色羽毛。这一画羽毛的特点,自五代黄筌到北宋赵佶,可以看出是一个传统。这一特点在南宋后就很少见了。”
此幅《四喜图》是1936年所作,时于非闇正处于临古阶段,但画家并不是一味的临摹古人,也在作品中加入了自己的理解。 实则如画家所言,其绘画往往是“按照他的用笔和我的意思把它画出来,这里面我的主观成分比较多,同时又主观的汲取它的好处。”构图繁密,坡石、修竹、白梅、山茶,四只喜鹊立于枝头、岩石、坡地处,章法疏密有致,主次分明,丝毫不见杂乱和堆砌痕迹,只使人感到“喜鹊叫,喜事报,春来到”的热闹和喜庆,整个画面呈现出富贵吉祥的典雅气派。
画中一根梅枝从一块岩石后探出,岩石角下竹叶、山茶花相伴相生,互为映衬,明亮鲜艳的红色与绿色的修竹,白色的梅花形成鲜明的对比。花叶用双勾敷色的传统技法为之,重彩敷色,用笔劲健,设色亦明快华美,富于装饰性。四只喜鹊神态各异,它们之间的呼应和顾盼,令人体会到在一个祥和的春日花园中野趣活泼的情景。禽鸟的造型逼真生动,鸟之喙爪及根根羽毛均描写得无微不至,笔法细致精谨,深得北宋人笔意。
齐白石 五子登科大吉利
立轴 设色纸本
110×62.5 cm
【著录】《白石自珍》第74-75页,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10月。
白石老人画鸡,常有「将军之仪」。观此作中之公鸡,尾羽高翘,俯身回首,似阅兵般审视着脚下的小鸡,同时又似一位慈父在训导年幼的孩童。这不禁让人联想到「五子登科」的典故——「窦燕山,有益方;教五子,名俱扬」,这正是老人在画面之中所蕴含的更深层次的思想菁华。
此幅的构图也很讲究,左上角斜伸出的一枝荔枝与大公鸡的姿势平行,小鸡集中在画面左下方,有聚有散。画面的色彩亦相当丰富,红艷的荔枝和鸡冠,莹黄娇嫩的小鸡,还有浓墨写成公鸡尾翼。整幅笔精墨妙,情致有趣,是为白石老人晚年的佳作。
齐白石 双喜坚固
立轴 水墨纸本
137×34 cm
1937年作
题签
齐白石的花鸟画受到八大山人的影响,作品放笔写意,墨气氤氲,于挥洒脱落之中见规矩,不拘形似之中得天趣。此幅作品既有八大山人的超脱古拙,又吸收了吴昌硕的金石趣味和构图方式,富有变化。画中一双喜鹊立于石端,逗人喜爱。两者神态自若,顾盼有姿,身上羽毛浓墨写成,乌黑洁亮,益显其质感。奇石挺立,以淡墨粗线几道简单写出,有如隶书笔意入画,见其方折起顿,厚实坚固,与喜鹊交织出轻重、动静对比,趣味陡然而生,故题「双喜坚固」,正与画意贴合。此画表达含蓄而又运笔大胆,不以拙重取胜,而以灵巧见长,神奇十足,是白石老人喜鹊图轴中不可多得的妙品。
于非闇 双喜
立轴 设色纸本
100×55 cm
【说明】
原为顾澹明旧藏。顾澹明,广东番禹人,高剑父弟子,擅长山水,人物尤工,曾在港举办个人画展。著名作家顾家辉和歌唱家顾媚之父。富收藏。“多胜斋”为其斋号。
《双喜》为于非闇拟宋徽宗笔意,全心全力追摹其法度之作。两只喜鹊呼应顾盼,令人体会到在一个祥和的春日花园中野趣活泼的情景。鸟之喙爪及根根羽毛以宋人工写之法刻画入微,姿态娴雅,一副生动活泼的景象。再看书法,与宋徽宗瘦金体中内聚外张的结构相比,于非闇的瘦金体显得方正沈着。其用笔刚健清简,下笔浑然天成,收笔尚重按劲点,撇笔末端纤细有力,也具有这一时期极强的个人面貌。画的纯粹,写的精妙,确可称道是一件难得的佳作。
徐悲鸿 暖春
镜心 设色纸本
109.5×35 cm
1940年作
【展览】
张宗宪中国近现代书画收藏展」巡展,上海2002年6月、香港2002年10月、台北2002年12月。
【著录】
《张宗宪珍藏中国近现代书画》第83页,香港苏富比,2002年。
【说明】
黄曼士、郑应荃、张宗宪递藏。
此幅徐悲鸿《暖春》创作于1940年5月,画于喜马拉雅山之大吉岭,在喜马拉雅山大吉岭山居三月是徐悲鸿一生中重要的创作巅峰时期,完成了醖酿已久的巨幅中国画《愚公移山》。在徐悲鸿的动物画中,鹅高贵而洁白,有敦实的体型和圆润的颈项,神态顾盼生姿,来自于他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和坚实的造型基础。
徐悲鸿 写生素描 1940年作
