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轩《圣山》
艾轩西藏题材的写实主义油画是对藏族人民精神生活的真实反映。藏民在严苛自然条件下表现出的对信仰的执著和生命的尊严,是吸引艾轩的地方,也是他的绘画着力表现的一种精神特质。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艾轩就持之以恒的在用画笔真实的刻画各种状态下的臧民形象,无论男女老幼,都是他所热爱的主题。直到今天,他的这种热情并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了丝毫的消减,优秀的西藏题材绘画仍然不断地从他的笔下诞生,走到观众的面前。
艾轩 圣山
布面 油画 190x220cm 2009年作
RMB 8,000,000-12,000,000
虽然西藏题材是85后中国当代油画家的共同关注点,但艾轩的西藏题材作品却以其独特的神韵而出类拔萃,他的画,传达出了西藏人灵魂的飘逸与空灵。艾轩十分善于从一些小小的细节,如眼神、不经意的动作,捕捉到转瞬即逝的情感和思想,这种捕捉是如此准确,使得站在他画前的人不能不立即受到震动、产生共鸣,但又说不清楚这种震动和共鸣是从何而来。如果一定要形容,也只能说:艾轩的画处处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孤寂感,一种永恒不变的孤寂感,《圣山》其实也是这样。这种感觉是艺术家通过人与自然关系的刻画而传达出来的。他用类似于肖像画的人物形式把一个个鲜活的生命呈现在了高原的自然背景之上。在他的作品中,画面的色彩往往照顾到了人物与自然的相互间的协调,他非常注重充分释放绘画语言的所有表现力,通过看似简单的白、灰、黑的色彩准确的诠释了自然和人物精神的所有交流。
《圣山》是艾轩的一件近作,完成于2009年。这是一件具有纪念碑性的巨作,有着两米见方的体量。画面的主角是一对藏族青年,男子的手中抱着一个婴孩,两人都虔敬的仰视着前方。“圣山”的主题在这里得到了交待,这似乎是一对朝圣路上的年轻夫妇,他们心目中的圣山这时好像已经出现了在了面前。正如怀中的婴孩是一种希望的寓意,圣山也是他们的希望所系,婴孩的出现和希望中的圣山形成了一种双向的所指。艾轩在人物刻画上,强调了一种雕塑般的效果,人物被推到了画面的核心位置,显出一种巨人般的效果,人物背后的雪山因而显得相对的渺小了。我们突然感到,原来真正的圣山其实就是人自己,在这里生存的藏民才是雪域高原真正的巅峰。圣山可能还是一个双关语。他们的身上传承了藏人的悠远历史,艾轩的这幅画就像是一部浓缩的藏人史诗,具有了强烈的视觉震撼力。
冷军《肖像之像——小罗》
最近一段时期,冷军的创作从无生命的静物和工业元素转向了人。创作于2005年的《肖像之像——小罗》,可以看作是这种艺术转型的标志性作品之一。
冷军 肖像之像——小罗
布面 油画 125x33cm 2005年作
RMB15,000,000-25,000,000
冷军是以一种超级写实主义的油画技法确立其画坛地位的,他的早期作品以一种近乎显微层级的写实性,抓住了许多人的眼球。可以想象,这种创作手法,对于人的意志来说,无疑是一种很大的磨练,但同时,也锻炼了艺术家过人的观察和写实能力。艺术家对于一个具体物象的长时间凝视和观察,增加了他对表现对象特质的把握,也增强了艺术家的创作自信。冷军的人物肖像创作,就是以在早期创作中获得这些品质为坚强基石的。在表现对象转变之后,他的这种创作经验并没有失去,反倒由于其特殊的观察力,而更加易于表现出人物深层次的精神活动和性格特征。过人的观察力使他比其他的艺术家更加能够深入到表现对象的内心世界中去,从而获取与表现对象相同频率的心灵脉动。
