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 首页 >
  • 重要通知 >
  • 血战古人——张大千《文殊菩萨赴法会》等九件仿古作品同时亮相保利艺术博物馆

血战古人——张大千《文殊菩萨赴法会》等九件仿古作品同时亮相保利艺术博物馆

发布时间:2019-10-26 新闻

在本期《辟混沌手——张大千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的展品中,有九件张大千早年的仿古之作,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八件为明确指明原作者的仿古作品,探讨它们,我们可将其与《大风堂名迹(一)》中作品对比,并以先哲时伦关于张大千早年经历、仿古画作的研究著述为参照;而另一件,为张大千1940年代初所作的绢本仿敦煌壁画风格的《文殊菩萨赴法会》,较前八件,尤为特殊。

微信图片_20191028181922.jpg

图一


1970年代末,在张大千晚年的寓所之一,台北云河大厦内,张大千、徐雯波伉俪,与友人一起,在一幅略显“古旧”的画作前,留下了这张合影(图一)。合影中的作品,按傅申先生的说法,“完全是敦煌古画的样式……多处斑驳看来非常古老,但细看却像是刻意画出来的,这是张大千做旧的技法”。在合影中,张大千先生并没有直视镜头,而是对着这幅《文殊菩萨赴法会》,看得入神——透过反着光的眼镜片儿,似有“昔年窗下课,今日眼中花”之悟。


根据现藏家所述,此作为其购于张大千之子张保罗处。张大千在世时,曾向台北故宫捐献过另外两件与本作创作材料质地、装裱形式类似的画作——《成陀罗造观世音菩萨像》(图二 左)、《成陀罗造释迦牟尼像》(图二 右)——台北故宫专家定为隋画、一级品,而这件《文殊菩萨赴法会》(图三),则为张大千自留,未捐献。

微信图片_20191028181930.jpg

图二


或许,这件作品,总能把他的思绪带回敦煌吧。关于张大千与敦煌,历来是张氏个案研究领域的重点,众多专家学者早已在广度与深度上建树颇丰,本文在此不多做介绍,只通过作品与相关参考图的比对,再现张大千于敦煌的一些片段。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22.bmp

图三:张大千 文殊菩萨赴法会 设色绢本 立轴  123×45cm


在《大千画说》中,张氏多次强调了“临摹”的重要性,比如“要学画,首先应从勾摹古人名迹入手”,表达了张大千对于临摹的绝对拥护;又如“临摹如读书,如习碑,几曾见不读书而能文,不习碑而能善书者乎?”这些文字,则明确了临摹的目的:即与“能文、善书”一样,临摹过后,要将前人的手段幻化为己用,使临摹服务于创作。


以张大千《临唐人朱衣杨枝大士》(图四 左)、《临唐人南无观世音菩萨》(图五 左)、《八十四窟西魏释迦像》(局部)(图六 左)三作为例,将他们与榆林窟第25窟唐人画菩萨壁画(图四 右)、榆林窟第15窟唐人画菩萨壁画(图五 右)、敦煌228窟东壁下层供养人像(图六 右)进行对比后,我们可以对张大千在临摹过程中,对于原作的忠实临摹和再度创作,产生直观的认知。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36.jpg

图四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39.jpg

图五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41.jpg

图六


了解了张大千的“临、创”态度后,我们再来看此幅《文殊菩萨赴法会》。此画描绘了人物十余、法器众多、场景恢弘的“赴法会”场景,显然较图四、五、六更为繁复,而简者尚有可依,繁者定有所据!限于资料,虽然此《文殊菩萨赴法会》(图七 左)直接源于某窟壁画,尚未可知,但四川博物院所藏的《临摹敦煌文殊菩萨赴法会白描画稿》(图七 右),可与本作呼应;其中的异同,亦可成为张大千“一稿多画”现象的例证之一。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44.jpg

