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分享图

「长春阁」川崎家旧藏 明清珍玩专场

发布时间:2009-09-28 新闻

    北京保利2009秋季拍卖会将隆重推出日本资深私人收藏——「长春阁」川崎家旧藏明清珍玩专场,汇集了犀角、玉器、文玩等三十余件,富丽华贵,具有宫廷皇家风范,质量颇为不俗,特别是其良好的传承渊源,相信会成为秋拍中的一个亮点。

 

           

         川崎正藏男爵             “长春阁”外景        

 

    川崎正藏男爵(1836-1912)是日本著名的实业家、政治家,是至今仍在世界制造业占有重要地位的神户川崎财团的缔造者,与日本皇室有着密切的联系。川崎男爵的多重身份中,有一个身份颇为特殊,经商从政的闲暇里,他还是一位精于鉴赏的美术鉴藏家,「长春阁」即是他在其官邸内所设的私立美术馆。「长春阁」创立于日本明治二十三年(公元1890年),其时正是日本明治维新的改革运动二十年来,资本主义商业经济取得重大发展、社会面貌发生剧烈变革的时期,西方文明的全面进入,使得大量早年由中土大陆流至日本的中国文物及日本传统艺术品在这一时期源源不断的流失到欧美。有着深厚传统观念的川崎正藏对这一现象深为惋惜,他在经营实业的同时开始收藏艺术品以阻止其外流,于是便有了「长春阁」的创立。川崎男爵一生中购藏的艺术品达两千余件,包括大量中国字画、瓷器、玉器等艺术品,其中就有现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元代颜辉作《寒山拾得图对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此画曾是日本室町时代(14世纪前半期)的皇家收藏「东山御物」中之一,后被织田信长所得,后几经辗转入藏「长春阁」,也可见川崎男爵收藏品级之高,趣味之精。本场拍卖中的明犀角雕三足鼎式炉、清白玉双蝶耳炉、明龙泉大碗(水指)等即为长春阁茶室中陈列的珍玩雅具。此外,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人和政治家,川崎正藏也和日本皇室保持着亲密的联系,特别是与当时日本皇族十五宫家之一的朝香宫亲王过从甚密,客观上也为他收集高质量的中国艺术品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条件,这也可从本次上拍的这批「长春阁」旧藏中的清代御用宫廷陈设上得到印证。1927年,昭和二年,日本爆发严重的金融恐慌,多家银行、企业在短时间内倒闭,川崎家族也陷入严重的危机,不得不陆续将「长春阁」中的大量藏品变卖。于是,这批昔日宝藏于阁中的奇珍异宝又再次散入民间。因缘际会,时隔八十余年后,这批早年流失东瀛的珍宝能够重回故土,实在是难得幸事,而其中的曲折经历则更让人感慨不已。

 

 

明   犀角雕螭龙三足鼎式炉   H18.5cm   重898克

 

    犀角自古以来被认为是犀牛这种庞然大物的精粹所在,又因其出自海外,产量稀少,且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故极为珍贵,此外还被认为具有辟邪镇凶护平安的作用,更增其值,价极昂,被视为「物之珍」、「国之宝」。明代永乐以来,随着郑和七下西洋,海运贸易极为兴盛,大量犀角良材流入中国,成为皇家权贵、商贾巨富显示地位及财富的象征,也将犀角雕刻艺术推到了顶峰。明清之际,金石考据之风盛行,文人士大夫阶层普遍存在一种崇尚「古雅」的生活态度,这种理念也深刻影响到当时工艺美术的方方面面,如本件螭龙三足鼎式炉便是这一追求「古雅」的理念下的杰作。此炉体量硕大,造型取自商周青铜器鼎之形象,下承三兽吞式足。炉身附有透雕三组螭龙互相盘绕,口衔瑞草,虎态龙姿,生动有力,炉身浅浮雕夔龙纹,其形象亦取材自汉代纹饰,有浓郁的明代宫廷气息。三足及炉底阴刻卷草花卉纹,线条流畅,是典型的明代风格。

