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蒙 稚川移居图
设色纸本 立轴
120×56.7cm
今春五月花开季节,由辽宁省博物馆、山东省博物馆、保利艺术博物馆主办,保利国际拍卖有限公司协办的、令人翘首以盼的“第三届宋元明清书画大展览”,经过精心策划、细致准备,如期举办,此乃书画艺术界、收藏界之盛事。
此次展出的有辽宁省博物馆提供馆藏一、二级书画文物十件书画作品,其中有举世瞩目宋徽宗赵佶的行书《敕蔡行手卷》、宫廷画家所画《仙山楼阁图》、元代赵孟頫的《归去来辞卷》、陈鉴如的《竹林大士出山图卷》、元人高手所画《莲舟新月图卷》、文征明《自书诗卷》、董其昌《书画合璧卷》、梅清的《望天都峰图》、王原祁《西岭云霞图卷》、王翚的《临富春山居图卷》。其次,山东省博物馆素以馆藏明清书画而闻名全国,此次提供馆藏明清书画精品五件,即高凤翰的《书画稿册》、吕纪的《柳荫白鹭图》、郑燮的《双松修竹图》、周臣的《观瀑图轴》、乾隆皇帝的《立秋一律书轴》,俱为难得一睹的书画文物。最后,海内外资深书画收藏家、鉴赏家也慧心相助,拿出深藏多年的秘藏,以飨观众。
此次展览共分为天薤留香、文卷自舒、意韵千古、文昌武盛、凭窗咏怀五个部分。
天薤留香部分,汇集中国南宋以前的名迹国宝于一堂,既有举世瞩目宋徽宗赵佶的行书《敕蔡行手卷》(辽宁省博物馆藏)、《临怀素圣母帖卷》、南宋夏圭《山水二帧》、宫廷画家所画《仙山楼阁图》等,又有“下真迹一等”北宋之前的“传移摹写”之本。宋徽宗的《敕蔡行手卷》,是宋徽宗不准蔡行辞去领殿中省之职所颁布的敕书。这位艺术天才皇帝用少有的行书写就,疏朗得体,墨韵流畅,有如飘藤荡柳,具有瘦而劲、秀而润的艺术效果。
《临怀素圣母帖卷》草书长卷,传为宋徽宗所作,著录在《石渠宝笈·三编》内,视若珍璧。宋徽宗在卷后自跋:“朕观怀素之书,有飞动之势,若悬岩坠石,惊电遗光也,珍重!珍重!”卷后有明代状元及第的著名学者商辂、学者顾瑛、画家笪重光等人的长跋,弥足珍贵。宋徽宗传世草书不多,辽宁省博物馆藏有其《草书千字文》一卷,上海博物馆藏有一帧《草书纨扇》,其它则多为瘦金书。有的学者认为是宋徽宗亲笔所临,也有专家认为很可能出自北宋宫廷高手摹写,究竟是徽宗亲笔所临抑或出自北宋宫廷高手摹写,尚待进一步考证。
众所周知,北宋之前的“传移摹写”本,特别是真迹早已不复存在的书画,在今天文博界被视为“下真迹一等”的书画珍品,且在国家、省级博物馆中被鉴定为一级国宝的,如传为顾恺之的《洛神赋卷》、传为展子虔的《游春图》等。本次展出的传为王羲之的《三月帖》、传为郑虔的《长川瀑布图》、传为董源的《茅屋消夏图》等,即为此属。
文卷自舒部分,汇集了元代的书画名迹名作,如赵孟頫的《归去来辞卷》、陈鉴如的《竹林大士出山图卷》、元人高手所画《莲舟新月图卷》及资深藏家所收藏的赵孟頫的《缩临本兰亭序》,王蒙的《稚川移居图》、高克恭的《林峦烟雨图》、徐宪的《策杖暮归图》等传世名迹,其中赵孟頫的《归去来辞卷》,是“有唐人之致去其纤,有北宋人之雄去其犷”的书法风格作品,开创了元代新书风。赵氏一生以宋室后裔出仕元廷,为世人所讥,他不得不以陶渊明的诗词来排遣内心的忧郁与无奈。徐邦达先生珍藏的赵孟頫《缩临本兰亭序》被专家认定为“玉枕兰亭”,美妙无匹,世所罕见。
王蒙的《稚川移居图》与收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院的《葛稚川移居图》有异曲同工之妙,描绘晋人葛洪移居罗浮山炼丹的情景。画家将葛洪一家前往罗浮山途中的情形饶有兴味的描绘在群山峻岭之中。画作淡施浅绛,人物古雅,怪石密林,层峦叠嶂,繁线密点,苍苍莽莽。本幅上方诗题,自韩性迄陈则凡七家,或以道德文学著名,或以高逸享誉,皆元季明初一时之俊彦。据鉴藏印可知,此作为明代大藏家项元汴所藏,后著录于清代大藏家顾文彬的《过云楼书画记》中。此作为苏州博物馆退赔之物,20世纪七十年代,书画鉴定小组在苏州博物馆鉴定书画时,一致认为此《稚川移居图》为王蒙传世极少见的真迹之一。