图七


对于张大千于敦煌的“临、创转换”,史学家陈寅恪先生早有评价:“敦煌学,今日文化学术研究之主流也。大千先生临摹北朝、唐、五代之壁画,介绍于世人,使得窥见此国宝之一斑,其成绩固己超出以前研究之范围。何况其天才特具,虽是临摹之本,兼有创造之功,实能于吾民族艺术上,别阔一新境界。”


这个“新境界”的开拓者张大千,不仅影响了之后的敦煌学,更影响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如前所述,在个案研究领域,关于张大千敦煌之前、敦煌时期、敦煌之后各时期,在题材、设色等等方面的变化,学界已有诸多研究成果,为免堆砌之嫌,现仅以共同展出的另八件仿古作品附后,权当直观呈现而已。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46.jpg

张大千 仿方方壶江雨泊舟图
水墨纸本 立轴 173×82cm


这件《仿方方壶江雨泊舟》主山上所使用的牛毛皴,并非方从义惯用的笔法,而是比较像张大千仿王蒙牛毛皴的画法。张大千用这类笔法所画的作品为数不少。而这件有可能是从张大千藏的一件无款古画变化而成,画题四字用方方壶惯用的隶书款,而小字年款及名款,则是从他所收藏的一件方方壶精品(见《大风堂名迹第一册》)而来。(傅申)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50.jpg

张大千 仿吴伟溪岸垂钓图
水墨纸本 立轴  71×43cm

E6670.JPG

张大千 仿吴伟仕女
水墨纸本 立轴  176×66cm


张大千早期的仕女画从明清画家而来,常常学习唐寅、吴小仙等人。这件《仿吴小仙仕女》出自他收藏的一件吴小仙所画仕女(见《大风堂名迹第一册》),人物造型、构图虽根据他的收藏,但从开脸以及头发的画法来看,却是大千本色。先说他画仕女眼睛的黑眼珠部分,往往都是以两个圈圈呈现,这样表现瞳孔很生动,在大多数的画作中都有这样的特征。张大千画黑白水墨人物时,嘴的表现也有特殊的方法,他先以淡墨钩出嘴型,再用较浓的墨在两片嘴唇中间加上一道深影,虽是单纯的水墨看起来却有立体感,在这张画上也有这样的表现。张大千所画的头发也是一大特色,张大千强调画毛发一定要有蓬松感,脸与毛发的交接处必定要自然,这件作品相当能展现大千画头发的功力,与大千其他写意仕女的表现可找到共通处。(傅申)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859.bmp

张大千 仿宋人猿戏图
水墨纸本 立轴  95×40cm


这件猿猴初看像宋代梁楷风格,与张大千仿的梁楷《睡猿图》有异曲同工之妙。但此件《猿猴图》身上的毛与《睡猿图》稍有不同。《睡猿图》上的毛是以直线丝出,而这件猿猴身上的毛发稍有弧度,但画法大致相同。《睡猿图》的开脸也可看出有张大千写意画法的习惯。配景的枯藤、老树用笔流畅轻快,比较接近大千早期作画风格。(傅申)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902.jpg

张大千 仿石谿山水
水墨绫本 立轴  62×31cm


张大千对于清初四僧画的学习下很大功夫,尤其对石涛与八大用力最深。石谿的画常表现出苍劲的效果,而这件与其他石谿山水比较起来稍微润秀,这样风格的石谿山水在张大千自己的作品上偶然能看见。这件石谿山水的纪年为庚子,这一年石谿的作品较多流传在世,在《大风堂名迹第一册》就可见一件这年款的石谿山水,张大千可能就是在藏画上汲取养分,而画成了这一件《仿石谿山水》。(傅申)

E6674.JPG

张大千 仿朱孟渊明妃图
设色绢本 立轴  100×48cm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909.jpg

张大千 仿支仲元商山四皓图
设色绢本 手卷  引首:54×36cm  画心:51×232cm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912.jpg

张大千 仿石涛文殊座上图
设色纸本 手卷 34×126cm

微信图片_20191030095914.jpg

张大千 仿石涛文殊座上图(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