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里,珍藏着一件中国北宋大画家易元吉(字庆之,生卒年不详,约当宋仁宗英宗朝)的绢本《聚猿图》卷。这是末代王孙溥儒穷困潦倒中于1927年贱卖给日本藏家的珍品之一。卷上无款,因拖尾有元钱选跋,图中分钤南宋权相贾似道、清耿昭忠耿嘉祚父子、安歧及清内府鉴藏印,上又有乾隆御题,且经《石渠宝笈续编》著录,历来被专家们认为是可以全面反映号称“徐熙后一人而已”的易元吉绘画面貌的杰作。
不过,令人惊异的是,在近代海上最著名的收藏世家张葱玉(名珩,1914-1963年)看来,《聚猿图》却远不及易元吉的另一件同样无款之作《麞猿图》精彩。张氏一门三代皆是海上鉴赏收藏巨眼,名满天下;张葱玉本人更以收藏和鉴定唐宋名画驰誉海内外,当世无人能出其右,不仅20岁时即被故宫博物院特聘为鉴定委员,更是解放后我国第一代也是最年轻的书画鉴定大师,所藏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唐周昉《戏婴图》、唐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册》等无一不是震动中外的国宝。而于易元吉两猿卷,张氏当年所作鉴赏笔记有言如此:“此图(即《麞猿图》卷)构图简洁而野趣盎然,卷末有二麞尤佳。树作点叶,石法略具北宋意趣。今世所传易庆之画,未见有款识者,亦未见有宋人题识者,此卷及《聚猿图》之定为易作,皆出元人,想必有据也。……世人重《聚猿图》而薄视此卷,以此未见著录,亦无名收藏家印记故,耳食可叹如此。《聚猿》之猿虽多,以笔墨论,正未易逾此耳。”不仅对历代以来偏重著录、名家印记而忽略作品本身艺术性以致只能人云亦云、毫无主见的收藏误区多致不满,更明言两卷的优劣之分正在其“笔墨”艺术,以故当时他力排众议,舍《聚猿图》而取《麞猿图》卷,其眼光之毒、之独,可见一斑。
被张葱玉罗入藏箧的这卷《麞猿图》,当是目前可见唯一一件尚可于市场流通的易庆之真迹杰作;而其于保利上拍,也是它数十年后的首次露面。张葱玉极为看重此卷,不仅其《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详细记录此卷,即卷上各处名章亦一一标出,极称详备;1947年,张葱玉好友、著名学者郑振铎又将之编入《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2003年郑重著《海上收藏世家》亦著录此卷,足见珍罕。
据考,卷上题引首及跋各人皆为当时一等一的名公巨卿或诗文书画大家。分述如下。
1、题引首者胡宗仁。隶书“散怀林壑”四字,钤印:“胡宗仁印”及“胡彭举”。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页六二三载:
胡字彭举,号长白,上元(今南京)人,隐于冶城山下。工诗、画,山水师倪瓒,晚出入王蒙、黄公望二家,其笔意古质,颇有五代以前气象。老而食贫,不谒时贵,尝咏唐寅诗:“闲来自写青山卖,不使人间造业钱。”殊自得也。亦善墨竹。工汉隶,得中郎(蔡邕)遗法,师魏《受禅碑》,简劲方正中,雅气逼人。按宗仁曾于万历二十六年(一五九八)写《送张隆父归武夷山水图》,万历四十年(一六一二)作《萝月轩图》,见《宋元明清书画家年表》;而《清朝书画家笔录》列入清雍正朝(一七二三至一七三五),误。
所提胡氏两作,《送张隆父归武夷山水图》录于《神州国光集》;《萝月轩图》著录于《一角编》;此外,万历二十九年(1601)作《山水图》录于《明清书画集》。
胡宗仁以画名,书名虽不显,然亦当时大家。明谢肇淛(1567-1624)《五杂俎》卷七“人部三”云:“今之隶书,皆八分也,其源自《受禅碑》来,而务工妍,无古色矣。文徵仲、王百谷二君,工八分者也;新安詹泮、永嘉黄道元次之,而皆未免俗,所谓‘失之毫厘相去千里’者,不可不察也。白门胡宗仁善汉隶,尝为余题‘积芳亭’匾,酷得中郎遗法,而世罕有赏者。大声不入里耳,悲夫!”以胡宗仁书竟过文徵明诸人,可谓只眼。以此引首数字言之,或不为过誉。
又清王士禛《香祖笔记》卷九中亦有云:“金陵胡宗仁字彭举,以画名,亦工诗,与竟陵钟伯敬为友。……昔人谓沈石田相城乔木,代禅吟写,此后惟金陵胡氏足以继之。”以为胡氏一门是继沈周之后诗坛领袖,赞誉极高。