如果说我们在冷军早期的那些以工业产品或废料为对象的作品中,能够看出一种工业文品批判隐喻的话,那么在现在的这张人物肖像中,我们能够看出的,就只是一种向艺术本体的回归和充满视觉愉悦的审美指向了。作品中的小罗是一个身穿白色上衣的端庄恬静的女孩,她的长发分垂于胸前,两只手温润而纤细,很好看的叠抱在胸前。小罗面目清秀,眉宇间又流露出一丝紧张,仿佛对画家和观众有所戒备,而又若有所思。观众在艺术家所精心刻画的女孩身上,似乎能够感受到一丝隐忍和淡定。画面才采用的构图很奇特,33厘米宽和125厘米长的画幅很像是中国卷轴画的形式。这让人联想到,画家在创作的过程,其实就像是卷轴慢慢打开的过程,最终的完成,为我们呈现出了令人惊叹的美。冷军早期作品中的那种可能存在的社会批判隐喻,到这里已经完全看不出来了。我们能够感受到的,只是一种纯粹的美。
不难看出,画家在这张作品中倾注了很大的心血,绘画的过程一定是非常漫长的,但同时也和画中人的气质一样,充满了隐忍。也只有在长达数月的观察和心灵交流之后,艺术家才有可能如此动人的把握人物的精神特质,并将它完美的诠释出来。
王沂东 《春袭羽萍沟》
尽管在现代阶段,关于艺术的作用、意义和价值已经有了多元化的理解,艺术的品评标准也因此不再教条,但总体说来,如果艺术作品能给人以美的视觉享受,或者唤起我们对于美的想象,这至少并不是什么坏事。
王沂东 春袭羽萍沟
布面 油画 180x145cm 2010年作
RMB 7,800,000-9,800,000
从视觉审美的角度说,王沂东的绘画可以说将这种古典绘画的审美旨趣发挥到了极致。在王沂东《春袭羽萍沟》这件作品中,眩目的中国红占据了画面的大部分区域,纯色的生动表现力和叙事性也在王沂东在这件作品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现。王沂东是当代中国油画新古典主义画风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有着深厚的写实技巧,难能可贵的是,他并非拘执于精妙的古典油画技法,而是使高超的技法灵活地为其所用。他那些描绘中国民间生活图景的写实作品创造出了一种极为本土化的、返朴归真的油画语言。
正如我们在作品中看到的那样,王沂东作品中现实主义色彩的运用总是带有唯美主义的倾向,所以虽然他的许多作品也表现的是乡土的场景和农民的形象,但他其实是在用这些形象表达自己心中一种宁静永恒的美的追求和理想,同时也似乎是在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挖掘这些原本朴素的语境中的内在美感。画面上,一位娴静的女孩穿着大红衣裤,挎着一袭红绸遮盖的篮子,行走在羽萍沟的小路上,画面的雪景更将女孩这一袭红装映衬的分外妖娆。画家在人物的神情和动势处理上也匠心独运,他选取了主人公蓦然回首的一个瞬间,让人感觉她似乎是听到身后的召唤而突然回头,眼中流露出一种不舍离去的深情。作者借这样的安排寓意了人物内心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这样一个美的瞬间的凝结与画面色彩的视觉张力相得益彰,形成了一种颇为动人审美效果。所以,作品虽然只表现了一个年轻的女孩,但其中可看之处却非常丰富,在使观众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也很容易引起观众无限的联想。
面对这位纯净和美丽的姑娘,我们在喧嚣的都市环境中原本许多难以捕捉、难以定格的深藏的记忆被唤醒了:我们曾经也是这样纯真,内心中也是这样拥有一块圣洁的天地,这些纯情和对美的追求,现在已经被忘却球,面对物欲世界颓然的成了功利和喧嚣的现实。有什么实现了、有什么湮灭了?我们已经无法追忆,我们在岁月的流逝中所得到的,无非是对于那纯真的回忆,它深埋在我们的意识深处,等待着被唤醒,但又生怕被惊扰,从而撩起无限的唏嘘。
详细拍品信息和图录订购,请致电010-64082277、2135
保利现当代艺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