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郑欣淼
徐邦达夫妇合影
1996年在比利时作画
“徐邦达先生是当今艺术史界唯一健在的历经百年沧桑的学术泰斗,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书画鉴定大家和著名诗人、书画家,是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
徐邦达先生幼年聪颖机悟,因家中收藏历代书画不少,很早就学习书画临摹,并从苏州老画师李涛学习山水画法和古书画鉴定,不久又先后入著名书画鉴定家赵时桐、吴湖帆之门继续深造,至而立之年即以善于书画创作和精于古书画鉴定闻名于时。
徐邦达先生的不寻常处,还表现在每当历史紧要关头,都能做出坚定正确的政治抉择:1941年,徐邦达先生在上海“中国画苑”举办了个人画展,声誉日隆;1942年汪精卫60大寿,希望他能作画庆贺,却被他严词拒绝,体现了一个爱国学者的民族气节。1949年初,邦达先生不为西方物质生活所惑,期待着新中国的到来;上海一解放,他就被聘为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积极投身于新中国的文博事业,展现了一个炎黄赤子的报国情怀。
与宋文治、萧平等在扬州博物馆鉴定书画合影
1950年,徐邦达先生奉调北上,任国家文物局文物处业务秘书,在北海团城参与征集、鉴定历代书画,使3000多件历代书画精品得到有效的保护。1954年,邦达先生随着这批历代书画精品一并调到故宫博物院,为本院古书画的收藏和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83年,受国务院委托,国家文物局组织全国文物鉴定组,到各地文博单位进行历代书画甄别工作,邦达先生为该组重要成员,不仅圆满完成了国家交给的任务,还培养的一批古书画鉴定接班人。此后,无论是在两岸学术交流中,还是在国际学术讲坛上,邦达先生都赢得了海内外学术界的高度景仰。
20世纪80年代初同刘九庵一起看画
徐邦达先生是当今艺术史界唯一健在的历经百年沧桑的学术泰斗,是享誉海内外的中国古书画鉴定大家和著名诗人、书画家,是中国艺术史界“鉴定学派”的一代宗师。他既继承了传统的鉴定方法,又汲取了辩证唯物主意的方法论和现代考古学严谨的科学手段,将文献考据与图像解说有机地结合起来。他对数百件早期书画进行的鉴定考辨,对明清文人画鉴定进行的开拓性研究,在书画鉴定界确立了坦诚求实的科学严谨的学风。他系统地建立了古书画的鉴定标尺,真实地还原了中国书画史的发展脉络,将原先只可意会的感性认识发展成为可以传授的研究方法和学术思想。正在陆续出版的16卷、600万字的《徐邦达集》,就是他的古书画研究的辉煌成果,将永远沾溉艺林。
徐邦达与杨伯达、谢稚柳、薛永年在美国鉴定中国古书画
六十多年来,徐邦达先生忠于人民的艺术事业,坚守博物馆的学术理念,从新中国文博事业的开拓岁月,到跨世纪中国文博事业的新的征程,都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以及国际间的文化合作与学术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他还多次向国家捐赠书画作品和珍贵古书画收藏。
国运通,人长寿,贤者与盛世同步走。在此,谨以《千秋岁》一阕向徐邦达先生祝寿:
声名播早,海上先知晓。
米氏韵,苏公调。
丹青山水远,赏鉴地天小。
多少事,期颐回首堪谈笑。
只眼看玄妙,健笔解深奥。
十六卷,传精要。
宫城犹壮伟,桃李新繁茂。
无量寿,风华不老星辉耀。
佚名(北宋) 万马图
设色绢本 团扇
33×33cm
题跋:予曾见北宋李伯时画牧放图卷真迹,其布局于今图两两颇似,惟伯时笔墨高而人马较大耳,此小页予亦审定其为宋本。识者号之东海徐邦达题。
钤印:徐邦达
佚名(南宋) 凌波图
设色绢本 团扇
25×21cm
王鉴(1598-1677)山水
设色纸本 册页(五开)
1676 、1677年作
29×
题识:
(一)丙辰冬仿赵千里。王鉴。钤印:鉴、鉴。鉴藏印:刘恕家藏
(二)仿马文璧。王鉴。钤印:王鉴之印、员照、鉴。鉴藏印:刘恕鉴藏
(三)仿张僧繇云山天际。王鉴。钤印:湘碧、王鉴之印、员照。鉴藏印:蓉峰鉴赏
(四)仿梅道人秋林暮霭。王鉴。钤印:鉴、琅邪。鉴藏印:蓉峰
(五)仿右丞。钤印:琅邪。此册起手于丙辰冬,因年来衰惫,今岁丁巳长至方得告成,此后不知能再作一一否。王鉴。钤印:鉴。
徐邦達 临新罗山人秋艳禽兔图
设色纸本 立轴 2000年作
136×36cm 约7.7平尺
款识:庚辰春三月,临華秋岳真跡,心遠生徐邦達識。
鈐印:徐旁私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