最为难得的是整件器物取自原角根部实材,重达898克,完全由一块大料雕琢而成,成器尚且如此之巨,则原料未去除粗糙的表皮之前是何等巨大,实是难以想象。犀角器由于材料形状原因,多随形制成杯形,而带足之仿古器形因极为废料而罕有制作。类似此种取青铜器鼎造型的犀角杯所见极少,大器且带足者存世不过两三件。可资比较的见于霍满棠博士《中国犀角雕刻珍赏》内著录的两件,一为美国哈佛大学博物馆藏十七世纪晚期龙纹鼎,另一形制相似的十八世纪龙纹鼎为瑞士私人收藏,两鼎的尺寸较本件均略小,高仅15厘米,且都为四足,而此鼎之三足与器身为一体,为整挖而成。另有2006年6月Bonhams&Butterfields于美国拍出的壹件犀角鼎亦为三足,高14.7cm,成交价达83万美元。经年难得的硕大材料,再加以精巧细致的雕工,终成此煌煌巨制,如此奢华的选料用工,恐怕非皇家内廷宫苑而难为。

 

 

 

清乾隆   珐琅嵌玉大吉葫芦瓶   H36.5cm

 

    瓶为木胎,表面贴饰以铜胎画珐琅为框,共三层纹饰,以蓝地描金勾云纹为最外层饰边,中间为淡蓝地绘缠枝花卉纹,所用釉料色彩丰富,深浅过渡自然,内侧为铜錾回纹一周,中间嵌白玉。前后两片为整块葫芦形玉板,浮雕缠枝花叶纹及「大吉」二字,纹饰有痕都斯坦风格。两侧依起伏之势各嵌四块弧形玉饰,亦雕刻缠枝花图案。雕刻技法精湛,纹饰紧凑华美,密而不乱,抛光精细。依其制作风格来看应是广东籍工匠所制,是一件工艺繁复、风格华丽的为宫廷节庆陈设之器。下有原配紫檀台座,上饰莨苕纹和蝠纹。体型硕大且保存完好极为难得。

 

 

清乾隆  白玉双蝶耳香炉 W24cm

 

    香炉为和田白玉制成,玉质细腻洁净无绺裂。器形硕大,造型及纹饰仿青铜器,敞口,饰一圈变形蝉纹,炉腹略鼓,饰一周蟠虺纹,下有三足。器壁较薄,微透光,加工工艺精湛,地子打磨细致光润,纹饰古朴,布局疏朗大气。纹饰雕琢采用了压地隐起的手法造成视觉上的立体感,是效仿商周古玉典型的工艺技法。口沿两侧一对镂雕蝶形耳,下套活环,则是典型的清代装饰元素,两种风格集于一身不见冲突,反觉相得益彰。

此种仿古器物多用作宫廷陈设之用,双蝶耳有寓意婚姻喜庆美满之意,多用于为婚庆专制的器物之上,据此推测,此件香炉应是为宫廷婚庆特制的陈设器物。此件香炉在同类器物中应属体量较大者,能完整保存至今实属难得。

 

 

清乾隆   碧玉双兽环耳瓶   H36.5cm《大清乾隆仿古》款

 

    玉瓶为一整块青玉制成,用料大而厚重,玉质坚实呈深绿色,颜色均匀,无绺裂。仿青铜器造型,侈口束颈,兽吞衔环式耳,腹部饱满圆润,下承圈足,足底划刻「大清乾隆仿古」六字款。此器造型挺拔,体量巨大厚重,表面光素无纹饰,颜色青绿包浆温润古朴,远观宛若传世古青铜器的「绿漆古」。造型上仿效古彝器外形,细节处如衔环兽耳则属于新加入的元素。瓶高36.5厘米,在清代玉雕同类器物中数大器,此种大器一般制作于乾隆、嘉庆两朝,常作为宫廷陈设之用,从用料的体量和质量都可看出清代中期的极盛之势,是一件难得的仿古陈设大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