与常见的觅食、戏水的闹鹅相比,《暖春》中所描绘的三只鹅,两只回颈酣然入睡,一只睡眼惺忪,仍守望同伴,率笔渲染的淡赭水岸,花青色的没骨草丛,衬托出白鹅洁白的羽毛,通幅画面色调给人以暖融融的感觉,充满和曛的阳光,使观者感受到从容、安然的自然气息,一派祥和静穆的天籁之美。徐悲鸿认为华贵与静穆是艺术的最高境界,他的这幅画诠释了他所一贯追求的艺术理念,寄托了他对和平与宁静生活的向往,也体现了他在大吉岭山居生活的闲适心境。徐悲鸿画鹅多画白鹅,描绘黑鹅,素描中曾经有过,此画中画了一只墨色的黑鹅,用墨线勾写,墨色点染而出,甚为罕见,识者当珍之。
黄曼士、郑应荃收藏印
齐白石 双寿
镜心 设色纸本
1938年作
100×33 cm
【著录】
1.《南黄北齐—黄宾虹齐白石书画选》第228-22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年。
2.《吴昌硕齐白石黄宾虹书画选》第108-109页,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年9月。
【说明】
1. 北京文物管理处签条。
2. 上款「品清」为程品清,曾任中国银行北京地区经理。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曾结识齐白石,相交甚密。当时齐白石曾请程品清为其理财,因此多有画作相赠。程之长女系北京辅仁大学美术系学生,曾拜齐白石为师。
东方朔在《神异经》中记载:「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寿桃遂成为中国人祝寿最常采用的图案。齐白石的寿桃,是他最受欢迎的画题之一,二桃称「双寿」,三桃则谓之「多寿」,均表达美好祝福。齐白石成熟以后的作品,都是十分单纯的,不作堆砌和复杂的描绘,看他的作品直白,但又并无单调感。这种纯净和凝练是一种对绘画艺术的高标准和高要求。
鲜艳欲滴的两颗大寿桃均用没骨画法呈现,花青色桃叶以水色相破之法成之。洋红、藤黄与花青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强化了审美的张力。白石老人画桃偏爱暖色,洋红的桃子在他的笔下有笔意,有笔痕,有重轻 ,有浓淡。他虽喜用纯度较高的颜色,但又主张「古艳绝伦」、「艳不娇妖」,诣在追求艷中求雅,雅俗共赏的效果。
齐白石 大富贵图
立轴 设色纸本
135×33 cm
【展览】
「四绝—齐白石诗书画印精品展」,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4月。
【著录】
1.《寄萍堂画录》,图版208,吉林美术出版社,2000年12月。
2.《四绝——齐白石诗书画印精品》,图版137,保利艺术博物馆,2010年。
3.《嘉德二十年精品录》近当代书画卷一,第370页,故宫出版社,2014年5月。
白石老人从五十五岁定居北京以后,每到牡丹花开季节,必常到公园去参观牡丹花的各种姿态。他画牡丹能把富丽堂皇的景象描绘得最突出。老人到了九十岁以后,往往用极重的洋红画牡丹花,更觉得美艷绝伦。这是用浓色点画的,也有浓色点后用更浓色勾瓣的画法,更是别致。凡画家到了「化境」,所谓举手放足,安闲自在,怎样画怎样成功,随便一挥都合画理,老人的造诣已经到了这种境界了。
——胡佩衡
《大富贵图》为白石老人以啸天将军杨虎的名义写赠宛霞夫人之作。杨虎(1889-1958),安徽宁国人,字啸天。一生从军,1936年为淞沪警备司令,1945年授国民党陆军中将衔。1949年后寓居北京。白石1946年底的宁沪之行,为两人认识之始。解放后,杨虎与白石的接触较为频繁,杨虎的夫人陶圣安曾于1950年拜白石为师。
杨虎
《大富贵图》花叶丰满,浑然一体,与从前枝叶分开的画法不同,显然已臻难得糊途、返璞归真之高度。老人表现的是风中牡丹:风从左边吹来,由左向右的笔势似乎带着瑟瑟的风声,催动出花叶海浪般的韵律,雍容大度,墨色无碍,自在无法,体现着一种完全达于自由的生命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