此外,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的《竹林大士出山图卷》是由元朝名流人物画家陈鉴如画于至正二十三年(1363),内容是描绘交趾国(今越南)国王陈逊位出家的故事。夏文彦在《图绘宝鉴》称陈鉴如:“居杭州,精于写神,国朝第一手也。”
钱维城 行庐清供
13x26cmx12
设色纸本 册页
意韵千年部分,明代文人们淡于仕途,或者优游林下;或者以诗文书画自娱,他们尚意趣、精笔墨、讲意境,承继元人绘画传统,表现自己的人文品格与情怀。此次展出的明代文人书画,琳琅满目。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文征明《自书诗卷》、董其昌《书画合璧卷》享誉海内外。山东省博物馆素以馆藏明清书画而闻名,此次参展的吕纪《柳荫白鹭图》,将其《柳荫双鸭图》和《幽涧双鹭图》合二为一,吕纪明中期宫廷画家,全图为工笔重彩,设色浓丽,笔法工致,为吕纪典型的作品。另一件周臣的《观瀑图轴》,以中景取材的方法画出,使人物在画面中占有较为明显的位置,两位清流濯足文人的动态神情,也自然地体现出松风泉韵的幽美环境。此图以严谨的造型,写实功夫胜出,特别是用笔劲练流畅,无论是人物还是水石松坡,都能以娴熟的手法出之,不愧是他的代表之作。
此外尚有海内外藏家珍藏多年的,如沈周的《吴中山居图卷》、文征明的《自书诗卷》、《行书诗卷》、《草书兰亭诗卷》、《后赤壁赋卷》;仇英的《白描人物手卷》、《仙山楼阁图》;董其昌的《荆溪招隐图》和《仿巨然山水》、《临淳化阁帖》、《步虚词》、陈栝的《花鸟图卷》、吴宽《行书杂诗卷》、王紱的《蜀江图》和《古木修篁图》、赵左《山水图卷》、《仿王维雪蕉图》、祝允明的《草书七言诗》、文彭与文嘉的《赤壁赋书画卷》、王世懋的《园艺五蔬卷》、丁云鹏的《佛教故实图》、蓝瑛《仿董源山水》和《千载丝纶图》及盛丹的《兰竹图卷》、吴振《山水册页》等等,他们把元人奠定的文人水墨风格推向更高一个阶段。
沈周的《吴中山居图卷》正是后人所称作“粗枝大叶”,“天真烂发”的画风时期。此件作品恰好是“粗沈”创作阶段。构图是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卷》的构图法,绘画风格是仿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风格,平远构图,折带皴,点横苔点,虽不著色,纯以水墨画出,但笔法苍劲,墨色浑厚。笔法是仿元代大画家王蒙的笔法,但与王蒙用笔“繁密”相反,他的用笔最“简疏”。著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的文徵明《自书诗稿卷》乃其自书诗20余首,卷前有曾弘题写引首“本色文章”篆书四字,拖尾有张鲁唯、董其昌、李孙宸等题跋,弥足珍贵。
吴宽的《行书手书诗卷》,自书诗三首,笔力遒劲,笔法端庄淳朴,在凝重厚实中不乏姿媚,颇具苏东坡笔意。与其同时期的王鏊有“作书姿润时出奇倔,虽规模于苏而多自得”的赞语。此作曾经邵弥、朱之赤、高士奇、高岱、毕泷、蒋懋德、钱亚杰等递藏,吴湖帆题签。此卷三首诗分别著录于《家藏集》卷四、卷十、卷十三。是卷著录于朱之赤《朱卧庵书目》、高士奇《江村消夏录》和朱家溍《历代著录法书目》。
董诰 万有同春图册
设色纸本 册页(十开)
20×26cm×10
文昌武盛部分,清代“康乾盛世”是文治武备的鼎盛时期,书画创作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如辽宁省博物馆所收藏的梅清的《望天都峰图》是难得的“变形主义”绘画代表之作,梅清、王武合作的《蔬枰荷锄图卷》亦是人物创作的佳构。张学良旧藏的朱耷的《鸳鸯戏水图》、徐邦达先生珍藏的王时敏《山水册页十帧》和王原祁《山水图轴》都是十分罕见的作品。
