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色纸本 立轴 167×72cm
款识:1.偶听流莺偶结邻,偶从禅榻许相亲。偶然一忘维摩疾,散尽天花不着身。此去年六月避暑昆明湖上戏效定庵体绝句也,漫书画上。大千居士。
2.乙亥二月拟唐人壁画笔法作於大风堂下。蜀人张爰。
3.每叹飞花委暗尘,天风飘堕去无因。为谁怨损作残春,浪蕊浮香终易盡,倡條冶叶霎时新,画中非幻亦非真,浣溪沙。甲申花朝偶展此画漫题。大千居士张爰。成都桂玉桥借居。
钤印:大风堂、张爰私印、蜀客(二方)、蜀中张爰、大千豪发、摩登戒体、张大千
说明:张大千自题签。
赏析:
此幅《天女散花》有张大千自署年款:“乙亥(1935年)二月”,这一时期仍属张大千绘画创作从师古人转为师造化的时期,无论清、明、元的笔墨情韵抑或宋、唐、晋的气象意境,上下千年,张大千都能“溶古人而有我”,做到融会贯通而自成风格,张大千临古与鉴古堪称现代中国画史上可笑傲古人的一大奇观。在人物画创作方面,30年代之初,张大千开始探索较为工致的人物画画法,其绘画风格由追摹陈洪绶转向明代吴门的唐、仇,加之游历日广,得观诸多唐宋名迹,亦吸收了不少唐宋绘画的特色,因而造就这一时期兼工带写的人物画风格。这幅《天女散花》描绘天衣飞扬的女仙,手持莲瓣,“散尽天花”的景象。所绘人物气象安详娴静,造型雍容华贵,线条的运用圆润自如,转折之处则顿挫有力且富节奏感,整幅作品尽显唐人气度,正符大千自题“拟唐人壁画笔法”之意。
张大千与朝鲜少女池春红
对于画中之女子,可能为朝鲜少女池春红。这位早在1927年就结识了的艺伎,因为在游金刚山期间朝夕相对,又喜爱书画,所以颇得张大千欣赏,以致最后两人竟私定终身。此后一直到1939年池春红因反抗日寇非礼被杀,甚至到张大千逝世,池春红的形象屡屡出现在张大千的笔下,或出以古代仕女,或出以仙佛人物,或出以摩登小姐,如其1944年所作《红拂女》(自题为“惊才绝艳”),画中人即池春红;不过,以壁画之法——而且是敦煌行前的壁画之法——渲染描绘的恐怕只有此件。
此种深意,自张大千自署款及自题跋可窥一斑。款中说:“偶听流莺偶结邻,偶从禅榻许相亲。偶然一忘维摩疾,散尽天花不着身。”“流莺”之言,显然即说的是艺伎池春红,否则以张大千佛弟子之自认,几不可能在此类题材作品上妄书“流莺”之类字眼,且别寄儿女私情。张氏边跋的《浣溪沙》词亦同一论调,只是这时池春红已死,词中多有悼惜之意,故首句即云“每叹飞花委暗尘”,暗指池春红因反抗日寇非礼被杀之事,其心可见一端。此跋书于1944年,与《红拂女》所作同时,其题所寓意又深相牵连,当非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