又香港中文大学文物馆获赠于“敏求精舍”和“学海书楼”主席、“北山堂主人”利荣森先生(1915-2007) 数以千计的文物,其中书画为最大宗,占六百余项之多。其中一卷极为珍贵罕见的吴彬、胡宗仁、高阳合作《江山胜揽图》,胡续部分在中段,造景枯瘦,笔墨简淡,气质却跟吴作前段毫不相拒。另有胡宗仁作《秋山图》,曾于数年前公开展出。
以上述数种胡氏作品之书法及用印,比较此幅所题引首及用印,可知同出一人。
2、首跋班惟志,署“恕斋”款、钤“班彦功印”。
《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页七四〇载:
班惟志字彦功(一作彦恭),号恕斋,大梁(今河南开封)人。官集贤殿待制、江浙儒学提举。工诗能文;善墨戏,精书法。早岁宗二王,笔势翩翩,不失书家法度。晚年学黄华(王庭筠),应酬塞责,俗恶可畏。文宗尝评其书如醉汉骂街。袁中道谓其行书清健出尘,不在赵王孙(孟頫)下。
班惟志以词曲名家。元钟嗣成《录鬼簿》一向以录选当时已死名公为号召,但却在“前辈已死名公有乐府行于世者”条列赵子昂等凡近三十人后系“方今名公”,下仅列“李溉之学士、曹子贞学士、马昂夫总管、班彦功知州、王继学中丞”五人,并概论其人文才,言:“右前辈名公居要路者,皆高才重名,亦于乐府留心。盖文章政事,一代典刑,乃平昔之所学;而歌曲词章,由乎和顺积中,英华自然发外者也。自有乐章以来,得其名者止于如此。盖风流蕴籍,自天性中来;若夫村鄙固陋,不必论也。”极见评价之高。后来明朱权编《太和正音谱》又将其列于“词林英杰”一百五十人之中。而另一元人夏庭芝在其《青楼集》中“张玉莲”条下亦有句云:“往来其门,率多贵公子,积家丰厚,喜延款士夫。复挥金如土,无少暂惜。……班彦功与之甚狎。班司儒秩满北上,张作小词《折桂令》赠之,末句云:‘朝夕思君,泪点成斑。’”亦可见其情状。班司儒即班惟志,当时任浙江儒学提举。
但班彦功并非单纯的词曲作家,他还是当时极有声望的书法家,其书名当时已著,有“家家恕斋(班惟志)字,户户雪窓(普明)兰”之称。班书传世有《跋鲜于枢草书韩愈进学解》(北京首都博物馆藏)、《跋赵孟頫书前后赤壁赋册》(台北故宫藏)等作,可知其非浪得虚名。班氏同时还是元四家之首黄公望的至交,与赵孟頫、杨维桢、道士张伯雨等人亦多过从。黄公望在其传世多幅作品中,皆有“班彦功”、“彦功”之上款,如北京故宫藏其《九峰雪霁图》轴,黄氏自题曰:“至正九年春正月,为彦功作雪山次,春雪大作,凡两三次,直至毕工方止,亦奇事也。大痴道人时年八十有一,书此以记岁月云。”即可证两人交谊非浅。
以此,班惟志又颇有鉴赏家名。今传五代顾闳中所作《韩熙载夜宴图》后即有班惟志泰定三年(1326年)题诗,首句即云:“唐衰藩镇窥神器,有识谁甘近狙辈。”(后文略)以李唐正宗自拟,对韩熙载夜宴事多指斥,直以孟子所谓“知人论世”之法为绳准,卓然知人论画大家。以此与他跋北宋易元吉《麞猿图》卷所言“一猿坐石一攀枝,饮岸驯麞并立窥。将诏品题穷世态,又成三绝画诗痴”,则显见班氏对易画之推崇备至。所谓“穷世态”之说,即以为易元吉以猴喻人、以猴之世态暗讽人之世态,与他在《韩熙载夜宴图》后所题之持论正同一路数。
而以班氏传世书迹与此卷《麞猿图》所跋对较,虽字形有殊,但笔画、结体、顿挫之类,并无二致。
3、次跋唐珙,署“雷门唐珙温如父题”款,钤“雷门”、“行素斋”、“唐珙温如”印。
《全唐诗》“无考”类诗人中收录一首“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原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泰斗程千帆先生一仍其例,以“唐温如”为唐末人,并著《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此说遭到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反对,其1987年所作《〈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文即专论此事,考订唐温如为元末明初人,资料极为翔实,其云:
按,唐温如此诗,不见于唐、宋人有关载籍中,连素有淹博之誉的宋人洪迈撰集的《唐人万首绝句》进御本及赵宦光、黄习远的编定本中也没有此诗,自唐至清诸家唐诗选本也未予选录。唯一例外的是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选入此作,见该书卷三十四。最早收录唐氏此诗的是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传中介绍,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其去取亦颇精审”,“故不失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杨维桢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可知《大雅集》所录诸家,皆为编集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所收作品亦当可靠。钱谦益《列朝诗集》甲前集十一收入唐珙《过洞庭》及《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据《列朝诗集》编辑体例,甲前集所收的多为“明世之逸民”,可知唐珙也是自元入明的诗人。《古今图书集成·方舆编·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收录唐珙《过洞庭》诗,亦置于元人之列。
因此,唐珙(字温如)为元末明初诗人已确定无疑。又此卷中唐珙自题籍里为“雷门”,雷门即古代会稽城门,如《会稽记》记云:“雷门上有大鼓,围二丈八尺,声闻洛阳。”《湘州记》亦云:“泉陵山有大石鼓。昔有神鹤飞入会稽雷门中,鼓因大鸣。”又《太平寰宇记》“台州白鹤山”条:“昔有白鹤飞入会稽石鼓,俗传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太平御览》:“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故名。”则唐珙其人其里可知。
4、次跋严光大,署“存□斋性初子严光大书于泉山方寸天”款,钤“方寸天”、“丙直日记馆泉山性初子”、“严光大章”印。
《全唐诗》“无考”类诗人中收录一首“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醉后不知天在水,满船清梦压星河。”原南京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泰斗程千帆先生一仍其例,以“唐温如”为唐末人,并著《从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看诗人的独创性》一文。此说遭到中山大学陈永正教授反对,其1987年所作《〈全唐诗〉误收的一首七绝——唐温如的〈题龙阳县青草湖〉》一文即专论此事,考订唐温如为元末明初人,资料极为翔实,其云:
按,唐温如此诗,不见于唐、宋人有关载籍中,连素有淹博之誉的宋人洪迈撰集的《唐人万首绝句》进御本及赵宦光、黄习远的编定本中也没有此诗,自唐至清诸家唐诗选本也未予选录。唯一例外的是管世铭《读雪山房唐诗钞》选入此作,见该书卷三十四。最早收录唐氏此诗的是元人赖良编撰的《大雅集》,题为《过洞庭》,唐珙作。在作者小传中介绍,珙字温如,会稽人。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赖良字善卿,浙江天台人,“是集皆录元末之诗”,“其去取亦颇精审”,“故不失为善本”。《大雅集》前有元至正辛丑一三六一年杨维桢序,称其“所采皆吴越人之隐而不传者”。可知《大雅集》所录诸家,皆为编集者同时代人,又有乡里之谊,所收作品亦当可靠。钱谦益《列朝诗集》甲前集十一收入唐珙《过洞庭》及《题王逸老书饮中八仙歌》,据《列朝诗集》编辑体例,甲前集所收的多为“明世之逸民”,可知唐珙也是自元入明的诗人。《古今图书集成·方舆编·山川典》第二百九十八卷“洞庭湖部”收录唐珙《过洞庭》诗,亦置于元人之列。
因此,唐珙(字温如)为元末明初诗人已确定无疑。又此卷中唐珙自题籍里为“雷门”,雷门即古代会稽城门,如《会稽记》记云:“雷门上有大鼓,围二丈八尺,声闻洛阳。”《湘州记》亦云:“泉陵山有大石鼓。昔有神鹤飞入会稽雷门中,鼓因大鸣。”又《太平寰宇记》“台州白鹤山”条:“昔有白鹤飞入会稽石鼓,俗传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太平御览》:“昔有白鹤飞入会稽雷门鼓中,击之声震洛阳,故名。”则唐珙其人其里可知。