“康乾盛世”的二位主角皇帝名迹也在展览之列,康熙皇帝的《临董其昌书法》、乾隆皇帝书写的《斗鹿赋》十条屏、《平定台湾纪事》、山东省博物馆藏的乾隆皇帝的《立秋一律书轴》及清宫廷画家所绘的《帝王出行图二帧》、《攻战图》及王原祁等人的《万寿盛典初集》,均为首次展出。比如,乾隆御笔《斗鹿赋》十条书屏写于乾隆三十二年(1767),正值乾隆57岁年富力强之际。运笔圆润秀逸,结体严谨简洁,分行布白匀称,写在宋代金粟山藏经纸上。金粟山藏经纸为后世所推崇,而乾隆帝在如此之多的巨幅金粟山藏经纸上所书御笔则至为罕见,此十条屏原在承德避暑山庄的秀起堂殿内东间,乃床上炕屏。此十条屏关涉到乾隆王朝的军政大事,是康乾盛世时“军事演习”的重要历史物证,亦是代表着“乾隆体”书法艺术、文学艺术(文赋)的最高成就。
清代著名宫廷画家的作品,历代是展览中的闪亮点。此次展出的以钱维城的《行庐清供册》、董诰的《万有同春册》其中的代表作品。钱维城《行庐清供册》,十二开,山水、花卉各六开。画幅虽小,但精致之极,无论花卉还是山水,开开精审,而且每开均有乾隆帝御笔诗题。此册为清宫原装,紫檀夹版上隶书“行庐清供。臣钱维城恭画。”阴刻金字。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御题诗则著录于《御制诗·四集》卷十八。
著录于《石渠宝笈续编》董诰《万有同春册》以十个“春”为题,用十个具有皇家气派的“万”字将迎春时节到春耕农忙巧妙自然地联掇在一起,表现了新年伊始,大地回春,万象更新的美好愿景,描绘了普天之下国富民安,一派盛世升平的祥和景象。每开均有乾隆亲笔御题诗,诗画辉映,相得益彰。
郑板桥 兰竹全性图
166×94cm
水墨纸本 立轴
1759年作
凭窗咏怀部分,有清一代,皇帝、文臣、词臣、在朝文人、在野文人画家颇盛于诗词、书画,或创作于公务余暇,或凭窗咏怀,或寄情于书画。此次展出的辽宁省博物馆所藏的王原祁《西岭云霞图卷》、王翚的《临富春山居图卷》是举世公认的“四王”代表作品,难得一见。山东省博物馆藏的高凤翰的《书画稿册》、郑燮的《双松修竹图》也是闻名遐迩的代表作品。高凤翰是寓居扬州的山东籍画家,其《书画稿册》绘有邗沟春讯、弘济江天、柳园图意、绿云苍雪、西亭诗思、岳台春晓六开,为专门绘扬州风景之作,十分少见。郑燮素以写意兰竹而著名,以松为题材者较少。此《双松修竹图》所绘墨竹与习见风格不同,笔致灵动疏爽,凝重劲挺,有雅秀高洁之气。二株松树坚实无比,修竹数枝,形简而意足。总观全局,气势俊朗萧散,卓然不群。
此外,海内外著名藏家参展的康熙的《临米芾七言诗轴》、《七言诗轴》、董邦达《西湖景》、王原祁于1701年绘的《山水图轴》、1703年绘的《山水图轴》、王翚的《江云石壁图》、《杜陵诗意图》、吴历的《草亭诗意图》、袁江的《蓬莱仙岛》十二通景屏、袁耀《山水图轴》、边寿民的《花卉图册》、高其佩的《云山雅居图》、金农的《醉钟馗》、华喦的《三清图》、黄慎的《杂画册页》、郑板桥《兰竹全性图》、《竹石图》和《行书李啸村绝句》、罗聘的《梅花图》、张洽的《书画合璧册》、刘墉的《书法长卷》、黄鼎的《山水册页》和任伯年的《龙女牧羊》等,均可圈可点。
保利艺术博物馆坚持以学术展览推动深层意义上的文化艺术研究,并投身于社会公益事业为己任。从世界范围内找回祖国优秀的文化遗产,并努力构建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强势话语与民族自信心。在保利艺术博物馆可让观众有机会近距离欣赏这些艺术精品,从而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二O一一年五月
展览时间:5月5日—22日
展览地点:保利艺术博物馆