4、次跋严光大,署“存□斋性初子严光大书于泉山方寸天”款,钤“方寸天”、“丙直日记馆泉山性初子”、“严光大章”印。
严光大籍里资料极乏,惟《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卷五一收元刘一清撰十卷本《钱塘遗事》,纪昀等人论云:“……第九卷全录严光大所纪德祐丙子祈请使行程。第十卷全载南宋科目条格故事,而是书终焉。”《钱塘遗事》中亦有“日记官:宗丞赵时镇(庐州人)、阁赞严光大(绍兴人)”说,又据严氏所纪即所谓《丙子(1276年)北狩,祈请使行程记》中多及文天祥等人,可知严氏年轻时见证宋元易代,且自宋亡后即绝意仕进而以林泉为乐,其号“性初子”即可证之。案“性初子”为道家常用,元初有自号“性初子”之周德洽,赐号“清远明逸弘仁大师”,提举九峰纯阳上宫、三洞讲经法师,赐紫金襕。
此卷严氏跋诗云:“猴居磐石望松臞,鹿占丰川食草腴。我亦沐猴人勿笑,入林即鹿奈无虞。”诗颇有遗民意,又用沐猴典故自拟,后钤“丙直日记馆泉山性初子”,可见此严光大与四库本所言严光大即为同一人。则严光大身经宋亡,丙子(1276)至少已及壮年,或大致与赵孟頫(1254-1322)同时而寿;而子昂与前述班惟志有交、班惟志又与黄公望(1269-1354)、杨维桢(1296-1370)交厚,则班惟志、唐珙跋此卷时,严光大尚健。
5、次跋钱国衡,署“天台钱国衡因观奉题”款,钤“友古斋印”、“钱氏德平”印。
钱国衡字德平,当为大德(1297-1307)前后人。著名文字学家唐兰先生对历代兰亭本予以考证时,发现丰刻本非摹于丰伪本,并考出元大德间刊刻的“兰亭十刻”中即有神龙本;而“兰亭十刻”的刊刻者即为钱国衡。
又王献之《保母帖》现藏北京故宫之题跋部分,有钱国衡跋云:“ 大德九载会稽钱国衡观于浩然斋,二月廿六日谨题。”虽无名章,但其字体与此卷亦可作等观。又会稽郡辖天台,故此处题天台钱国衡与“会稽钱国衡”亦无龃龉。
6、次跋陈奎。署“文崖陈奎”款,钤“起章”印,籍里无考。暂阙。
7、末跋周峒。署“越暨周峒”款,钤“周峒”、“遵勗”印,籍里无考。暂阙。
是卷引首另有压脚“侯峒曾印”。侯峒曾(1591-1645),字豫瞻,苏州嘉定(今属上海)人,天启五年(1625)进士。明赠太常少卿侯震旸长子,其弟侯岐曾是明末另一抗清志士夏完淳姐夫。侯峒曾雅好诗文,能书法。历江西提学参政、浙江右参政。弘光元年(清顺治二年,1645年)嘉定民众起义抗清,他与黄淳耀被推为首领,于闰六月十七日起兵守城,至七月四日城破,坚守十余日。城破后与二子投叶池殉国,随后即发生臭名昭著的“嘉定三屠”。明曾鲸、张翀曾合作绘侯峒曾像,今藏上海博物馆。
侯氏、夏氏、钱氏为当时江南颇富盛名的三大家族,侯氏父子皆以清廉正直知名,侯峒曾本人自不必说,侯父震旸在吏职八个月连上38道疏,忤魏忠贤而被谪斥回家,崇祯时方特赠太常少卿。侯氏父子同时也有收藏名。前述曾张二人所绘画像即置侯于座上,前有一桌,上有彝器若干,刻写极为精工,当是实景写生所得。史载嘉定城破后,清兵掳掠搜刮,于侯家搜出图书典籍、彝器极多。此外,侯峒曾与堂弟崤曾亦有竹刻之名。可知侯峒曾于收藏之事颇有所得。
张葱玉《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中又谓:“世人重《聚猿图》而薄视此卷,以此未见著录,亦无名收藏家印记故。”虽如此,此卷自嘉道时人英和复见,迄今已辗转递藏于以下十余位大小收藏家之手。
1、英和(1771-1840)。卷上有“英和审定”印一方,与传世英和作品所钤同。英和幼名石桐,索绰络氏,字树琴,一字定圃,号煦斋满洲正白旗人,隶内务府。乾隆五十八年(1793)进士。官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有异才,和珅欲婿之不可。工诗文,善书法,幼时临多宝塔,少壮得赵孟頫之神,后列刘墉门,晚年兼以欧、柳,自成一家。与成哲亲王、刘墉并名当世。兼长绘事,其妻萨克达氏亦善丹青。有《恩福堂笔记》。
2、屠倬(1781-1828)。引首钤“琴邬所藏经籍金石书画文字”印。按琴邬即屠倬,字孟昭,号琴邬,清钱塘人。嘉庆十三年进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授江苏仪征县知县。道光元年擢为江西袁州府知府。诗格伉爽洒脱,与郭麝、查揆齐名。又旁通书画、金石、篆刻,造诣无不精深。有《是程堂诗文集》和《清史列传》传世。
3、厉志(1783-1843)。“孤云野鹤”印。厉字骇谷,号白华山人。定海人。善书法,又能画,山水兰竹,淡雅逸趣,有明人李流芳风格。
4、崇恩(?-1863)。“香南居士秘笈铭心绝品”印为崇恩印。崇恩姓觉罗氏,字仰之,号雨舲,一作敔铃、禹舲,别号香南居士,亦称语铃道人,满洲正蓝旗人。舒敏子。由廪贡生官至山东巡抚。工书,法苏轼。画山水,出入宋、元诸名家,撷其精华,故能超轶凡近。收藏旧拓碑帖极富。
5、秦缃业(道光时人)。“缃业私印”、“澹如审定”及“澹翁寓赏”皆秦缃业印。缃业字澹,号澹如、澹翁,无锡人。道光二十六年(1846)副贡生,官至盐运使。曾勘校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6、戴培之(道光时人)。卷后“戴培之家珍藏”即戴植之印。植字培之、号芝农、师芝道人等,丹徒人,道光间名收藏家,书画所藏甚富。
7、秦祖永(1825-1884)。卷前有“桐荫馆印”、“梁溪秦氏”、“画缘盦”等印,皆秦祖永印。祖永字逸芬,号楞烟外史,金匮(今江苏无锡)诸生,官广东碧甲场盐大使。工诗古文辞,善书,而于六法力深研究,山水以王时敏为宗,而神理来化;补图小品,颇擅胜场。有《桐荫论画》、《画学心印》、《桐荫画诀》数种。
8、秦文锦(1870-1938)。卷后有“褧孙”印。考“褧孙”即秦祖永子文锦。秦文锦,字絧孙、褧孙,号息园老人。曾得关中所出周麑彝,因以“鉏彝斋”颜其所居。富收藏,民国五年于沪上汉口路创办艺苑真赏社,影印自藏历代碑版法书名迹,刊印总数逾数百种之多。所藏以安国旧藏宋拓石鼓文最为著名,民国间售与日本东京河井荃庐氏。
9、孙伯渊(1898-1984)。此据张葱玉《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绘画三·上》“宋易庆之麞猿图卷”条言“余得之孙伯渊,时旧装浥烂,刘定之为余重装,遂焕然可观”之语。孙伯渊,苏州人,承父业,事刻石拓碑,对碑帖书画尤其唐宋作品鉴定有极深厚造诣,被徐森玉、刘海粟等推为碑帖鉴定专家。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宁弃一切,而将珍藏的书画、文物由苏州转移至沪。解放后,复先后将金石碑文4000余件捐献给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又唐颜真卿《多宝塔》、欧阳询《皇甫君碑》、李邕《岳麓寺碑》等宋拓法帖10种捐北京故宫博物院;宋拓张长史《郎官石记》、宋拓米芾《方园菴记》、宋刊《竹友集》、吴历《葑谿会禽》图卷等碑帖、书画23种捐献给上海博物馆。孙氏亦曾为国内文物单位鉴定过大批书画文物,系当时著名的鉴定大家,其最知名事即为于坊间低价购得元黄公望《九峰雪霁图》真迹,由此判定乾隆御题之本为前人所临。
10、张葱玉(1914-1963)。卷上张氏印记累累,计有“张珩私印”、“希逸”、“张葱玉印”、“吴兴张氏图书之记”、“暂得于己快然自足”等印数方。前数印多见,不赘。惟“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印罕见,据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之宋欧阳修《灼艾帖》,上有此印,即当年张葱玉自费屹明手中购时所钤,与此卷同一。另,此卷1947年曾为张葱玉好友、著名学者郑振铎编入《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与张氏所藏如唐张萱《唐后行从图》、唐周昉《戏婴图》、唐颜真卿《竹山堂联句诗册》等并。后启功极为推崇张氏并此书,曾在其回忆录中说:“我们不但对张先生的学识更加佩服外,又见他不为古书画大名头所震慑,坚持冷静地、客观地分析研究的一贯态度,才明白所以入《韫辉斋藏唐宋以来名画集》中那些名画无一为伪品的原故了。”径以“无一为伪品”许之,可知其一斑。
此外,卷后有“勾曲刘定之印”,可证张葱玉“余得之孙伯渊,时旧装浥烂,刘定之为余重装,遂焕然可观”说不虚。余尚有“南洲珍藏”印及“大名□氏象贤堂珍藏书画之印”,均未审何人,暂付阙如。
宋画至今,所存不足十一;易元吉之画亦不过数见,而尚流传民间者更万不一见,此卷迭经历代大家题跋引首又辗转近世各大藏家之手的北宋易元吉卷,预料将成为今秋拍卖场上的超级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